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大学网”公布了最新一批“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这是该网第四次公布上述榜单。按照校名有118所虚假大学分布于北京、上海、河北、湖北、天津、江苏等25个省区市。其中,注明“中国”“北京”“首都”等字样的假大学数量达39所,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以“经济贸易大学”“工商学院”“科技学院”等命名的比比皆是。 (本报今日A9版) 借着貌似“高大上”的学校名称,“野鸡大学”靠着虚假的宣传广告,编造学校讯息,欺骗广大高考考生,干着坑蒙拐骗的勾当,每年总有许多考生被蒙骗,遭受巨大损失。 仅“上大学网”一家就分四批公布了300多个,“野鸡大学”在全国的“阵营”不可谓不强大。然而,媒体已经公布了四批,但这些“野鸡大学”并没有因为曝光而销声匿迹,最多也只是换个名号,依然若无其事地干着老本行。 媒体已经揪出“野鸡”,监管部门为何还在呼呼大睡呢? 打击“野鸡大学”难度大,耗时耗力,也没有太多“油水”,可能会让不少执法部门、执法人员缺乏动力,但须知,每摧毁一所“野鸡大学”,就能挽救众多考生的前途。 公布“野鸡大学”名单,不仅仅在于提醒,更在于竖起打假的“靶子”,相关监管部门若能按图索骥或顺藤摸瓜,可以一举端掉“鸡窝”。 对于“野鸡大学”要予以打击,对于那些打击“野鸡大学”不力的部门与人员,同样要不留情地予以问责。 整治“野鸡大学”,不能指望他们能够“见光死”,而需要监管部门“出招”,但愿相关的监管、执法部门能以此次曝光的“野鸡大学”为镜子,照出自身工作的不足,从而知耻后勇来一场大会战,别再把提防“野鸡大学”的责任推给媒体,也希望明年今日,没有可再供媒体曝光的“野鸡大学”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