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版:中国新闻·聚焦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讯

第03版
潍坊新闻·民生
 
标题导航
十省份科级干部也要“报家底”
2015年05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省份科级干部也要“报家底”



随机抽查和重点抽查双管齐下,部分地区抽查比例提高到20%
  今年以来,全国至少有北京、安徽、贵州、海南、青海、新疆、江西、江苏、广西、甘肃、陕西等十余省区市的部分地区,个人事项报告制度已“下沉”至科级。以往较为罕见的“瞒报个人有关事项”这一表述,逐渐出现在对违纪官员的通报当中。同时这也意味着,在有些地区,科级干部也要向组织报告“家底”。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简称中组部)要求,今年全国各地要按照10%的比例,对个人事项报告进行随机抽查核实。
以前只报告不核查
  4月3日,河北张家口市纪委通报,中共怀来县委副书记、县长李玉清因不如实申报个人事项等四项违纪行为,受到撤销党内职务、行政撤职处分,县长职务被依法罢免。怀来县原副县长王佐说,之前从来没听说过会有干部因申报不实而背处分。组织系统内部人士认为,这或许是首个在任处级官员因“个人事项申报不实”被撤职的案例。
  1995年4月,中央发布《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两年后,新文件又要求,家庭成员的情况也属于个人重大事项,需向组织报告,且申报范围扩大至县处级副职。2010年5月,中组部《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出台,明确要求副处级以上官员每年向组织报告包括家庭婚姻、收入等在内的14类个人事项。
  “一些领导干部对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态度不端正、填报不严肃,少数领导干部心存侥幸,不如实填报或者隐瞒不报。”中组部负责人说,由于多年以来“只填报不核实”的做法,使个人事项报告制度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约束作用衰减。“个人事项报告制度搞了好多年,直到这两年才逐渐严格,一些要求也开始慢慢规范起来。”张家口市委组织部正科级干部马建国说。
现在有十余个部门参与集中抽查
  据了解,去年以来市一级开展抽查核实的具体做法包括随机抽查和重点抽查两种。每年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材料汇总结束后,由市委组织部专人负责,将纸质报告表上的信息整理录入专门系统,随后集中开展抽查。
  全市所有市管副处级以上干部,按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领导三类,分级依次排序编号,再按照10%的比例,由计算机随机抽取对象,保证正处、副处等级别均衡分布,名单最后报市委主要领导核准。名单确定后,由市委组织部将被核查对象及其配偶、子女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等基本信息上报省委组织部。
  具体核查是由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科负责联系、协调,另有纪委、公检法、国土资源、人民银行、民政、住建、地税、工商、银监等十余个市级部门参与,结合个人事项报告的各方面内容和各自职能,分别提供相关信息。比如,市住建局、国土资源局提供核查对象的家庭房产情况;本人持有因私出国(境)证件、配偶和子女移居国(境)外情况线索由市公安局提供。
  最后,市委组织部根据各部门提供的查询结果,与上报的个人事项报告表进行逐项对比查验。

部分地区科级官员上报个人事项
  在全国层面,个人事项报告目前仅限于副处级以上,对非拟提拔为副处的科级干部是否需要报告,中央并无明确要求。但自今年以来,科级干部“报家底”开始在部分地区悄然铺开。
  今年4月,江西吉安、永修两县共有909名乡科级干部填报了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此外江苏南京、青海民和、云南镇雄、甘肃秦安、陕西铜川等地也开始了科级干部的报告试点。
  一些地方还有不同形式的“主动加码”,比如,江西抚州临川区将对科级干部个人事项报告的随机抽查比例提高至20%,山东淄博淄川区和江苏泰州市则要求,对纪检系统干部的抽查比例不得低于20%。
  随着报告内容越来越细,要填写清楚十几页A4纸的报告表,对一些领导干部来说,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据《南方都市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