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潍坊新闻·民生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讯

第03版
潍坊新闻·民生
 
标题导航
坐巴士观街景,真好
潍坊天气
南乐道街单行有司机不知情
去金泉寺玩以后免票了
黄标车补贴 发11469.7万
2015年07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坐巴士观街景,真好
  双层观光巴士在城区道路穿行。 本报记者 张驰



双层旅游观光巴士首日运行,市民乘坐“尝鲜”
  7月1日上午6时40分,作为我市首条集“旅游观光、购物休闲”于一体的旅游观光巴士路线正式运行。10辆双层观光巴士运行首日,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尝鲜”。记者体验发现,新上岗的双层巴士行驶平稳且观光视野极佳。同时,导乘员的耐心讲解也让市民频频“点赞”。

记者体验 行驶平稳乘坐舒适,观光视野宽阔
  7月1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高新区阳光大厦公交站点,一辆车头上扎着“大红花”、高4米多的红色双层巴士正停靠在该站点处,车头前的LED屏上标注着“旅游观光1”,鲜红的车体外也有“潍坊旅游观光巴士”的字样,格外引人注目。
  虽然天气有些炎热,但记者一上车,就感觉到一股清凉扑面而来。在双层巴士的一层,看上去与普通公交车没有太大差别,只是后车门处多出一段楼梯,市民可以通过楼梯走上巴士二层。与普通公交车不同的是,巴士一层并没有可供乘客站立使用的拉环,只有一根黄色的手扶杆。在通往二层的楼梯旁,一幅示意图通过照片的形式展示潍坊城区的主要景点,加上随行的导乘员会对各景点进行讲解,让游客对潍坊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随后,记者来到观光巴士二层,视野顿时变得开阔,车头处的挡风玻璃给乘客提供了最宽阔的观光视野。整个二层的采光效果非常好,乘客乘坐时能将沿途景观尽收眼底。同时,车座上的展示栏中还带有城区主要景点的简介,看上去一目了然。记者比较发现,观光巴士二层的高度比一层稍低,高1.7米左右。
  在行驶过程中记者发现,因沿途来往车辆较多,驾驶员一路上开得很小心,将车速控制在每小时30公里以内,行进非常平稳,再加上开阔的视野和人性化的设计,给乘客乘坐带来了最大的舒适感。
  因双层巴士“个子”太高,所以停靠的时候只能借助机动车道停靠,无法靠近公交站点。尽管如此,这辆“大个子”偶尔还是会和路边的树枝来个“亲密接触”。
市民热议 更加符合潍坊旅游城市的“身份”了
  一路上,新鲜上路的双层旅游巴士受到众多市民的关注,运行首日有不少市民专程上车体验。在一些站点,不时有市民询问司机双层巴士经过哪些站点。
  “我今天专门带着外孙子来坐这个车,体验一下新鲜事物嘛。”坐在一层后排、今年68岁的侯先生告诉记者,潍坊有了双层巴士的消息他早就听说了,外孙子吵着想要坐坐,“今天正好孩子考完试了,就带着他来体验一下”。
  “这双层巴士原来是那些大城市才有的,现在咱潍坊也有了,真是让人挺自豪的。”侯先生说。
  在奎文区市第二人民医院公交站点上车的张先生则表示,他以前在外地曾乘坐过这种双层观光巴士,感觉很“高大上”,如今双层观光巴士在潍坊也有了,这更加符合潍坊作为一个旅游城市的身份了。“我最想知道的就是导乘员会如何向外地的游客们介绍我们潍坊。”张先生说。而导乘员沿途简明扼要的讲解,也让张先生大为满意。
  其实不仅是外观“高大上”,在行驶过程中,乘务人员细心周到的服务,也让众多乘客竖起了大拇指。按计划,运行初期,观光巴士上会为每名乘客配备一瓶矿泉水,每当有市民上车,乘务人员会及时将矿泉水送到乘客手中。因为双层巴士无法停靠进公交站点,每当有乘客下车时,乘务人员会细心观察车后情况,提醒乘客下车注意安全。

驾驶员 操控有难度,上岗第一天紧张又兴奋
  今年34岁,已经有11年公交车驾龄的张艳萍,原来是城区62路公交车的驾驶员,2014年年底被选拔为双层观光巴士的驾驶员。正式上岗的第一天,张艳萍告诉记者,自己既紧张又兴奋。
  “虽然前几天我们就一直在车上进行适应性的运行,培训时也对技术操作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但是今天正式上岗之后,还是有一些紧张和兴奋,毕竟这是咱们潍坊的一面形象。”张艳萍说,因为双层巴士车高4.3米,相较于普通公交车,在驾驶中稳定性操作的难度较大,在转弯、停靠时也对驾驶员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路边行道树的影响,想要自如操控这个“大个子”还真有点不容易。
  据市公交总公司营运安全处处长杜文杰介绍,开发旅游公交专线,对促进全市城市公交及旅游业发展,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公交车是城市文明的窗口,也是城市流动的风景。旅游公交专线是旅游业要素健全的重要标志,是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
  “早在2014年底,总公司就从各分公司的优秀驾驶员、乘务员中进行选拔,并专门请来老师对选出的驾驶员和导乘员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杜文杰表示,目前投入营运的这10辆双层观光巴士,配备了12名导乘员和20名驾驶员。“前期都进行了针对性的培训,前几天还专门进行了模拟实习。下一步,我们会继续对新线路的运营进行逐步完善。”杜文杰说。
     本报记者 张身率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