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玉民(左)去了好几家才找到水。 |
|

|
|
青州昌乐部分农村因干旱自来水停水、井水越来越少 从2013年8月以来,我市连续22个月持续干旱,目前已经拉响了干旱警报。6月10日,记者采访了解到,青州、昌乐等部分地区的农村面临“吃水难”问题,部分村庄自来水停水一个月,村民到处找水喝。另外,农田受旱、城乡供水受到影响,加上全国今年汛期总体形势是“南涝北旱、重于去年”,潍坊旱情将更加严峻。 旱 情 水井水位线下降 隔两天抽三桶水 10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青州市谭坊镇南孙家村,80岁的刘先生正从自家水井里往外抽水,但水流非常小,从前可以抽一大缸水的时间仅抽了三桶水。“这口井打了十几年了,一直有水,但是今年井里的水非常少,攒两天才抽上来三小桶水。”刘先生说,这三桶水约90斤,他和老伴节省着用可以用3天。 “我家井里早就没水了,前年安装了自来水就不用井水了。如今自来水已经一个月没水了。”村民张女士说,他们一家全靠邻居的水井,但是由于干旱,邻居家的井水也明显少了很多。“邻居的井里要是没水了,我们吃水就麻烦了。”张女士说。 村民郭女士家里有口小型机井,比普通水井深15米左右,井水一直比较旺,但是从去年开始,井水明显减少。“前几年村里有些井就没水了,我家的这口井还有水,好多人还来我家推水,但是今年不行了,自己家吃水都成问题。”郭女士说,她家的水井勉强可以抽一缸水,有时只能抽半缸。 村民刘玉民推着一个大水桶到处在找水。“俺家没有水井,一直是喝自来水,自来水没水后只能到处找水。”刘玉民说,这个水桶能装150斤水,一家人最多用两天,如果继续这么旱下去,全村人都面临着吃水难的问题。 “今年天旱,自来水两天放一次,水量还非常小。”昌乐县乔官镇路家山子村的村民周先生说,他们也面临着吃水难的问题。他家水井一上午才抽半桶水。 九十米深的机井 水量太少不够用 记者在南孙家村村后看到几眼刚打的机井。村民刘建国告诉记者,这些机井是准备用来浇地的,但是都没有“成器”。 “我们六家一起打的,花了1万多元,井深90米,但是水还是太少了,根本无法满足浇地。”刘建国说,村里人大部分种蔬菜大棚,浇地都是从邻村的宫家村引水,但是今年以来,宫家村的水井水量减少,眼看就要没水浇地了。 当天,记者遇到79岁村民孙洪庆时,他正用电动三轮车拉水。一根黑色的水管从家中的水井伸到了西墙外,将水注入他电动三轮车上的红色水袋里。“这个水袋是俺闺女专门订做的,这样拉水方便。”孙洪庆说,这房子是大儿子的,出水的水井是盖房子时挖的。几年前,大儿子搬到了城里,他便将水井重新挖深,现在井里还有些水,足够他生活和浇地用。 “这口井目前是全村水井中水最多的,好多村民都来拉水。”孙洪庆说,他种着60棵油桃树,眼看就成熟了,却遇到如此干旱的天气。为了不影响产量,他不得不用电动三轮车拉水去浇树。水袋能装600斤水,拉一趟正好浇一棵桃树,一天能拉20多趟,60棵桃树需要3天才能浇完。 看到孙洪庆在抽水,刘玉民赶紧过来“蹭水”。“我去了好几家了,都没水,快给我抽上桶吧,要不然中午做饭都没水了。”刘玉民说,他推着水桶转了五六家了,终于找到水了。 “我们村有150多口井,几乎都没水了,好点的井,水量也刚够一家人用。”该村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不少村民已经开始去外村拉水。 形 势 22个月持续干旱 总体形势不乐观 据了解,潍坊属于水资源短缺地区,正常年份缺水1.5亿立方米,枯水年份缺口更大。自2013年8月以来,我市连续22个月持续干旱。由于降水量相对少,农田受旱、城乡供水受到影响,生态环境面临严峻考验,特别是当前夏种问题更加突出。另外,今年我国汛期总体形势是“南涝北旱,重于去年”,潍坊旱情将更加严峻。 针对当前旱情,潍坊多部门多次举行抗旱座谈会等调度抗旱工作,目前,抗旱保水虽取得一定成果,但水源缺口大,难以完全满足抗旱需求。为此,潍坊正采取多种措施,全力做好抗持久干旱、特大干旱的准备。水务管理部门加强计划用水管理,严格用水定额制度,严格企业取水许可审批,不断增加企业中水利用量,减少跑冒滴漏。实施农业节水灌溉,不断调整种植结构,推广种植抗旱作物。另外,不断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逐步健全市、县、镇三级抗旱服务组织,提高各级抗旱服务队、基层打井队等组织的抗旱作用,增强综合抗旱实力。 文/图 本报记者 刘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