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潍坊解放初期的青运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讯

第03版
我们的节日·五一
 
标题导航
修马路建陵园保家卫国
2015年05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修马路建陵园保家卫国
  整修后的潍坊市烈士陵园。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青年路。




  青年们除了参与宣传活动,还参与了几项重大城市建设项目,包括修建潍坊市第一条标准的马路——青年路、修建潍坊市烈士陵园。青年学生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圆满完成任务。在发行国债和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运动中,学生们通过动员家长,帮助潍坊完成任务。
举办学生暑假夏令营,修成首条标准马路
  1949年6月,团市委根据市委指示精神,决定利用暑假期间,在广文中学举办一届“潍坊市学生暑假夏令营”。
  夏令营除进行形势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开展一些适合青年的文化体育活动外,还组织了一项有意义的社会服务活动——修建潍坊市第一条标准的马路。
  当时潍坊已解放一年多了,在“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指导下,全市人民奋发努力,使生产得以恢复,经济走向繁荣,市场日趋活跃,但远近闻名的潍坊大集,却仍沿用白浪河沙滩为交易场地,不仅场地窄狭、交通不便且每年雨季河水泛滥,沙滩市场全被洪水淹没,市场交易在一两个月内不能进行,严重影响了全市的经济发展。
  为此,市政府决定,迁移沙滩市场,在白浪河洋灰桥以西建立东西两个新市场。建新市场,要先开路。市委决定把修路任务交给团市委,同时决定新修的马路命名为“青年路”,以作为这项活动的永久纪念。
  6月28日,市学联召开了有各校学生会主席和市学联委员参加的会议,具体部置了举办“潍坊市学生暑假夏令营”和组织全市中学生在暑假期间参加义务劳动,修建青年路的有关事宜。参加的学校有:山东省高级工业专科学校(今山工大前身)、联合中学、广文中学、新华中学、青年中学、坊子师范学校、潍坊卫生学校等7处中等以上学校。各校自编一个队,由校学生会主席任队长,并派一名青年教师负责照料和指导学生劳动。
  团市委书记季明涛任总指挥,学联崔健中任总领队,并负责与市建设科联系劳动施工中的有关事宜。修路的质量标准由建设科负责,并派员现场指导和准备修路工具。7月4日,有关负责人员同各领队实地察看了沟壑纵横、弹坑累累的现场,具体划分了各队的施工地段。修路过程中,学生们的劳动热情高涨,女同学挽起衣袖裤腿铲土、抬筐,男同学光着膀子,掌钎抡锤。他们肩膀压得红肿,手上磨起血泡,脸上、身上被晒得脱皮,有的甚至生病发烧,但工地上依旧一片热火朝天的新气象。七八月份的天气反复无常,有时大家正干得欢实,一片片乌云从南压来,电闪雷鸣,大雨倾注,可同学们仍在大雨中坚持劳动,总是经再三劝说才到涵洞、树下暂避风雨。虽遭雨淋,学生们仍然谈笑风生,欢快轻松。
  从7月10日开始至8月15日结束,全市共计有800多人参加了这次暑假义务劳动。学子们艰辛劳动一个多月,建成了一条长1300米、宽40米的城区标准化道路。8月23日团市委在永乐戏院举行了隆重集会,表彰了暑假学生工作,并为40多名优秀积极分子举行了入团宣誓仪式。
  崔健中每每提起这件往事,都很自豪。他说:“我每逢带着孩子漫步在青年路上,就告诉他们:这条路是爷爷当年同青年学生修建的,这是潍坊市第一条像样的马路。”
青年参与建烈士陵园,重新安葬烈士遗骨
  在潍县战役中,1405名解放军将士将热血永远留在了潍坊大地。战后,人们把烈士的遗体用白布包裹好在城外就地掩埋。1951年,潍坊市政府决定在城区东郊建一处烈士陵园,作为人们永久缅怀悼念烈士的地方。
  团市委把参加修建潍坊市烈士陵园,作为向青年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一次极为重要的活动。以全市各中学学生、工厂的青年团员为主组织了100多名青年参加了建园义务劳动。这地方当年是虞河西岸的一块荒地,杂草丛生,坑坑洼洼。清明节开工那天,市长刘圣清带领大家挥起锨镐,铲土填坑,平整地面。经过几天的艰苦劳作,陵园地面初具规模,大家就把分散在城区四郊掩埋的烈士遗骨分别装在长1米多、宽40厘米的木棺里,分区进行安葬。在这些烈士中,只有539名烈士有记录,大家就在这些烈士的墓前竖立石碑,登记烈士姓名、籍贯、部队番号。对那些无名烈士,就集体合葬在一个大墓里,直到全部完成这项工作。
  新建成的潍坊市烈士陵园总面积120亩,陵园大门为花岗岩石砌成的火炬型门垛,象征着烈士思想光辉照耀千秋万代,门垛正面“烈士陵园”四个石雕大字系潍坊市政协原副主席王振纶题写。园内建有纪念馆、烈士碑亭、浮雕等,庄严肃穆。
  此后,每逢清明节等重大节日,各界群众都到烈士陵园扫墓,添土献花,缅怀先烈。潍坊市烈士陵园已成为潍坊市一处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动员家长购买公债 全市超额完成任务
  1950年,为解决恢复经济的建设资金,国家发行了“胜利折实公债”。可由于解放不久,群众对公债能否按期还本付息有怀疑,特别是少数殷实富户怕露富。为让群众了解政策,学校组织学生编排文艺节目到街头巷尾演出。节目中有这样几句词:“金子银子翻了身,多年陈粮出了仓,聚集钱财买公债呀,买公债,同心协力保国强。”不少学生回家动员家长买公债。特别是家庭比较富裕的学生,反复动员家里把多年积存的金银首饰、存粮等拿出来买公债,一时出现了很多感人事例。
  据统计,当年全市推销公债139130份,超额完成任务。学生动员起了很大的作用。
动员家长抗美援朝 增产节约捐赠飞机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同朝鲜人民军一道,抗击美帝发动的侵略战争。
  为了支援抗美援朝,潍坊人民开展了增产节约、捐献飞机大炮运动,全市人民积极响应。这次运动中,“青工委”发动青年学生和青年工人努力做好家长的工作,帮助家长解除顾虑,端正态度,把节省下来的钱捐献出来,为捐献“空军潍坊分队”而奋斗。
  经各界人民的共同努力,潍坊市超额完成了上级分配的任务,全市共计捐献两亿元(旧人民币)。工商各界完成了购买两架战斗机的计划。
  通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的教育,在学生和青年工人、青年农民中形成了踊跃报名参军的热潮。全市有3000余名青年报名,其中1453名青年被批准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