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潍坊解放初期的青运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讯

第03版
我们的节日·五一
 
标题导航
学校复课创办华东大学
2015年05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校复课创办华东大学
  《新潍坊报》上的潍坊特别市教育局通告。
  1948年9月,考入华大的同学参加开学典礼。




  1948年,潍县解放初期,各学校处于停课状态。潍坊特别市委通过登门宣传党的政策、做思想工作、开座谈会,打消师生疑虑,学校陆续复课。为满足开辟新区对人才的需求。潍坊特别市建立华东大学,为革命的发展培养干部。
座谈会打消师生疑虑,学校陆续复课
  1948年4月27日,潍县解放,4月29日设立潍坊特别市。刚解放时,整个市内的中小学都处于停课状态,师生受国民党反动宣传的影响,对共产党、解放军不了解,存有恐惧心理,不敢接近“八路”。针对这种状况,市委认为:必须深入抓好教育工作,迅速组织学校复课。这是关系到能否尽快恢复社会秩序,接管好、建设好新潍坊的大问题。
  随即市委决定,由市教育局派员马上接管国民党政府的教育机关和各类学校,经过几天紧张努力的工作,5月5日,各学校发出复课通知。
  负责接管学校的干部们登门宣传党的政策,阐述解放战争的大好形势,讲明政府很重视教育,学生是建设新潍坊的重要力量。通过一番细致的工作,学生的思想转变很快,都表示愿意立即到校复课。
  学校要复课,既要作好学生的工作,更要做好教师的工作。市政府先后举行了两次新民主主义教育座谈会,市委书记徐冰作了《目前形势》的报告,市长姚仲明作了《城市政策》的报告。
  徐冰的报告格外生动诙谐,让人听了精神振奋:“我们共产党对知识分子一向是很尊重的,你们怕什么?于右任——于大胡子是国民党的大官,他能来解放区,我们绝不会伤害他,而是欢迎他,他能写一手好字嘛!”他回头指着坐在一旁的姚仲明对大家说:“有人说我们是土八路。请看我们的市长,身穿毛哔叽制服,脚穿西式皮鞋,头发梳得锃亮,戴着金丝框眼镜,这像个土八路吗?”哄堂大笑,掌声热烈。
  姚仲明在报告中说:全国解放战争的形势发展的很快,济南即将解放,各个战场捷报频传,解放大军正在乘胜南下,共产党取得胜利已成定局。大家不要听信谣言,跟共产党走,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他热情地表示:“政府希望并欢迎全市原有教育界同仁,仍本着一贯为教育事业奋斗的精神,为发展新民主主义教育而努力。”并表示一定保障教育界同仁的职业、生活。此后座谈的气氛非常活跃,大家畅所欲言,谈了自己的认识,提了些很好的建议。
  老教师谭先民回忆:那两次座谈会非常适时、必要。过去一些对共产党不了解的人与共产党的距离缩短了。少数对时局担心的人则吃了一颗定心丸。教师们的教育观念都有了很大转变,树立了新民主主义教育服务的思想,为全市中、小学迅速开学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从5月16日开始,潍坊特别市立联合中学(潍坊一中前身,以下简称“联合中学”)、潍坊市师范学校、广文中学、新华中学、青年中学及13处公办小学和5处私立小学陆续开学。
  学校开学,带来了全社会生气勃勃的新气象。
为革命发展培养人才,创办华东大学
  1948年夏,随着解放形势的迅速发展,夺取全国胜利已为期不远,开辟新区需要大批的城市管理人才和知识人才。为此,中共华东局决定在潍坊特别市建立华东大学(以下简称“华大”),为革命的发展培养干部。
  华大初建时,直属中共华东局领导,配备了强有力的领导干部和教师队伍。1948年6月初,学校分别在山东《大众日报》、潍坊《新潍坊报》登出招生简章,写明学校是“为了培养新民主主义建设人才”而建,“学校全部实行供给制”,“具有初中毕业学历或同等学历,年满17周岁的青年”都可以报考。
  对青年学生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他们向往着走出家门,经受大风大浪的锻炼,成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联合中学、潍坊市师范学校、新华中学、青年中学等学校的一些觉悟高、学习好的青年,怀着激情报考了华大。
  华大校址选在城东的乐道院(乐道院是美国人办的一所教会学校,有教室,有礼堂,有图书馆,有学生宿舍),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校址。华大在坊子设一个分校,选在原日本领事馆院内,设大学预科部和临时研究班。预科部招收高中肄业和初中毕业的学生,学习期限暂定为一年;研究班招收高中毕业和大学肄业的青年学生,学习期限为二至三年。
两个多月筹备开课 学生工人慕名而来
  学校从筹办到正式开课,前后只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9月4日举行开学典礼。600名学员除有潍坊本地的青年学生外,还有不少来自上海、青岛等其它地方慕名而来的青年学生和工人,有的中小学青年教员也踊跃报名。他们个个都有饱满的革命热情和奋发向上的学习态度,“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新校风激励着他们,同志式的革命友情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他们在特殊的年代里,铸成了一个特殊的革命群体。
  华大的学习生活,自然和现在正规的大学是不一样的,其办学方针是以毛泽东思想教育学生。开设的课程有《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史》《论人生观》《中国近代史与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社会发展简史》及解放区建设的基本政策等。学员生活是半军事化的,既艰苦又紧张,学员待遇为供给制。
  华大是一所革命大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培养国家建设人才的一所新型学校,是在革命战争的炮火中诞生的一块阵地。1948年9月济南解放,华大迁往济南并入山东大学。
  华大的历史不到三年,但在短短的时间里,培养了4000多名革命干部,黄河上下,大江南北,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这些革命青年经过了战火的考验和工作的磨砺后,有不少人成了全国知名学者、教授、艺术家、将军等,成为新中国建设的骨干力量。联合中学学生丁伟志、李清昆、谭俊生等,六十年后重聚首,在《晚晴归飞集》一书中写道:“考进华大,接受革命教育,改变了我们的人生之路。我们对当年的选择无怨无悔,依旧心怀坦荡,敢于毫无愧怍地以平凡的姿态面对乡亲,面对子孙,面对世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