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要闻时讯 |
第03版
奔跑吧 考生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强塞南海、亚投行话题,试图拉拢与会各国联合算计中国 七国集团(G7)峰会于当地时间6月8日在德国巴伐利亚山区的埃尔毛宫闭幕。根据早先公布的议程,此次G7峰会将聚焦西方国家与俄罗斯关系、气候变化、贸易等议题。但对于日本首相安倍来说,这些既定议题显然并非关键,如何在此次峰会中塞入南海局势、亚投行等中国话题,争取G7盟友支持,才是其真正关心的重点。日本媒体对此形容,“中国成为安倍G7议程的首要任务”。
妄评南海,联合声明被“绑架” 为了实现在G7峰会上的目标,安倍精心安排了此次外交之旅,6月5日傍晚就从东京启程,赶在出席峰会前首先访问乌克兰。他临行前在东京对记者说:“鉴于日本是唯一来自亚洲的G7成员,我希望重点讨论亚洲事务。” 媒体普遍认为,安倍访问乌克兰并提供支援,意在表明日本在乌克兰问题上与G7其他国家立场一致,进而推动G7讨论南海问题。安倍此次多次宣称,乌克兰问题与亚洲的局势存在“联动”关系,并把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与中国在南海填海造地相提并论,认为都是“以实力改变现状的行为”。 澳门日报9日社论指出,日本极力推动会议讨论南海问题,甚至不惜将南海问题和乌克兰问题扯在一起,欲将中俄树为G7的共同敌人。 德国新闻电视台8日评论说,此前在吕贝克举行的7国外长会通过《关于海洋安全的声明》,其中有几段指责中国为单方面改变南海现状负责。报道称,这在G7近40年历史上尚属首次。毫无疑问,日本事实上是这份声明重要且唯一的推手,为了在G7会议上拉拢西方、算计中国,其在台前幕后做了大量工作。 美国外交学会警告说,日本请求G7伙伴对中国海上行为采取更强有力态度,声明谴责“单方面行动,如大规模填海造地”,及反对“试图通过使用恫吓、威胁或武力要求领土或海洋主张的企图”,同去年决定踢出俄罗斯一样。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8日回应“G7联合声明可能涉及南海问题”时表示,关于本次七国集团峰会讨论的有关议题,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在部分南沙岛礁进行建设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别国无权干涉。
抹黑亚投行,英法等国不买账 除寻求在南海问题上向中国施压外,安倍和其他日本官员还把话题引向由中国倡议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言语中显然意有所指。 目前,G7在是否加入亚投行问题上态度分歧。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已经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但日本、美国和加拿大尚未表态加入。日美两国宣称,欢迎中国成立新的投资银行,但担忧其借贷标准是否符合国际准则。 日本内阁官房副长官世耕弘成向媒体介绍,安倍在7日晚的讲话中说,“无意批评”一些已经申请加入的G7成员国,但呼吁其他G7领导人“统一意愿”,从而“保证在G7内部密切配合”。 安倍还呼吁亚投行在管理和借贷标准上实现透明化,声称“基础设施投资必须置于恰当的管理之下,顾及环境和社会,以及密切关注受援国的债务可持续性”。 安倍的发言人也在峰会期间表示,日本对于亚投行存在诸多担忧,包括人权、债务可持续性、环境保护、管理和腐败,在这些问题解决前,日本不会决定是否加入。 在公开质疑亚投行的同时,安倍转而夸耀日本此前宣布的所谓“高质量”亚洲基建投资计划。这项计划被分析人士视为意在牵制亚投行,将由日本政府和亚洲开发银行等一道实施,总额约1100亿美元。 安倍声称,“通过增强亚洲开发银行的能力,日本将创建一套体系,从而应对亚洲巨大的基础设施需求”。 ◎评论 G7峰会“华而不实”日渐无力 分析人士指出,从G7峰会“华而不实”的声明可以看出这一“富国俱乐部”的日渐没落。 不可否认,G7曾经在国际经济等领域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快速成长及国际话语权的日益增大,以及包括二十国集团在内的国际组织不断增多,G7在应对和解决国际问题过程中已经逐渐失去地位和作用。 前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撰文指出,当今世界面临着多种挑战,但G7能够应对的却并不多。在经济领域,G7不少成员都面临着持续的通缩风险,欧洲经济复苏势头十分脆弱。为了寻求更加平衡的增长,如果仅仅依靠G7自身,没有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等国参与的话,很难解决问题。 二十国集团等国际组织在应对和解决全球经济问题上的能力日益突出更加凸显出七国集团的式微。在G7内部,已经有领导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2013年英国主办八国集团(当时俄罗斯是其中一员)峰会,英国首相卡梅伦在选择经济议题的时候就费了一番脑筋。当时他曾表示,八国集团应该把自己的问题解决好。 ◎峰会花絮 奥巴马无视 伊拉克总理 在G7峰会场外的一个视频显示,伊拉克总理阿巴迪试图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交谈,但却被完全忽略,坐上了“冷板凳”。 奥巴马与意大利总理伦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拉加德坐在长凳上聊天,阿巴迪与他的翻译坐到了奥巴马身旁。然而,奥巴马侧着身,正与另外两人聊得热火朝天,似乎并没有意识到阿巴迪坐在了自己的身边。随后,奥巴马、拉加德和伦齐站了起来,阿巴迪也跟着起身,但他依然没有获得奥巴马的注意力。最终,阿巴迪看了看自己的手表,他的翻译耸耸肩,2人步行离开。 不过,外媒称,在稍后的双边会晤上,2人正式进行了对话。 化石燃料排放 本世纪要淘汰 G7一致认为,世界应当在本世纪逐渐消除化石燃料排放,此举被誉为一个抗击气候变化的历史性决定。 在德国巴伐利亚州开会的G7领导人表示,根据科学发现,“在本世纪过程中需要大幅削减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并推动全球经济脱碳”。 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加拿大和意大利的领导人表示,他们支持到2050年时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10年水平上削减40%至70%。 各国领导人还重申他们的承诺,即到2020年时每年从公共和私人部门筹措1000亿美元帮助穷国应对气候变化。 本报综合报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