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B05版:潍婉周刊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讯

第03版
专题
 
标题导航
借雕塑的眼睛看城市的故事
2015年06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借雕塑的眼睛看城市的故事




  螺旋而上,彰显五四精神的“五月的风”,表现趵突泉魅力的“泉”,长沙橘子洲头意气风发的“青年毛泽东像”,具有浪漫童话色彩的“美人鱼”……城市街头,或庄重或浪漫的城市雕塑总会令人浮想联翩。“艺术为使,雕塑为先”。有人说,城市雕塑是一座城市的眼睛和窗户,透过这扇窗,城市历史风貌和地域文化尽收眼底。也有人说,城市雕塑是城市文化的灵魂,独一无二,能引起市民共鸣。一件好的城市雕塑,可以反映所处城市精神和风格。今天,城市雕塑作为一座城市精神的代言人,在城市印象呈现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老潍坊心中有一个“灰姑娘”
  街头上聊起潍坊的城市雕塑,老潍坊人一下子想起了原来的“灰姑娘”。上世纪80年代,矗立在青年路北首与胜利西街交汇处,名为“春鸽”的主题雕塑,成为许多老潍坊人心中的城市情结。市民习惯性地称其为“灰姑娘”“和平鸽”“和平鸽少女”。
  1983年10月,撤销潍坊地区建制,改建省辖(地专级)市,沿用潍坊名称,潍坊由“小城”向“大城”迈进,城市化建设起步后激起了城市艺术的强烈需求,城市雕塑开始得到各级政府和有识之士的重视。当时市政府决定要铸造一座能反映潍坊人民精神面貌的雕像,这一重任落在了当时潍坊市建委下属的潍坊市城市雕塑办公室,当时有潘连三、陈修林、郭心聪、胡立华、赵益民、于伟等人。
  潍坊城市雕塑起步较早,当时市政府为市区很多个路口规划了雕塑,那个时期建成的雕塑成为潍坊第一批城市雕塑。第一件大体量城市雕塑作品是为和平路而建、被市民昵称为“灰姑娘”的“春鸽”,是潍坊首个艺术雕塑,也是潍坊首件写实风格的铸铝雕塑。
  据参与过“春鸽”雕塑制作的艺术家们介绍,与“春鸽”差不多同时期制作的还有个体量更大的雕塑,大约8米高,是3个青年并肩往前走的形象,起名“朝晖”。原本大家想做仿铜处理,但后来因种种原因做成了玻璃钢材质,并没有立在市区。除此,1985年,仨光屁股的孩子立在了白浪河边,高2米,人造石材质,叫“儿童戏水”,是当年为数不多的城市雕塑之一。同时期还做了一个铸铁水牛,当时放在了白浪河西岸。90年代左右,现潍坊泛海大酒店(原潍坊科技大厦)前立了一个爱因斯坦、牛顿、爱迪生的3人雕塑。这些作品可以算作潍坊第一批城市雕塑作品。同时期的城雕还有原潍柴礼堂的“同心”、原东苑酒楼门前“雄鸡”、早春园小区里的“东园早春”等。

用主题性雕塑打量一座城市
  改革开放后,伴随人民公园、世界风筝都纪念广场,白浪绿洲湿地公园、安顺广场等城市建设,以及“三河”改造,潍坊新建了一批城市雕塑。“鸢标”“五环”“蓝色畅想”等雕塑涌现。与第一批以动物、人物为主的城市雕塑相比,新一批雕塑多是主题性雕塑。
  细数潍坊城市雕塑,市民一致认为印象最深是世界风筝都纪念广场上的雕塑。世界风筝都纪念广场上,以风筝为主题的大型雕塑“鸢标”屹立在广场中央。如果说“鸢标”是潍坊市区的地标,那么,矗立在潍城区的安顺广场上的“五环”主题的雕塑则是潍坊西部的“地标”。“五环”雕塑是潍坊最高、最大的标志性雕塑。
  现代的雕塑不仅仅只作为欣赏,更可以让人漫步其中,感受愉悦,自由畅想。2002年,奎文区圣荣广场小区门口迎来一座铜、锡合铸的“圣荣太阳神”雕塑,雕塑取材于古希腊神话,预示着圣荣广场光明而美好的未来。为社区文化而设计创作的雕塑作品不在少数,潍城区黄家庄社区里“平安祥和”大象雕塑也是这样一件作品,它的创意和形式就是来源于民间传统的美好寓意。2006年,一座名为“鲁班梦”的雕塑落在世界风筝都纪念广场南侧,风筝博物馆前,这座高7.8米的鲁班头像雕塑根据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并以西安秦始皇兵马俑的基本相貌特征和衣着风格为设计参考依据,创造出春秋战国时代青壮年鲁班栩栩如生的人物神态。雕塑将中国古代优秀工匠、杰出发明家鲁班与飞翔的风筝合为一体,以一座公共艺术品的形式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位于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央商务区环岛处的雕塑“蓝色畅想”代表了当代潍坊城市雕塑的较高水平。在“2011年度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建设项目”评选中,它从500多件已建成城市雕塑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奖优秀奖,成为潍坊市唯一获奖项目。据了解,“蓝色畅想”雕塑设计面向全球招标,从136个参选方案中择优选出,作品高40米,横跨56米,重270吨,不锈钢材质制作,卓尔不凡。
  不管大小,每件雕塑制作起来都是一项复杂的活儿,潍坊这些大大小小的雕塑,大部分来自一个叫“华艺雕塑”的企业,比如世界风筝都纪念广场两面浮雕、地雕、16组铜塑以及奎文区圣荣广场小区门口的“圣荣太阳神”雕塑等都出自华艺雕塑。

小品装点环境有故事有情怀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早有石鱼、石龟、铜鹤、石仙人等雕塑,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近年来,公园、广场、社区里,烘托环境气氛同时传达设计师思想的雕塑小品越来越多。漫步潍坊市人民公园、世界风筝都纪念广场、白浪绿洲湿地公园、潍坊市植物园,处处可见一些雕塑小品。这些艺术装饰品常常给人以清新的美感,形态优美地默默挺立于城市空间。
  供休息的小品、装饰性小品、展示性小品、服务性小品,园林小品种类多样,题材大多是人物、动物的形象,也有植物、山石以及抽象几何体的形象。在潍坊市人民公园,天趣园里大靴子造型的“童年记忆”、枫林广场上彩钢雕塑“枫叶”、春之景区大红色的“春剪纸”双面雕、玉兰景区的“玉兰”雕塑等,生动了周围环境,扮靓了公园风景。“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富有诗意的玉兰花被凝结在雕塑上。如果说这些雕塑是应景而生,丰富园趣,那落在世界风筝都纪念广场的民俗雕塑、白浪绿洲湿地公园里的“东坡像”则更具文化韵味,彰显人文情怀。
  白浪绿洲湿地公园的“东坡像”“仙鹤”“十二生肖坐凳”“欢腾的白浪河”“花卉地雕”“白浪渔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龙纹透雕”,人民公园的“童年记忆”“玉兰”以及潍坊市植物园的刻着各国花卉浮雕的大桥等诸多作品都出自陈丁(陈萧汀)之手。
  出生在潍坊的陈箫汀自幼喜欢雕塑,受父亲陈修林的熏陶,从小耳濡目染的他对城市雕塑情有独钟。上世纪九十年代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后,在北京成立陈箫汀雕塑艺术工作室,为自己的家乡潍坊做过很多有特色的城市雕塑。他尤以城市雕塑见长,历年来创作的300余件雕塑作品已经遍布国内外很多城市,其代表作《高原牧歌》现收藏于北京国际城市雕塑公园。
  “东坡像”在白浪绿洲湿地公园东坡槐附近,走在前面的是一个可爱的小书童,书童牵着一匹马,马背上驮着文房四宝、各种书卷,苏东坡微笑着,神情自若跟在后面。陈萧汀抓住了苏东坡最传神的点,把它凝固下来,如此重现苏东坡知密州时外出寻访的场景。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记者与远在美国的陈萧汀老师取得了联系。陈萧汀回忆,“东坡像”从拟稿开始,花了近半年时间,大约是2009年安装完毕。

现存雕塑缺乏时代认同感
  伴随潍坊城市空间不断生长,近几年,城市雕塑建设量较少,许多新生空间缺乏标志性景观。同时,有专家指出,潍坊城雕缺少代表潍坊人精神和地域文化特色的标志性雕塑。而且对现存雕塑的管理维护不够,污损、破坏现象严重。今年潍坊“两会”上,市政协委员、潍坊国际风筝会办公室主任张崇高提出了“加强城市雕塑规划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提案,希望用新理念谋划一批能够彰显潍坊城市个性,突出丰富历史文化、风筝文化和现代文明主题,同时富有艺术性、趣味性、知识性与观赏性,文化内涵深厚的精美之作。
  上世纪90年代末,全国各地的城市雕塑数量快速增长,出现了不同的类型、风格的雕塑。进入21世纪,潍坊市区公园、广场、社区等涌现出一些各具特色、不同材质的雕塑,浮雕、铜塑、石雕、地雕等应有尽有,不乏一些优秀雕塑。张崇高指出,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市现有城市雕塑数量偏少,白浪河湿地公园雕塑屈指可数,长达数十公里的“母亲河”白浪河两岸雕塑更少,市民广为聚集的人民广场看不到雕塑。同时,在现有雕塑中,大型主题性雕塑更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雕塑不多,缺乏个性独特、有影响力、有审美价值、具有城市标志性的雕塑。
  潍县集中营主题雕塑,投入数百万元,设计制作水准较高,但由于树丛遮挡,行人几乎看不到。遭遇同样尴尬的还有胜利东街与文化路口东南侧有一臧克家的塑像,随着附近学校搬迁和城市改造,虽然塑像周围进行了绿化、美化,但此塑像形单影只,与环境难以协调,视觉效果不佳,晚上有行人路过还会受到惊吓。在胜利西街和青年路路口东南侧一处景观带,原本设计了20多件大小不一的铜铸飞鹤,单个最重四五百斤,总重量四五吨。然而,两年内,铜塑飞鹤陆续被人偷走。这种对城市文明的伤害行为让身为艺术家的作者很是无奈。在世界风筝都纪念广场,雕塑被涂抹、被人为损坏的情况时有发生。

新生空间当有特色雕塑
  张崇高说,城市雕塑是重要的文化旅游项目,作为全国文明城市,潍坊城市雕塑的规划建设应提速增效,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打造城市品牌的需要。
  “城市雕塑的规划,要符合城市规划要求,有计划,分步骤进行。充分挖掘和利用潍坊的历史、自然、地理、风筝等民俗文化特色,编制完善城市雕塑建设规划。可以从地域风情主题,人文历史主题、城市现代文明主题和生态环境主题等做好城市雕塑规划。”在雕塑布局上,张崇高建议形成以白浪绿洲湿地公园、长达数十公里的白浪河两岸、市民广场等为中心,以城市街道、绿地公园为纽带,以站场和文化、体育、会展等大型公共场所为节点,以庭园、街心花园、小游园、城市出入口特别是高速路出入口和重要道路岔口为基础的雕塑布局,与城市绿化紧密结合,配套完善城市雕塑体系。
  “有了新生空间,是应该做些城市雕塑,这不是什么形象工程,而是文化建设,是为百姓为后人做的事情,一个城市做文化任何时候都是应该做的。”陈萧汀说,他不太主张做大体量雕塑,尽管这带给艺术家更多的成就感。他认为,富有情趣、文化、地域特点和历史传承的小型适中的雕塑更适合潍坊。潍坊不缺的是文化,如果把资金凝固下来,做到街头上,做到每个文化景点上,三步一景,五步一观,突出潍坊是一个文化城市,老百姓喜闻乐见,看到了历史,学到了文化,这种文化传承口口相传,何乐而不为。

未来城雕要喜闻乐见
  在很多本地雕塑艺术家看来,潍坊没有地标性雕塑,“鸢标”代表不了潍坊,而且表现风筝主题的雕塑数量太少。如果拿潍坊的城市雕塑与青岛的“五月风”比,显然,世界风筝都纪念广场的“鸢标”带给城市的影响远远不及“五月风”。严格意义上讲,“鸢标”不算雕塑,最多也就是一个“地标”的象征,或者说一个有雕塑感的“装饰构件”,缺少力量感和艺术感。“未来潍坊需要什么样的雕塑?那必须是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雕塑,要有时代性。”身为潍坊雕塑艺术家的赵益民说,缺乏时代性的雕塑太容易被淘汰了。“雕塑创作要与时俱进,要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独具潍坊特色文化的标识。”张崇高也这样认为。
  一个城市的雕塑不能缺文化底蕴,必须是单独的设计,要有唯一性。潍坊雕塑艺术家于伟介绍,潍坊确实缺少地标性雕塑,原来本地雕塑艺术家们也搞过很多风筝的创意,可风筝线难以体现。也有人说,雕塑的创作应该先用空间,后有创意,唯有如此才能与场景、空间完美融合。然而,雕塑造价高,是一种文化投资,要获得市民的共同认可并非易事。
  陈萧汀说,城市雕塑需要专业的艺术家来做,城市雕塑对一个雕塑家的要求是非常严的,这个雕塑家不仅要懂工程,懂艺术,懂文化历史,懂风荷载,还要懂建筑材料、水泥标号等。城市雕塑不单单是一件纯艺术品,它具有城市景观、城市公共艺术的双重属性。解放后到进入21世纪前,国内很多雕塑艺术家并不是根据个人意志在创作,因此卡住了作品高度。    文/图 刘江峰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