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北宋名相王曾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讯

第03版
潍坊新闻·民生
 
标题导航
连中三元,佳话颇多
2015年05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连中三元,佳话颇多



  据传,王曾的父亲王兼敦厚诚信,他从小没上过学,不识字,却酷爱儒士,敬惜字纸,敬奉文曲星,经常到文庙叩拜孔圣人。一天夜里,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孔子托梦弟子曾参到他家投胎转世。这一年,妻子何氏产下一个又白又胖的男孩儿,即王曾。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三月,王曾在相继夺得乡试、会试榜首后赴殿试。他的殿试卷写得气势恢宏,志趣不凡,真宗皇帝赵恒御笔钦点王曾为状元,大魁天下。

传说“曾参转世”,长大后取字孝先
  王曾的父亲王兼,以农为生,家境清贫,敦厚诚信,有若善遗风。他从小没有上过学,不识字,却酷爱儒士,敬惜字纸,每遇字纸必拾掇起来,加以整理,然后收藏。他敬奉文曲星,经常到文庙叩拜孔圣人,祈祷时说:“愿我的子孙后代,勤奋读书,学习儒教,成为大学问家。”
  一天夜里,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了至圣先师孔子。孔子轻轻地抚其背说:“你崇拜我儒教,诚心诚意已久,只是你年运已过,难有成就,我遣弟子曾参到你家投胎转世。”说罢,飘然而去。
  这一年,妻子何氏果然麒麟来祥、身怀六甲。待到十月胎满,一朝分娩,产下一个又白又胖的男孩儿。红烛光下,只见孩子长得鼻直口方、五官端正,肤色光亮晶莹,仪表不俗。回想起孔子托梦之事,遂为孩子起名为“王曾”,暗合曾参转世、传承曾圣孝道思想之意。
  小王曾的降生,不但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喜庆和欢乐,亲戚朋友、街坊邻居闻得喜讯,也纷纷拿着礼品来看望母子,以示祝贺。王兼把孔子托梦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人们皆信以为真,并说小王曾降生之时远近皆闻墨香,必是异人降生。从此,王曾乃曾参转世、贵人降生的故事在乡里传开,人们多有所闻。
  有诗曰:“世间字纸藏经同,见者须当付火中。或置长流清净处,自然福禄永无穷。”
  我国自汉代以来倡导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在封建社会思想政治领域中的“国学”地位,倡导以孝悌治国,万事孝为先。王曾长大以后,取字为孝先。
宋真宗御笔钦点,状元卷气势磅礴
  我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自隋、唐以来,延续了1300多年,到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宋初科举仅有两级考试制度)。一级是由地方举行的取解试,分为州试(即乡试),转运司试(即漕试),国子监试(即太学试)等几种方式。每逢科考年,在八月二十五日开考,连考三场,逐场淘汰。举人解试合格,由州或转运司、国子监等按照解额解送礼部,参加会试;再一级是礼部举行的省试,省试由尚书省礼部主管,在春季选日考试各地举人,分别科目连考三日,合格者由礼部奏明朝廷,参加殿试。最后一级为殿试,由皇帝亲自主考。宋初本无殿试,宋太祖为了选拔人才,于开宝六年(973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考试制度。
  王曾21岁时,宋真宗咸平元年(998年)秋,在青州府参加了乡试。他在这一次考试中,初露头角,就考中举人,并高中榜首,夺得了“解元”。
  中了举人以后,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春,王曾又赴京城开封参加礼部的会试,他以一篇《有教无类赋》名冠群士,一举夺魁,成为“会元”。
  殿试考中第一甲第一名,为状元。俗话说的“连中三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那需要在乡试中中解元,会试中中会元,殿试中中状元,一百年也说不准能否出一个。
  咸平五年(1002年)三月,杏花盛开的时节,王曾在相继夺得乡试、会试榜首后,赴殿试。
  据史料记载,殿试时间一般于卯时(早5时至7时)起始,答题至酉时(16时至19时)收卷。据了解,王曾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完成了殿试答卷。
  他的殿试卷写得气势恢宏,志趣不凡,赢得了阅卷官的青睐,名臣杨亿阅后抚掌叹曰:“真乃王佐之器也!”真宗皇帝赵恒御笔钦点王曾为状元,大魁天下。
组兵打击契丹骚扰 被视社稷股肱之臣
  王曾中了状元以后,被授予将作监丞、济州(今山东巨野)通判。济州地处黄河南岸,北邻契丹。因当时燕云之地(今河北、京蓟一带),皆被辽国(契丹)所踞,契丹铁骑经常对济州一带百姓进行骚扰和掠夺,成为济州百姓生产、生活中的一大忧患。
  王曾根据考察,具实向朝廷报告这一大患,并绘成地图,详细记录契丹游骑经常出没的地区、时间和规律等等,采取了一些有效防范措施,打击游骑。
  他把青壮年农民组织起来,按军事编制、组成民兵,平时种地,遇有情况,及时传递信息、实施防御措施,并充分发挥地理地形优势,对小股敌人进行邀击,确保百姓的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不受侵害。这些措施和建议,不但体现了他为民忧患的意识和施政才能,且具有很高的军事参考价值,真宗皇帝嘉许他初任能志于民、慎于防,自此把他视为社稷股肱之臣。
  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三月,王曾在济州三年任满。他从济州通判任上回京职考。
  按惯例,王曾应到学士舍人院接受考察,时任宰相的寇准因其文名、政绩在政事堂召见了他,并破例让他在宰相府的政事堂接受测试。测试中,他以广博的知识和深刻的见解获得寇准的赏识。寇准奏请真宗皇帝擢升王曾,真宗皇帝对这位“三元状元”本来就宠爱有加、印象颇好,当即欣然同意,遂诏命他为秘书省著作郎、三司户部判官,参与删定《景德农田敕》。景德四年(1007年),王曾升右正言、知制诰。二年后又兼史馆修撰,赐三品服。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