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葡萄园 |
|

|
|
刘焕亮的老家在何官镇口埠村。1987年初中毕业后刘焕亮在父亲经营的食品厂工作,1996年刘焕亮正式接管食品厂,开始从事红酒酿造工作。创业19年来,刘焕亮以严格的品控和良好的信誉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他所经营的百纳城干红葡萄酒也已成为青州及周边地区的知名品牌。创业多年,刘焕亮身上有许多标签:初中毕业生、罐头厂经理……但他最看重的一个标签是:酿酒人。 食品厂工作多年转型做红酒 1970年刘焕亮出生于何官镇口埠村,17岁刘焕亮初中毕业后来到了父亲经营的青州金龙食品有限公司工作。 “当时食品厂主要是制作水果罐头和饮品,并不做红酒。”刘焕亮告诉记者,毕业后自己就在食品厂做罐头,为了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食品厂也做其他产品,但生意始终平平。在食品厂工作了9年后,刘焕亮接管了父亲经营的食品厂。刚刚成为负责人的刘焕亮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要让食品厂好起来。1996年刘焕亮来到上海出差,发现当地人谈生意都喝红酒,一次与红酒的偶遇让刘焕亮决定:放弃罐头生意,专心做红酒。 为了让红酒生意正常发展,刘焕亮花费1个月的时间分析了罐头厂失败的原因:包装、口味过于大众,没有创新。为了让自己的红酒区别于其他红酒产品,刘焕亮放弃了使用“通用”红酒瓶,从当地玻璃厂定制专用异形瓶装葡萄酒。“当时换酒瓶的想法被我家人认为是‘自杀式’的发展。”刘焕亮告诉记者,“通用”红酒瓶来源广泛很容易就能回收到,但异形酒瓶需要考虑制作成本,卖出去的酒瓶99%不能回收,相当于白搭钱。经过了5年的市场检验,刘焕亮所制作的半汁葡萄酒获得了市民认可。
开辟庄园为自家酿干红服务 2000年,随着消费者口味的又一次转变,葡萄酒进入了干红时代。“由于消费者喝不惯全汁葡萄酒酸涩纯正味道,半汁葡萄酒是为满足人们追求较甜口味而出现的一类产品。”刘焕亮告诉记者,随着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从2000年前后开始,干红、干白这类的全汁葡萄酒进入了消费者的视野。随后,食品厂开始转型酿制干红葡萄酒,2001年齐鲁云门莊园干红葡萄酒出现在市场上。 “做干红容易,做好干红难。”刘焕亮告诉记者,干红的品质主要取决于葡萄的糖度,经过考察,最终选定了河北的三处葡萄产区为自己供货。可是,刘焕亮发现,去河北收葡萄几乎每次都会遇到同样奇怪的情况,头天测过糖度的葡萄,采摘后糖度就会降低。 为了解决葡萄糖度下降的问题,提高红酒的品质,刘焕亮想试试自己种葡萄。2011年,刘焕亮通过土地流转,使用王坟石沟河北岸的2600亩土地进行葡萄种植。由于此处砾质砂石土壤富含微量矿物质,且日照充足,通气性好,所产出的葡萄糖度非常高。目前,刘焕亮经营的百纳城酒庄葡萄酒全部以自产葡萄为原料,解决了葡萄糖度对干红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专注葡萄酒文化传递与交流 在刘焕亮看来,葡萄酒需要当作一种文化传承下去,刘焕亮说:“葡萄酒文化也是一种品位、一种交流,有了这样的文化,才会让客户对百纳城有一份坚守和忠诚。经营的过程,则是一种文化的传递。传递的过程虽然缓慢,但是有坚实的基础。我的儿子也喜欢葡萄酒文化,并且想把这样的文化传递和分享给更多的朋友,与大家一起构建一个健康、时尚、有品味的交流与商务合作平台,这让我很欣慰。” 谈起今后的前景,“我想通过文化的打造,让大家熟悉百纳城,信任百纳城,为未来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物质资源终会枯竭,唯有文化生生不息。百纳城酒庄一直专注葡萄酒文化的传递与交流,有了这种文化的交流,葡萄酒被赋予了生命和故事,酒庄也因此培养起一批忠实的客户。我们在拓展渠道的时候,会充分考虑合作伙伴的诚信和对葡萄酒文化的认同,只有认同这样的文化,才会有一致的目标,也充分考虑了渠道是否适合葡萄酒文化的推广。” 为了推广酒庄文化,百纳城酒庄与我市多家咖啡厅、酒店、高档西餐厅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拓展了稳固渠道的同时,刘焕亮也通过自己近乎严苛的要求让百纳城成为青州及周边老百姓熟悉的红酒品牌。 本报记者 王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