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庆德 著 (上接2015年6月14日A10版) 任“东封书画史”,“加一级”,板桥当然高兴。不过,这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那种自豪感让他久久不能忘怀。他在五十八岁时写的《板桥自叙》中说:“乾隆十三年,大驾东巡,燮为书画史,治顿所,卧泰山绝顶四十余日,亦足豪矣!”在泰山上,板桥结识了时任山东监察御史的沈廷芳。沈是浙江仁和人,字椒园,乾隆元年由监生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编修,后出任山东监察御史。山东济宁城下有一处名胜,曰南池。唐代大诗人杜甫曾与友人同游南池,赋《任城许主簿游南池诗》,其名益彰。沈廷芳主持重修南池,并建了少陵书院。乾隆离开山东,迎送的官员们一身轻松。沈廷芳约了板桥到济宁游南池,观看自己编写的杂剧。与同道知音同游同聊,板桥很是高兴,赋古体长诗以记此事,题曰:《御史沈椒园先生新修南池建少陵书院并作杂剧侑神令岁时歌舞以祀》,诗中洋溢着对沈的称颂。诗的开始,先以四句描述沈的政绩: 御史骢马行山东,马蹄到处膏露浓。 洗排泰岱砺邹峄,吹青汉柏秦皇松。 接下来叙述南池之破败及沈廷芳修葺之功。沈亦善书法,板桥称赞他“百金一字”,自己“卧看三日”,这当然是夸张的笔法,但能主修南池,并题字刻石以记此事,也绝非附庸风雅的胡涂乱抹。板桥对沈廷芳岁岁以海产及珍果祭祀,给予了热情的称赞,他说: 颇闻岁时虔祷祀,荡猪割雉陈虾鳙。 荏梨青桃海獐鹿,杨梅橘柚南柑封。 沈的杂剧让板桥看得如痴如醉,一连八句称道,最后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愿从先生乞是剧,选伶遍谱琳琅宫[5]。 因了感情,也出于礼节,板桥邀沈廷芳便中到潍县看看。沈欣然应允。第二年的五月与兄长沈心一起到了潍县。板桥在郭家园接待了沈廷芳兄弟。郭家园是潍县比较大的私家园林。郭家先人郭尚友乃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官至户部尚书,晚年告归,在此园杜门娱老。园中嘉树绀石,翠竹老桂,高亭小榭,又有小径回环,是一处生机盎然且颇为幽静之处。板桥公余常到此消闲,兴之所至,也挥洒几笔,板桥有一首诗,其中说到“七载春风在潍县,爱看修竹郭家园”。潍县没有济宁的南池,这郭家园足可以待客。 五月的天,潍县已经很热,郭家园里树荫蔽地,凉爽了许多。主客在园中漫步,在亭台品茗,观赏名砚名印,名人字画,古拓古墨,青铜玉器。尽管这个时候,板桥的次子麟儿病夭不久,还是应客人之请,为之各画一幅兰竹。沈廷芳写了一首古体诗,长达三十六句,二百五十六言,收在了他的《隐拙斋集》里。诗的开始,称赞板桥的盛情,接下来描述了郭家园的清幽。沈氏对文房四宝颇感兴趣,尤爱砚。他详细记述了在沈家园之所见,最后极力称赞板桥的才华并对其老年丧子给予了劝慰: 况君三绝过台州,草圣芝仙得[6]。 诗题剡纸点筠兰,先辈青藤[7]安足数。 郑君郑君尔才奇特风又古,为政岂在守文簿? 一官樗散[8]鬓如丝,万事苍茫心独苦。 人生作达在当前,惟有清游豁灵府。 酒酣勿起商瞿悲,生子还应胜贾虎[9]。 诗的最后,沈有自注:“板桥方抱西河之痛[10]。”沈廷芳的这首诗记述了板桥次子麟儿夭亡的时间。沈心在分韵赋诗时,得“之”字韵,以此韵赋七言古体诗一首,三十六句,二百五十二言,收在了他的《孤石山房诗集》。沈心原在扬州金农寓楼与板桥定交,诗的开头先叙离别之情,又描写了郭家园的景色。文人们有着共同的爱好,雅爱古玩,在诗中特别注明“时出秦汉碑拓及佳砚名印见示”。诗的最后两句:“吟罢掷笔发高兴,亟寄髯金[11]索和之。”在郭家园里雅集,他们也没有忘记扬州的故旧——金农,要向他索诗以助雅兴。 在郭家园纳凉畅叙,又在白狼河畔游玩了一番,小住三日,沈氏兄弟告辞。各有公务在身,板桥也不强留,送出西城门,沈心即情即景赋《留别郑板桥》诗一首,也收进了自己的诗集。别诗有些情趣,录于此: 小于河[12]畔柳依依,沙际春归客亦归。 八载清风飘墨绶,几回幽梦绕柴扉。 惟君白首豪吟健,赠我青山逸兴飞。 明日相思今共饮,将离花落怅征衣。 从锁院到泰山,从济宁到潍县,时为端严的同考官,时为奔忙的书画史,时游南池观杂剧,时游郭家园而举雅集,虽未关潍县事,却是在潍县任上的事,是板桥的经历和足迹。就板桥而言,也算得上一段辉煌。 可他依然是潍县令,事毕,又坐在了潍县的县衙里。 注释 [1] 奎垣:此指贡院。 [2] 宫詹:太子东宫属官,即詹事府詹事;大主师:乡试主考官。 [3] (zé):山名。 [4] 录事:旧衙署掌管文书的小官吏。 [5] 琳琅宫:仙人所居之地,后以称道观。 [6] (zhǐ zhǔ):指草书的笔势。 [7] 青藤,徐渭,字文长,号青藤,明代大画家、文学家。 [8] 樗散:出《庄子·逍遥游》,本指像樗木那样被散置的无用之才,此比喻不合世用。 [9] 贾虎:东汉贾彪兄弟三人,并有高名,人称“贾氏三虎”。 [10] 西河之痛:典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后因谓丧子之痛曰“西河之痛”。 [11] 髯金:指扬州八怪的金农。 [12] 小于河:在潍县城西,出明宗山东麓,北流与广生泉汇合,入白狼河,归海。 第十九章 衙斋游艺 坐在潍县的县衙里理案,救灾,还有那些无聊的应酬,忙时确不能抽身,可毕竟不是一年到头只有一个“忙”字,天有阴晴,做官也有忙闲。板桥是一个颇具才情的人,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早已是生命的组成部分了。潍县这块土地,不但孕育了一批批达官,也成就了一批批文人,这样的环境也给板桥以影响和启发。潍县不但让他施展了政治抱负,文学艺术也得到了升华。他曾在给弟弟的信中说:“与诸生郭伟勣谈论,咸鼓舞震动,以为得未曾有。并书以寄老弟,且藏之匣中,待吾儿少长,然后讲与他听,与书中之意互相发明也。”与郭伟勣的谈论尽管多是抒发自己的见解,但他认为郭是知音,可与之论,在谈论中得到了启发,故而“鼓舞震动”。 板桥与韩镐论文亦被传为佳话。《潍县志稿》卷三十载:“韩镐,字西京。为文豪宕有奇气。郑板桥燮令潍时,县试识拔冠其偶。”板桥爱才,惜才,极力鼓励有才华的人出头上进。他专门为韩镐撰联: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与韩生镐论文。 这副联,阐述了自己为文的准则。他认为文章要凝练、新颖,不能堆砌辞藻,陈陈相因。此联让韩镐终生受教益,文名远播。这副对联被陈介祺收藏,在同治八年(1869),刻之于石,并跋曰: 板桥先生蕴书卷之气,发于笔墨,此其一事也。 同治己巳陈介祺刻并记。 在扬州,板桥常与金农、李鱓、高凤翰等相切磨,潍县的书法、绘画也让他刮目。于适,字肇诜,潍县城里人,监生,书法钟王,以《瘗鹤铭》笔意书“发育万物”四字,悬挂在了东岳庙上。一日,板桥路过东岳庙,住持请题匾额,板桥道:“余字多逊于君。”是自谦吗?笔者未见于适之字,应该不俗,起码二人在伯仲之间。在潍七年,板桥始终未给东岳庙题一字。《潍县志稿》有这样一段话:“今邑中于字流传殊鲜,或曰:郑爱其书,尽搜集之,而本县因罕见云。” (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