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五至周日快来品鉴会尝尝顶级槐花蜜 年初山东大旱,青州旱情尤为严重。不过,3月份的几场大雨却让槐树喝饱了,开花期间雨少风小,槐花开得格外好,蜂蜜品质堪称30年之最。5月4日,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今年难得的好天气,甩蜜挖浆忙不停,蜂农们每天要忙活10多个小时。为了满足市民需求,顺便为青州蜂农增加销路,实现“城乡对接”,本周五至周日,本报将在潍坊晚报读者服务中心举办蜂蜜品鉴会,想吃到顶级蜂蜜的读者有口福了。有需求的市民,现在可以拨打电话0536-2873866进行预订。 A 探访 难得今年好天气,蜂蜜杠杠的 各式蜂蜜中,槐花蜜的受众算是最广泛的。但是春寒料峭,这个季节的槐花很容易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 “今年的槐花就是先见叶,后开花。不仅蜜的质量好,还是一个丰收年。”梧桐花、槐花、山楂花、枣花、荆条花……十几年如一日记录着各种花的吐苞期、开花期及上蜜期的青州养蜂协会会长尹居录告诉记者,今年的好天气催生出了顶级槐花蜜。 行家都知道,对于蜂蜜而言,波美度在41.5度以上才算是成熟蜜。新蜜一出,家住青州市王坟镇的蜂农高维财就急着测测第二期槐花蜜的浓度。“波美度测的是蜂蜜的浓度,数值越高,蜂蜜中水分就越少。”老高说着便将一支透明的玻璃检测仪器插进新出的槐花蜜中。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仪器稳定,记者凑上前去,看到刻度线的位置标注在43度左右。 “你看,今年天气好,蜜的浓度高得很,我养蜂30多年了,今年的槐花蜜是最好的。”老高兴奋道,“43度的蜂蜜已经非常稠了,甩蜜非常困难。现在市场上有的蜂蜜宣传波美度超过43度,这基本是不可能的。” “现在很多蜂农一两天就甩一次蜜,原蜜成本下降到原来的1/3,但这样的蜂蜜严格意义上已经不算蜂蜜了。”饲养蜜蜂30多年的尹居录告诉记者,目前很多加工厂家为了降低成本,鼓励蜂农两三天一甩蜜,“如今好蜂蜜卖不上价,波美度低的蜂蜜反而大行其道,蜂蜜市场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怪现象。”
C 花絮 起早贪黑,一天忙十多个小时 养蜂人中流传着一句俗语:没有三天不睡觉的魄力,没有三天不吃饭的魄力,都养不出好蜜蜂。听上去夸张,却是事实。 5月4日,早上不到5时,老高跟妻子就已经起床,开始忙碌。“今年收成好,蜜蜂比咱勤劳多了。”老高说,每天的工作其实很简单,早上起来要将野外的150多只蜂箱检查一遍,看看里面蜜脾的生成情况,遇到蜜蜂杂乱无章制造的“胡脾”,就得割掉。 此外,他还要检查是不是有不乖的小蜜蜂私自营造了“王台”,这项工作要求眼明心细,每个角落都要检查到,一旦有漏网的“王台”出现,日后蜂王就有可能带着自己的手下离开蜂箱。 检查完后,就是拿脾移虫和取蜜挖浆。除此之外,为了制作巢脾,老高现在又多了一项工作,每天将制作好的巢脾从蜂箱中取出,然后将初级的巢框放置到蜂箱当中。虽然不是重活,但是一百多只蜂箱每天需要倒腾两遍,也够受的。 老高的妻子说,他们往往要工作到夜里12时。 B 分享 原生态蜂蜜,没有任何的添加剂 今年,从各家蜂农传来的消息来看,蜂蜜的纯度要远远高于往年。“槐花树怕旱,天一旱出蜜就少。今年春季槐树喝饱了水,出蜜的当口恰好气温偏高,风雨偏少,所以槐花流蜜多。”老高对记者说,由于气温高,蜂箱里蜂蜜的水分蒸发得快,水分含量低了,酿出来的成熟蜜气味格外芬芳,口感格外醇厚。 养蜂人像蜜蜂一样勤劳,追花、放蜂、甩蜜、挖浆,为了生计,他们远走天涯,只为拥有最好的蜂蜜。因为缺少流通途径,好的蜂蜜却卖不出好价钱;而在另一端,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却为买不到真正的好蜜而徘徊于超市货架,这样一来就构成了一个怪异的市场。 老高家的蜜顶呱呱,如同他的为人,但好蜜并不一定意味好市场。长期行走于深山野林,老高辛辛苦苦酿的蜜只能以极低的价格卖给蜜贩子,然后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蜂蜜被添加各种各样的东西,最后面世的时候已面目全非。 “我的蜂蜜很少能卖到城市里去,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城里的市民能吃到我酿造的原生态好蜜。我的蜜没有任何的添加剂,是最绿色、最健康的产品。”老高以30年养蜂人的业界良心向本报记者打保票,“我要对市民负责,更要对我的蜜蜂负责。” 今年,老高计划将他新酿的3000斤当季槐花蜜通过潍坊晚报读者服务中心与读者分享,第一批2000斤将于本周五运抵报社。本报将于本周五至周日举办蜂蜜品鉴会,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拨打电话0536-2873866进行预订。 记者 手记 逐花而居的生活其实并不浪漫 老高家所在的青州市王坟镇,是全省有名的养蜂之乡。老高跟所有的养蜂人一样,每年春节前,夫妻俩及家乡的蜂农便离家远行,十多米长的卡车装满了住满蜜蜂的蜂箱、蜂蜜桶、帐篷……从青州市一路向南,奔向安徽、江苏等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有花海的地方就有他们的影子。 随风而行,逐花而居,他们的生活充满诗意却也艰辛:住帐篷、睡卡车、风餐露宿……他们通常会将临时蜂场建在人迹罕至的山坡下,有的时候连手机信号都没有。一个临时搭建的简易棚就是他们的居所,买菜都需要搭顺风车走很远的路去寻找当地的小集市。 很多上年纪的养蜂人都说,养蜂确实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霜雨雪就可能让他们赔掉一季甚至整年的收入。前年当地的一场大水,冲走了不少蜂农的蜂箱,让蜂农的所有在一夜之间损失殆尽。 5月初,记者与奔波在外的蜂农一道,扑向青州漫天遍野的山花,体验养蜂人的生活,了解其中的苦与乐。短短几天时间,记者见证了放进蜂箱中的巢础从一张简单的蜡板变成密密麻麻的蜂巢,由星星点点的花蜜,到闪着荧光满满的蜜床。一天天过去,小蜜蜂在记者的照料下终于酿出了成熟的花蜜,记者心里也乐开了花。 文/本报记者 魏慧敏 图/韩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