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高考结束,填报志愿这个难题又摆在家长和考生面前。2008年开始,我省实施考后填报高考志愿,对即将展开“博弈”的13余万名考生来说,过去几年考生的经验能拿来即用吗?6月14日,记者采访了高考填报志愿方面的专家、青州市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郝岩。
先估分,准备三套填报预案 青州市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郝岩,从事高考招生工作多年,对于指导高考生如何填报志愿有着丰富的经验,是高考填报志愿方面的专家,他指出:“指望在一天内,吃透海量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非常不现实,因此要尽早准备,从过去实行考后填报志愿的经验看,首先必须估分填报,并作出相应预案。”郝岩建议,考生可准备三种预案:一是按照最佳的发挥选择几所学校;二是按照正常发挥的水平选择学校;最后一种则是要照顾到失常发挥下的预案。 “待到成绩公布后,实际分数和排名更接近哪个,就可以在估分基础上确定选择的学校和专业。”郝岩说。 选专业要充分考虑兴趣特长 说到选专业,考生和家长往往很困惑,到底是要选择传统的能看到就业趋势的专业,还是尝试选择新的、特色的专业? “这个问题很难有一个标准的答案,要视每个考生的不同情况而定。”郝岩建议,考生在选择专业时,要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充分考虑自身的兴趣特长,结合自己的志向和职业规划,不要过分追求所谓热门地区、热门专业,更不要仅凭专业名称来判断专业“好坏”。“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选择”,郝岩强调说。
提前批次要需防止交叉填报 郝岩介绍,考生填写提前批次志愿的技巧是:明确报考条件,按院校类别填报。 例如,第一志愿报考军事、武警院校,那么,后续两个院校志愿都应填报同类的其他军事院校。第一志愿报考公安院校,其它志愿也应填报公安类院校(专业)。 填报提前批次志愿一定要按院校对考生的特殊要求分清类别,防止不同类别高校交叉填报的现象,以充分发挥每个志愿的作用。 对于高考成绩刚刚进入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通常称为“踩线生”,由于竞争能力不足,所以,应灵活报考,志愿多关注历年录取容易出现生源不足的高校。 本报记者 苏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