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4版:安丘新闻·人物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讯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草根花甲翁每天诗一首
2015年05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草根花甲翁每天诗一首
潘洪信只上过五年学曾出诗集《倔人舍诗草》



  在安丘,有这样一位草根诗人,他只读过5年小学,多少年来一直与诗为伴。如今年逾花甲的他,曾30年如一日笔耕不辍,从身边的细小处获得创作的灵感,将生活阅历、情感和灵感全部沉淀为诗。即使是别人觉得再平常不过的地方,他也能发现它的独特之处,发掘出诗情画意来,并且是张口就来、出口成章,他就是潘洪信。眼下,潘洪信已出版诗集《倔人舍诗草》共收录诗词联赋作品1200首(篇),被身边朋友誉为“高产诗人”。

每天五点起床写诗,以出口成诗为乐趣
  走进潘洪信老师的书房,犹如进入了一片书山文海。书房不大,不足十平方米的空间,用于创作诗文的书桌就占据了近半,笔墨书籍整齐摆放着,对面的墙被书橱挤得满满当当。
  据潘洪信介绍,“文革”间他读到五年级便被迫辍学,暑去寒来,伴随他的有一个矢志不渝的爱好,那就是诗词。
  对于诗文创作,他风雨无阻以此为乐。每天早5时起床写诗。如果第二天有急事要去处理,他会提前起床将当天的诗作完成。采访中,潘老师拿出了几首自己新近创作的诗作递给记者。记者随即读了几首,不仅朗朗上口,而且通俗易懂,诗中情景立时浮现眼前、让人回味无穷……
  潘洪信的诗作风格各异,有古风也有时代感,有豪迈也有婉约,但均是精品,都可以让读者感受到诗中重主题、崇意境、韵脚对称的文气。
  多年的磨砺和积累,炼就了潘洪信“出口成诗”的本领。他告诉记者,他一直致力于创作通俗易懂的诗词,并且与最近的时事结合,一般十分钟内就能脱口成诗。《潍坊晚报·安丘新闻》曾刊登了一幅“背着奶奶去踏春”照片,潘老师灵感来了,当即就作诗一首:“身背至亲头顶天,深情大爱竞相传。民风堪继好儿子,家道有承真孝贤。高德必临风水地,厚坤不负盛邦年。一城孝悌人文美,古邑安丘惠福田。”

痴迷作诗视野开阔,广交文友粉丝众多
  潘洪信几乎不用刻意去寻找素材,往往看到什么,灵感就被激发就去创作,有时候能一连创作四五首。“眼睛里充满诗,诗人的情怀进入了你的人生,成了身上的构件。”潘老师说,因为痴迷作诗,他有时连做梦都在写诗,梦中偶然得到一佳句,半夜爬起来将它记下来,生怕忘记了。
  为了开阔视野,潘洪信经常参加各种文友聚会,取长补短。他告诉记者,写诗不是无病呻吟,多出去走走,大有益处。每到一个地方,潘洪信总是挤出时间遍览人文古迹,并抄录了很多楹联诗词。
  早年学习格律时缺少工具书,他就从前人的作品中分析归纳,借鉴吸取,日积月累,他的诗词功底不断加深。别人认为,潘洪信出口成章是一种天赋,那其实是他对文字千锤百炼的结果。
  “知识是强盗劫不走的,在传递知识中会丰富自己。”潘洪信说,有很多民间的素材给了自己不少启迪,让自己的诗文更加耐人寻味、更有生命力,读者读后能落泪动情。因为诗词不是华丽的辞藻,而是天然去雕饰的真情表达。
  潘洪信不仅写诗还写词赋、微小说,并且主题还会与时事紧密结合。其小说《鸡狗猫鸭》辛辣又不失幽默地批判了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文字简短精炼,发人警醒。
  “我们在网络上进行诗词交流,很多人虽然没有见过面,但通过文字交流,感情却很深了。”潘洪信告诉记者,每看到一篇文章或友人的一首诗,他都会用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赞赏,很多友人出了新作,也会让他帮着填诗。除此之外,潘洪信还经常受邀参加全国各地的诗词交流会,以诗会友、吟诗作对。“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全国各地众多文友面前,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要不停地鞭策自己。”潘洪信说。
  为了拓展创作空间,潘洪信还开通了QQ空间和博客,以此结交诗词爱好者。他在博客和朋友圈中读到了很多诗词,关注他的“粉丝”众多。

才华过人阅历丰富,讴歌安丘贡献突出
  少年时的潘洪信,随家人从江苏南京返回了老家安丘农村。那时,潘洪信白天下地,晚上学习。当时每个家庭每月只供应半斤煤油,母亲为了他晚上有充足的读书时间,其它油灯一律停用,全家摸黑。省下油来以保证他那盏煤油灯的用油。他把灯头压得如同黄豆粒大小,几欲“凿壁借光”。就在这昏暗的灯光下,他翻碎了三本字典,读了上百本书。
  1976年,潘洪信被分配到安丘县凌河公社工交办公室工作。当时正值大力发展社办企业,从社办企业“异军突起”到退出历史舞台,潘洪信曾经担任过两个企业的重要职务。
  1982年,对物理化学原本一无所知的潘洪信,凭借自学研究出的成果参加了第三届国际热处理大会,其论文《高温盐浴脱氧剂的研究》在该会上发表,获得与会的来自83个国家的专家好评。 
  至今,潘洪信老师仍被深圳一家双甲设计资质的工程公司聘为山东区域经理。都说是人过四十不学艺,可43岁时,潘洪信又开始自学电脑,很快熟练使用,并主持了大型工程的设计,亲自画图、预算、决算。几年之中,他主持了二十几座星级酒店宾馆的设计施工,后来他还主持设计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集团军军部大楼的内外装修和山东省军区新营区的搬迁规划方案。
  这几年,潘洪信应邀为浙江天目山、福建泉州通淮、安丘等六座寺庙撰联,为国家级生态镇、山东省旅游强镇辉渠镇的108座山泉配写绝句108首,为山东景芝酒业公司题写诗联118首,为安丘青云山、青云湖风景区题诗填词80余首,为弘扬传统文化、讴歌家乡山水风物做出了突出贡献。2012年,他的作品《沂山四季赋》获沂山全国文学大奖赛优秀奖;2013年的七律《橘子洲》获文化部中国文联第二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入围奖;2013年作品《禹王生态湿地赋》获潍坊文学书画摄影大赛一等奖。

出版《倔人舍诗草》 收录诗词联赋1200篇
  2014年6月,潘洪信的诗集《倔人舍诗草》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发行,共收录诗词联赋作品1200首(篇),多为慨叹风物、酬情世情之作。
  这部书,正是潘洪信送给自己61岁的生日礼物。潘洪信表示,文字的力量是千古绝唱,通过写诗可以开阔诗人的胸怀,在写诗填词中细细体会情、境、景的交融。“这本书算是给自己的礼物,也是一种鼓励,因为喜欢一样东西,不能走马观花,要从灵魂深深地、持之以恒地去领悟、感觉和品味。”
  上海楹联学会副会长、86岁的鞠国栋先生为其作序。鞠国栋表示,潘洪信的诗词联赋文法清古,襟怀豪放,格律严谨,大气磅礴,语气抑扬顿挫,立意新颖,正所谓意境为上,景阔势运。
  “现在我坚持每天一首诗,每天不断提高写诗的质量。我希望等我70岁的时候再出一本诗集,创作质量一定要比《倔人舍诗草》更好。”花甲之年的潘洪信又给自己定出了新的目标。
 文/图 实习生 宋树云 本报通讯员 潘继明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