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北宋名相王曾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讯

第03版
潍坊新闻·民生
 
标题导航
出使辽国,载誉归来
2015年05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出使辽国,载誉归来



  王曾在政治上渐露头角的时期,恰值“澶渊之盟”前后。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正月初旬,朝议复以南北修和,王曾上言,力陈契丹不当称北朝。众人皆服言之甚当,真宗皇帝也极为赞赏。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王曾奉诏以主客郎中、知制诰为辽主生辰使,出使辽国(契丹),契丹人为显示国力,邀请王曾比赛箭法,王曾“一发破的”,使契丹君臣上下大为惊奇,十分佩服。

犯颜直谏,勇敢力陈契丹不当称北朝
  王曾在政治上渐露头角的时期,恰值“澶渊之盟”前后。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宋辽在澶州一战,订立了澶渊之盟。对于“澶渊之盟”确定宋辽以兄弟相称的对等关系,王曾不以为然,他坦言:“春秋外夷狄爵不过子,今与抗称两朝,非外夷狄之意。”
  由于宋廷主和派的软弱、妥协,澶州之战虽胜犹败。到了景德二年正月初旬,朝议复以南北修和,未免有往来庆吊诸议,即而遣太子中允孙仅,北往契丹,贺萧太后生辰,所具国书,自称南朝,号契丹国为北朝。满朝公卿大臣没人敢有异议,独有时任秘书省著作郎、三司户部判官王曾上言,力陈契丹不当称北朝。奏疏如下:“契丹不当称北朝奏——古考尊中国、贱夷狄,真若首足。二汉虽议和亲,然体亦不至均。今若是与之抗立,首足并处,失孰甚焉。臣恐久之非但并处,又病倒植。顾其国号契丹足矣。”
  众人皆服言之甚当,真宗皇帝亦嘉之。后又有人说“即称兄弟,应作两朝称呼,庶较示亲睦”云云,乃仍用原书赍去。真宗也无定见,认为“事已行,不果改”。此后南北通问,即以南北朝相称。
  据史书记载,在从此以后两国的交往中,其中有一次辽朝遣使贺宋乾元节,其国书“去其国号,止称‘南朝’、‘北朝’。”宋人大为不满,经过中书省和枢密院“二府”讨论之后,于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五月下诏学士院,“自今答契丹书,仍旧称‘大宋’、‘大契丹’”。
一发破的,使辽期间比箭法技压群雄
  澶渊之盟以后,宋辽双方再未爆发大的战争,边境相对安宁,经济文化交流增加,使臣往来不断,“二方既定,中外略安”(《宋史》卷二八一《毕士安传》)。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王曾奉诏以主客郎中、知制诰为辽主生辰使,出使辽国(契丹)。
  王曾被入选为生辰使,这首先与他自身的优越条件密切相关。他科举考试连中三元,才华横溢、博学多才,又“资质端厚,眉目如画”,状貌修伟、仪表堂堂。加之,同年八月,王曾以知制诰判大理寺,在品级上也符合要求。 
  十月,王曾以主客郎中、知制诰的身份任辽圣宗生辰使,出使契丹。契丹乃游牧民族,善骑马射箭,举国上下皆谙熟箭法。而宋人自太祖赵匡胤一统天下,推行佑文抑武政策,举国上下崇尚礼仪,却疏于武备。契丹人为显示国力,“以己之长,攻彼之短”,于是在王曾使辽期间,邀请王曾比赛箭法。比赛的消息一经传开,靶场上便聚集了很多人,“环拥左右”,拭目以待。因为王曾等大宋使者皆文人儒士出身,契丹人谅王曾等不懂武艺,“必负北人”。结果比赛时,王曾“一发破的”,使契丹君臣上下大为惊奇,十分佩服。
  使辽期间,辽方安排馆使邢祥陪同活动,此人盛气凌人,颇肆谈辩。他在王曾面前大肆炫耀,矜其国中宗支皆赐铁卷云云,显示地位。王曾说:“铁卷者,勋臣有功高不赏之惧,赐之以示安抚,防止造反,怎么能说是与国主的亲近与信任呢?”一席话,说的善辩的邢祥大为惭愧,老实多了,不复夸耀。考诸中国历史,或汉或唐,“丹心铁卷”确实是君臣之间释疑的一种工具。后来,邢祥将所赐铁卷归还,从此不再提铁卷之事。
  王曾在使辽期间认真考察辽国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和人们生活,著《上契丹事》一卷,详细叙述辽国地理物产、风俗民情。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王曾成功出使契丹,回到中原。向真宗皇帝上奏契丹事,一共上奏了七件事,现在流传的《行程录》一事,收入《王文正公笔录》中。
名相寇准遭陷害 独有王曾敢直言
  寇准乃北宋名相,生平抗直无私,历富贵四十年,无田园第宅,每入觐,常寄居僧舍,或赁屋栖止。曾有诗人魏野,献诗赞扬,其中说道:“有官居鼎鼐,无宅起高楼。”时人皆以为称扬得实,因此名震中外。
  寇准平生好读书,善作古乐府,其思凄婉,一往情深。他在青州任职时,因早春宴客,自撰乐府长短句,使乐工歌以侑酒。其词道:“春早柳丝无力,低拂青门道暖。日笼啼鸟,初坼桃花小。遥望碧天净如扫,曳一缕青烟飘渺。堪惜流年谢芳草!任玉壶倾倒。”他在民间亦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如此名相却遭到时任宰相的丁谓打击、陷害,被皇帝贬敕,朝内无人敢言。只有王曾主持正义,表示反对,他说:“罚重罪轻,应当斟酌。”受到奸相丁谓的嘲讽:“居停主人,恐亦未免耳。”
  原来,寇准在京时,王曾经常将自家的第舍,借给他居住。丁谓知道王曾与寇准交情不浅,便故意用此话回答王曾——他揭出王曾借房子给寇准居住的事实,影射房东与房客关系,从而威胁王曾考虑与寇准一伙的后果。
  明天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写作成语词典》,载有“居停主人”词条,其成语辞典解释:居停:寄住的处所。寄居之家的主人,指房东。源自元代脱脱《宋史·丁谓传》:“帝意欲谛(寇)准江淮间,谓退,除道州司马。同列不敢言,独王曾以帝语质之。谓顾曰:‘居停主人务复言。’盖指王曾以第舍假准也。”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