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宏杨双腿残疾却不放弃学业,即将高考的她满脸阳光 一次意外事故让一个健康的女孩从此双腿残疾,在父母的鼓励开导下,她很快就从阴影中走了出来。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她作为一名高三毕业生,马上就要奔赴高考考场。这个坚强的女孩就是潍坊一中高三19班的马宏杨。6月6日,记者在潍坊一中见到了回学校看考场的马宏杨。她告诉记者,自己会好好努力,不辜负父母、老师及所有关心她的人的期望。 全身八成烧伤 借钱为她治病 家住高新区清池街道的马宏杨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虽然父母都是普通农民,但是一家三口十分幸福。2003年秋天的一场意外让这个家遭遇晴天霹雳。 2003年,8岁的马宏杨遭遇火灾,身体85%烧伤,马宏杨的父母悲痛欲绝。“我们就是普通农民,农活不忙的时候出去打打工,每月工资也就八九百块钱,而她的治疗费用得13万多元。当时家里全部积蓄才两三万元,我们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面对病重的女儿,马宏杨的父亲马友光忍受着内心的疼痛四处借钱,他坚信只要自己不放弃,女儿就还有一线希望。好在马友光最终筹足了医疗费,马宏杨的治疗也很顺利。 “她以前性格活泼,这次经历对她打击很大。这么小的孩子承受这么大的伤痛,我们也很心疼。”马友光说,在女儿面前他从来没有表现出悲痛,而是时常鼓励女儿一定要好好上学,只有上学以后在社会上才有生存立足的能力。 返校努力学习 顺利考上一中 那场意外导致马宏杨双腿残疾,右腿高位截肢,左腿严重变形并失去支撑能力。 “我经常对她说,如果不上学,同学都会看不起你,所以必须振作起来,好好学习。”经过父亲的开导,年幼的马宏杨慢慢从阴影中走了出来。休学两年后,她重新返回小学校园,并慢慢恢复了开朗热情的性格。 重返校园后,马宏杨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生活上也更自理。“我小学在高新区原西宋小学上的,初中在高新区实验学校上的,那时有很多小伙伴一块学习,一块上学,我遇到不便,他们都帮我解决。”马宏杨说,自己的成绩一直还不错,中考时顺利考入了潍坊一中。 刚进入高中,马宏杨突然感觉有些不适应。因为曾经陪伴她的小伙伴没有考上潍坊一中的,从此以后她要一个人骑着电动三轮车上下学。“刚开始的时候确实很不习惯,也不适应,突然一个人,感觉比较孤单,但是很快就适应过来了。”马宏杨说,她知道没有人会永远陪着自己,所以自己必须学着独立。 在学校受关照 考场总在一楼 每天早上6时10分,马宏杨准时从家出发,6时30分之前到校,她先将电动三轮车开到教室门口,同学听到熟悉的声音后就会出来“迎接”,帮她把电动三轮车推到停车区。下了晚自习,同学再将电动三轮车推到教室门口,然后她骑着回家。三年来,从家到学校、再从学校到家,马宏杨一直独自上下学。 “当路上行人很少或者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走在路上会害怕吗?”马宏杨笑着说:“不害怕。”因为总有一天她要学着独立生活,独自面对生活的酸甜苦辣,高中三年让她变得更加懂事,更加成熟,更加自立。 “从小学到高中,老师们对我都非常照顾,把我安排在离着教室门口最近的位置。”马宏杨笑着说,同学帮她将车推到停车区,她就利用马扎慢慢挪进教室,现在可以轻松利用马扎“行走”。 高中三年,老师和同学对马宏杨都特别照顾,尤其是班主任王金凤老师。“月考安排考场有时会被安排到二楼或三楼,王老师都会帮我调换到一楼,从没忘记过。”她说。 想考本地大学 以后还要考研 马上就要高考了,马宏杨虽然内心有些紧张,但是坚信这么多年的努力终会开花结果。“我平时模拟考试总分在530分左右,数学稍微弱一些。不管怎么样,我都会拼尽全力来应对这次考试。”马宏杨说,这些年自己付出了很多,老师和父母也付出了很多,她希望给自己的人生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我记得去年潍坊学院开学的时候,爸爸给我拿回来一份《潍坊晚报》,上面有一篇关于轮椅女孩的报道。当时看到这个女孩的经历以及她客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我很受激励。我觉得,她能做到的事情,我也一定能做到。”考虑到自身情况,马宏杨的理想院校是潍坊学院,离家比较近,更方便一些。 “考上了大学,我还想考研,毕业后找个好工作,将来我能赚钱了,让爸爸妈妈过好日子。”马宏杨说,这些年,父亲一直是自己坚实的后盾,引导着她走向新的人生,所以,每当自己考不好的时候,一想到父亲就坚定地告诉自己“一定不能放弃”,她是父亲的希望。 从小懂事要强 父母感到骄傲 马友光说,在他眼里,女儿是最漂亮、最懂事、最善良的孩子,他希望女儿能够一直乐观幸福地生活下去。 “这个孩子很要强,在家生活上基本都是自理,穿衣服、洗衣服、干家务,只要是她力所能及的事情她就抢着做。从小到大,她学习虽然没多么出类拔萃,但是我们很满足,也很为她感到骄傲。”马友光说,自己是初中学历,在学习上丝毫帮不上忙,而且女儿行动不便上不了补习班,所以当别的同学在上补习班的时候,女儿都是一个人在家安静学习。 高考后,就要面临上大学的问题,跟女儿的想法一样,马友光也希望马宏杨能在潍坊读大学。“至于将来,我们希望她能当个老师或者自己办个培训班之类的,具体如何选择还得看她的爱好。”马友光说,虽然欠下的债还没还完,但是看着女儿长大,自己已经很满足了,女儿幸福快乐就是他最大的心愿。 本报记者 王叶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