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多彩盛会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重点新闻

第03版
多彩盛会
 
标题导航
手头无精品,名家“借”回旧作
2015年04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手头无精品,名家“借”回旧作



36位潍坊艺术家组团参加画节,作品带有浓郁地方特色
  第五届中国画节将于4月17日在鲁台会展中心开幕,画节组委会特意邀请了潍坊市美术家协会历届主席团成员、顾问、县市区美协主席等36位潍坊本土艺术家参展。据了解,这是潍坊市美术家协会首次集体参加中国画节,其中不少作品都带有浓郁的潍坊特色。
韩子夫
五年创作150余幅沂山画
  记者初次欣赏到韩子夫沂山题材的画作是在去年的中国画节上,一幅六尺大的《沂山揽胜》气势磅礴,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今年的中国画节上,韩子夫又将推出自己的新作《沂山百丈崖写生》。该作品高136厘米,宽68厘米,在水深林茂中表现百丈崖瀑布的宏观气势。“画节组委会要求交四尺竖幅的作品,沂山属于丘陵,用竖幅不好表现,所以我选择了画百丈崖。”韩子夫说。
  韩子夫曾多次到太行山写生,2007年,受郭怡孮邀请筹建郭味蕖美术馆,此后便没有太多的时间再去太行山写生了。“画山水画必须经常去写生,既然去不了太行山,就近取材,临朐的沂山就很适合写生。”韩子夫说,选择去沂山写生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干了大半辈子新闻宣传工作,选择通过画家乡的沂山来宣传潍坊顺理成章。
  “从2010年开始,我每年都去沂山写生,一年去四五次,最长的一次待了十几天。”韩子夫说,沂山的气势从表面是很难表现的,通过画每个景点,他对沂山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深层认识。写生期间,他吃住在沂山上,与当地村民和护山看林的工作人员都很谈得来,听他们讲述与沂山有关的故事,激发他的创作灵感。
  “沂山与太行山不一样,沂山上的植被多,不能单将太行山的画法移到沂山上,要根据沂山自身的特点研究新画法。”韩子夫说,目前,他已经创作了150余幅沂山题材的作品,百丈崖、歪头崮、狮子崮、玉皇顶等沂山景点都多次出现在他的作品中。
  除了韩子夫外,临朐画家傅立创作的《春到沂山》、《沂山双崮图》等沂山题材的作品,我市80岁的老艺术家谭淇创作的青州大山题材作品《杨集秋色》等都印有潍坊烙印。
韩子芬
肖像画展现潍坊知名人士
  今年80岁的韩子芬在上世纪50年代就自创了“子芬画像社”,人物碳像名震齐鲁。近10年来,韩子芬侧重彩墨肖像人物的创作,成绩斐然。
  “我为今年的中国画节准备了两幅动物画和两幅人物肖像画。”韩子芬说,两幅人物肖像画中,一幅画的是咱潍坊的国画大师于希宁。
  15日下午,记者看到了这幅肖像画,整幅画造型严谨,画法细腻,气韵生动。于希宁脸上纵横交错的皱纹,饱含着岁月的沧桑。
  “我以前画的人物画像多是碳像画,后来我又学习用国画技法画人物画像。”韩子芬说,用国画技法画出来的人物画像,人物构造更加饱满,内容更加丰富。
  据了解,韩子芬笔下的人物画像多是潍坊的知名人士,他先后为郭味蕖、于希宁、陈寿荣、张玉峰、张镜远、陈衍绪等近百位潍坊老艺术家画过彩墨肖像。
  与韩子芬画潍坊老艺术家不同,今年71岁的潍坊学院美术学院教授李大山此次带来的是潍坊历史人物。
  受画节组委会的邀请,李大山将在本届画节上展出4幅人物画,其中两幅为旧作,两幅为最新创作的《李清照》和《郑板桥在潍县》。“接到组委会的邀请时,我正好在三峡写生,本来打算新创作4幅作品参加中国画节的,但由于时间比较紧张,只创作了两幅新作品。”李大山说,之所以选择创作李清照和郑板桥,除了他们是典型的潍坊历史人物外,他之前的画作中也曾涉及到李清照和郑板桥,创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记者采访了解到,除了潍坊的历史人物,李大山还创作过一系列与潍坊民俗、潍坊特产有关的作品。
潘保昌
中西画风绘就“青州佛像”
  在展厅的一角,潘保昌创作的两幅青州龙兴寺佛像画格外显眼。记者看到,其中一幅佛像体态匀称,头戴贴金宝冠,宝缯下垂至肩,面相圆润慈祥,颈佩贴金项饰,饰帔帛、璎珞,着百褶长裙,腰间束带打结,长裙曳地,立于莲台上。
  潘保昌说,他手上现有的作品都是横幅的,所以他特意为中国画节创作了4幅竖幅作品,分别是两幅儿童画和两幅青州佛像画。
  说起自己与佛像画的渊源,潘保昌说,2006年时,几个朋友约他到青州游玩,在参观青州博物馆时,他被青州龙兴寺出土的佛像深深吸引,为之震撼。“当时我正好连着参加了几个画展,苦于没有新作品,正想突破自己,创作一批完全不同风格的新作品。”潘保昌说,青州龙兴寺的佛像给了他创作灵感。
  “我一直很喜欢佛像、石雕,再加上我之前画过西画,就想用中西结合的方式,把国画和西画相结合创作出体现自己风格的佛像画。”潘保昌说,西画注重写实,国画注重写意,中西结合既有写实又有写意。对佛像的刻画,他更多地吸收一些西画素描写生的元素,与国画的笔墨巧妙地融为一体,既有国画的内涵,又有西画的时代感,所描绘的佛像真实中还表现出了中国画的意境。
  为了更好地表现佛像的艺术美,潘保昌多次到青州博物馆参观龙兴寺佛像,并进行揣摩。从2006年至今,潘保昌已经创作了30余幅以青州佛像为题材的作品。“这两幅青州佛像作品是我用一周的时间创作出来的,目的是用绘画的形式表现青州佛教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潍坊的文化底蕴。”潘保昌说。
胡有民
“借”藏品来参展
  我市著名山水画家胡有民也受邀参加了本届中国画节,共带4幅作品参展。谈起此次画节,胡有民笑称,为了参展,他还特意向人“借”了两幅藏品。
  胡有民说,接到画节组委会的邀请后,他便开始着手准备参展作品。“说出来可能没人信,我到那时才发现自己手头上竟然没有什么现成的作品。”胡有民说,自己的作品大都赠送给了学生和朋友,或是被买家收藏了,“符合组委会要求尺幅的作品,我只找到了今年新近创作的两幅。”
  因为山水画创作过程复杂,一幅作品从构思到完成耗时长,想赶在本届画节开幕前完成两幅精品力作显然是不现实的。“没办法,我只能请救兵,向别人‘借’了两幅我以前的作品来参加画节了。”胡有民笑着说。
  潍坊画家、收藏家刘志猛就是胡有民请来的救兵。“我收藏了胡有民老师的几幅作品,都是他前几年创作的精品。”刘志猛说,胡有民再三叮嘱他,一定要选最好的作品,“我精选了两幅,一幅是借鉴傅抱石技法画的现代山水《听涛图》,另一幅是仿张大千笔意的青绿山水,这两幅作品无论是构图,还是用笔,都特别精到。”
  刘志猛说,此次潍坊市美术家协会精心挑选了潍坊顶尖的艺术家组团参加第五届中国画节,就是为了体现中国画都的书画水平,为来参加画节的朋友提供艺术上的享受和技法上的借鉴。“胡有民老师向我‘借’藏品来参加画节,也体现出了他对艺术的尊重和对中国画节的重视。”刘志猛说。
   文/本报记者 刘燕 见习记者 张帆
   图/本报记者 张驰
相关新闻
三条公交线路 延伸至文展会
  本报讯 第五届中国画节暨中国(潍坊)第八届文化艺术展示交易会将于4月17日在鲁台会展中心开幕,为保障市民展会期间便捷乘车,市公交总公司在4月17日至23日期间,将31路、59路、89路3条公交线路终点站临时调整延伸至潍坊鲁台会展中心附近。
  从4月18日起,从鲁台会展中心发车,经玉清街—潍县中路—北宫东街—惠贤路至终点站公交王谭枢纽站的88路公交线路将开通。自4月17日至23日,根据文展会展出时间,同步将31路、59路、89路3条公交线路终点站临时调整延伸至潍坊鲁台会展中心附近。
  另外,随着展会期间客流的进一步增加,市公交总公司将密切关注客流动态,提前做好运力调配部署,根据客流需要对到达鲁台会展中心附近的22路、31路、38路、39路、59路、环61路、82路、88路、89路9条线路适时增加班次密度,班次密度将比平时增加5%,以更好地满足市民出行的需要。     (记者 周晓晴)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