第15版:世界新闻·综合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轻雨清明

第03版
轻雨清明
 
标题导航
乌兰巴托市长 缅甸总统特使 正式道歉
伊朗“限”核换欧美制裁松绑
2015年04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伊朗“限”核换欧美制裁松绑



  经过马拉松式艰难谈判,伊朗核问题谈判终于取得进展。伊核问题六国、伊朗和欧盟4月2日晚在瑞士洛桑发布共同声明,宣布各方已就伊核谈判主要焦点问题达成框架性解决方案,从而为下一步达成最终全面协议奠定了基础,相关各方将立即着手文本起草工作。

谈判进展 伊朗与六方达成框架协议
  伊朗、欧洲联盟、伊朗核问题相关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当天在瑞士洛桑达成框架协议。
  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费代丽卡·莫盖里尼与伊朗外长贾瓦德·扎里夫代表各方在洛桑发表共同声明,宣布各方对限制伊朗核设施规模、分布、铀浓缩能力、核材料贮存等事宜作出约定,提出国际社会帮助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方案,同时承诺将终止美国和欧盟对伊朗实施的一系列经济制裁以及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的制裁决议。
  共同声明说:“今天,我们迈出了决定性一步,就最终协议的主要焦点问题达成了框架性解决方案。这一成果的取得是各方通力合作和努力的结果,也是各方政治决断和良好意愿的体现。”

协议内容 15年内不得新建核反应堆
  按照美国政府发布的协议内容,伊朗同意把铀浓缩离心机数量从1.9万台削减至6104台,而且未来将仅保持5060台运转。
  伊朗将把现有的低丰度浓缩铀库存从10吨削减至300千克;15年内不新建任何铀浓缩设施。
  位于伊朗圣城库姆附近深山中的福尔多铀浓缩设施至少15年里不再用于铀浓缩,用途将转为核技术研究。
  福尔多核设施停止铀浓缩后,纳坦兹核设施将成为伊朗唯一用于铀浓缩的设施。按照协议,纳坦兹核设施将把现有的1000台第二代离心机交由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管。先进离心机的研发将受到限制,确保伊朗至少不能在一年内获取足够的武器级浓缩铀以制造核武器。
  伊朗阿拉克重水核反应堆将改造,从而不再提炼可用于制造核武器的钚,而且伊朗15年内不得新建重水核反应堆。
  国际原子能机构将对伊朗核设施和核活动进行核查。
  如果国际原子能机构确认伊朗遵守了协议核心内容,欧盟和美国将终止所有针对伊朗核计划的经济和金融制裁。同时,联合国安理会将通过一个新决议,授权在伊核问题最终全面协议中终止安理会先前所有与伊核问题相关的决议,并约定一定期限内相关必要的限制措施。

多国欢迎 这是“历史性”的“好协议”
  各方对框架协议达成看法不一,多数国家对协议持欢迎态度,然而以色列的立场仍然强硬,认定这份协议“不好”。
  伊朗外长扎里夫在记者会上说,框架协议意味着向最终解决伊核问题迈出“重大一步”。他重申,伊朗核计划出于和平目的,伊朗不会放弃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我们将继续铀浓缩”,“继续(核)研发”。
  参加谈判的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表示,框架协议为达成最终解决方案“打下坚实基础”。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在白宫发表讲话时说,这是一份“历史性”的“好协议”,将切断伊朗获得核武器的所有途径,把伊朗核计划置于严格限制下,从而实现了美方“核心目标”。
  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说,国际社会“从未就达成一份阻止伊朗获取核武器的协议距离如此近”。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表示,伊核问题事关伊朗和平利用核能权利,也事关中东地区和平稳定。通过对话谈判妥善解决这一问题,符合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符合和平解决争端这一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中方呼吁各方珍惜迄今取得的成果,积累更多的有利条件,排除可能出现的各种干扰,坚定推进并完成这一历史进程。

新闻分析 突破仍面临挑战
  马拉松式的伊核谈判已历时12年。伊核问题谈判的积极进展,将有助于伊朗继续推进与西方缓和关系的外交政策。
  分析人士指出,伊核问题已超越了单纯的“限核”与“监督”的问题,已成为伊朗与西方国家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伊朗外交中主要问题的根源。如果伊核谈判没有进展,其他方面很难取得突破。重新恢复核问题谈判后,伊朗与西方国家均作出互信姿态。过去两年里,美伊两国高官实现了多年未见的直接会谈,两国总统在断交30余年后首次通电话。美伊高层一起就复杂敏感的核问题努力弥合分歧,这在美伊两国关系上是进步,表明通过对话解决复杂敏感的国际争端存在可能性。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各方达成框架方案,但在后续的最终全面协议文本起草过程中,各方仍可能对框架方案存在不同理解和表述,西方国家对伊制裁体系也较为繁复庞杂,解除制裁需要一个过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与伊朗之间数十年来积累的敌意和对抗气氛也难于立即消弭,这都为后续的伊核问题全面协议构成隐患。
         本报综合报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