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时讯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讯

第03版
潍坊新闻·民生
 
标题导航
降息! 半年来三度出手
“65个证书找不到工作”,伪命题
第21届鲁台会下月在台举办
宣传城市节水表彰先进典型
五类困难企业可享稳岗补贴
全省药品抽检六批次不合格
2015年05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65个证书找不到工作”,伪命题



  □ 舒圣祥

  安阳工学院文法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孙梦涛,是一名准毕业生,大学四年狂揽65个证书,连续两年综合成绩全专业年级第一,创办过志愿者服务队,当过大企业董事长助理,开过传媒工作室,凭借这么多的优势,却找不到一份称心工作。要毕业了,他面临一份考卷:是能力重要还是学历重要?
   (5月10日《东方今报》)
  又到大学生就业季,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话题,自然能够引发关注。这篇报道试图借助一个非名牌高校毕业生的故事,来阐释“能力重要还是学历重要”的命题。只可惜,“65个证书找不到工作”似乎并不能特别说明什么。报道质问,“难道65个证书竟然抵不过一个985院校的学历?”恕笔者直言,将前者简单归为“能力”,将后者简单归为“高学历低能力”,并不妥当。
  应该看到,所谓“重学历不重能力”更多只是一种幻觉,因为当招聘企业还无法判定某个人的能力时,他的学历本身就是能力的一种证明。但这绝不是说非名校毕业生就没有机会,只不过我们必须面对现实的差距,在就业起点上将身段放得更低——与其带着受迫害感抨击企业“重学历不重能力”,还不如直面现实,致力于将求职简历上“给我一个舞台,还你一片精彩”的空话变成实话。
  说实话,这篇报道经不起推敲的地方实在太多。比如这位孙梦涛同学,好像被形容为一个无所不会的绝对学霸,可随后又轻描淡写来一句“考研失败”,这不是有点奇怪吗?他报考的是哪所高校?文中还提到,孙同学考研失败后“募集了10万元资金创办了一家传媒教育公司”,而且“运营得还不错”。笔者搞不明白的是,既然运营不错,为何又“有了去企业工作的念头”?类似模糊不清与前后矛盾之处,这篇报道中还有很多。
  笔者想说的是,刻意强调“能力与名校哪个重要”,其实是对非名校毕业生很坏的误导。相反,勇敢直面现实才能让人客观理性,并且勇往直前。如果说学历只是能力的一个方面,那65个证书同样不是能力的全部证明。
  因此,“65个证书找不到工作”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无论证书更多还是更少,工作总会找到的,关键是要找怎样的工作,是不是非要和新闻中“进世界五百强企业,工作3个月就升职加薪,一年后就年薪20万加提成”的所谓名校毕业生案例去对比?再者,名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真的就是人人如此吗?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