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晓临,女,山东济南人,1946年出生于临沂,现定居青州。受其父著名书法家武中奇先生的影响,自幼酷爱书法艺术,曾担任青州市书协副主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书法协会会员,担任南京六朝画院副院长、静海画院名誉院长。其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书协举办的书展,在九成宫杯、文明杯等大展中获奖,曾多次在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友好交流展出并获奖励。2008年在扬州博物馆举办了四人书画作品展中个人书展作品被该馆收藏,2009年4月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了个人书画展,另还在常州刘海粟美术馆、武进博物馆,南京瞻园太平天国博物馆,青州博物馆等参展。 联系电话:18763633958
武晓临相信,父亲的英灵一直陪伴她左右,开展前几天,南京一直下着瓢泼大雨,开展当日,却刹那间雨住天睛,阳光明媚,4天后,撤展工作刚刚结束,瓢泼大雨忽然又至——开展前一天,便有上千人来到美术馆进行观展。许多部队的老将军,不顾高龄体迈,提早来到现场,开幕式由省书法协会秘书长李啸主持。著名花鸟画家喻继高为武晓临书展作大会发言,并现场题写了“真善美”的书款;中国书协副主席言恭达老师题写了标题;向守志将军、彭勃将军、方祖歧将军、南艺博导黄墩等都为展览写了贺词。身患多种疾病已是90多岁的母亲冯玉华也来到了现场,坐在轮椅上的老母亲指着墙上挂着的作品骄傲地说——这是我二女儿的作品,晓临看到母亲眼神里的骄傲和自豪,她觉得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终于可以给父亲一个交代…… 南京人以少有的热情纷纷涌到江苏美术馆,一睹“武体”艺术风貌。面对“武体”书法完美继承与发展的武晓临书法艺术,勾起了江苏人对大家武中奇老师的深切怀念,尤其看到老将军叮嘱女儿的“平安”大字,很多人泪洒现场,中央、省、市的各种媒体均以大篇幅报道了这次书展盛况,称之为“武晓临的书法展竟然能成功举办,是江苏书坛的幸事和一段书法佳话。” 这次共展出武晓临作品一百三十余件,汇集了她几十年翰墨生涯的体悟及对父亲和家乡父老的深情回报,也足以证明她的书法艺术已经达到了高级别层次。 南京的四月,二月兰仍泼辣地开放着,那是终年常绿的一种植物,盛开在南方的早春里向众人报告着春的消息,武晓临喜欢这种紫色的小花,那么朴实固执地开放着,一簇簇小花汇成了一片花海,成片的二月兰在古树之间绵延不绝,浩浩荡荡,漫山遍野,像一片紫色的海洋,那么富有大自然的气息,那么顽强奋进,富有生命的力量,二月兰又称作“诸葛菜”,据称因诸葛“卧龙”,受托孤重任,力辅后主,出兵伐魏,军粮常常供应不上,引种此花,以此补充军食。她喜欢这种花泼辣奔放的原始生命力,是某种意义上的巧合吗,她岂不是也托付着父亲的遗志,她也愿意像二月兰一样,结实旺盛的开放,生长,让武家的艺术,让父亲的精神,开满山头,生生不息,延续下去…… 之后,武晓临又先后在国家一级美术馆和博物馆进行了六次展览。 2010年12月5日,江苏常州刘海粟美术馆,武晓临个人书法展盛大开幕。这次展出的一百五十幅作品,有工整的小行楷,也有大气磅礴的草书,还有精神完备的斗大榜书,作品整体表现出大气、浑厚、严谨、俊朗的风格,不论是擘窠大字的《精气神》,还是精致的《杜甫诗?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都能够看到她驾驭笔法,创造线条空间构成的娴熟。他在挥洒的创作中,强化了线条的造型功能,让结字长中有方,方中有窄,窄中含曲,曲中见圆,圆中又见方,再一次展示了武晓临继承、创新“武体”书法的实力。 2014年5月16日,以收藏珍品文物闻名全国的“小大博物馆”青州博物馆迎来又一个盛大节日——“苍劲肃穆,气象开张”为主题的武晓临书法作品展开幕,为期31天,武晓临将近期创作的一百四十幅书法精品呈现出来,答谢第三故乡的青州人民。济南、青岛、东营、潍坊等地的书画家纷纷慕名前来,观摩、欣赏武晓临书法艺术,反响强烈。 武晓临书法频频亮相,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凡响,武氏书法家学在她这里传承下去并得以发扬广大,更多的人领会了前辈武中奇的德艺精神,也看到了武晓临对于武氏书法的创新。 中国著名书画家、鉴赏家萧平这样评价她:“晓临女士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五十年砚海耕耘不止,父辈的精神,传统,气节,人格融合的美,在她身上延续着。” 那天去采访她,她身着毛衫长裙,形象朴素洁净,身上完全没有一点修饰,从气质到举止,都是儒雅大方,古朴简约,多像正在春风中开放着的二月兰。我想,待我老去,若像她这般美丽便心满意足了。 言到深处,她说:“我想爸爸妈妈了。”母亲冯玉华于去年八月去世,享年95岁,她隔三岔五便回到南京父母家中,父母不在,佑大的武府显得这样空旷,昔日的欢声笑语仿佛还在屋内回荡,有时候她站在屋子内,仿佛看到父亲仍然在手持毛笔写字,一会儿,他放了笔,仍像最初一样不放心地问——晓临,“藏”字怎么写,“无”字怎么写;晓临,你不要与爸爸犟了;晓临,你不要贪玩,要好好写字,而妈妈则在一旁,微笑着看他们父子拌嘴,习字,做家务……倘若她为上苍,便允许故去的人每十年重返人间,与自己的亲人重聚,哪怕只有一日……前几日,她晚上又做梦,梦到父亲穿了鞋子似要去远方,梦中,她也急忙穿了鞋子想去追赶,却被父亲制止了,醒来后自己黯然思忖——“父亲不让我随他而去,是因为我身上还肩负着未完成的使命吗?“ 本报记者 苏醒 刘建强 注:一至七期刊登于《潍坊日报·画都周刊》,从本期开始刊于本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