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风筝之爱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讯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标题导航
他拖着病躯送助学款
她拿出老本办托老院
2015年07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她拿出老本办托老院
  李秀英给托老院中的老人按摩。



李秀英给留守老人、孤残老人一个温暖的家
  1971年,一场意外使她失去了右手,2010年,她又被查出患上了癌症。面对命运的一次次玩笑,她没有被打倒反而越战越强,今年57岁的她带领全村开拓发家致富的门路,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村女党支部书记。她用自己的全部积蓄,办起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托养院,将村里的残疾人和孤残老人接到了康复中心,她就是安丘市金冢子镇中金堆村党支部书记李秀英。
38年婆媳没红过脸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与丈夫结婚不久,李秀英的公公就去世了,婆婆是丈夫的继母,今年已经89岁高龄,李秀英非但没有把老人当成继母,反而像亲娘一样侍奉着。婆婆身体不好,天冷了,李秀英就给婆婆早早把取暖的被褥、火炉准备好;天热了,就把风扇给打开,一日三餐按时给老人端到手里。38年来,她从来没与老人吵过嘴、红过脸。
  前几年,婆婆说起,自己还有一个弟弟,因早年家里经济困难去闯关东,已四十多年没有音信,不知道人还在不在世,言语间满是对亲人的思念。李秀英听后非常心酸,决心帮婆婆完成心愿。李秀英只身坐火车远赴吉林,几经周折终于将婆婆的弟弟找到了,并为舅公舅妈买了到潍坊的火车票,将他们带到了婆婆面前,姐弟俩见面相拥而泣。婆母逢人就夸,她摊上了一个好儿媳妇。
  2010年1月,李秀英病倒了,经过检查她患上了子宫癌,不得不住院做手术,进行化疗。住院一年间,一家人都瞒着婆婆,而婆婆预感儿媳妇有事,经常询问邻居以及亲人。等李秀英出院回到家时,婆婆握着她的手老泪纵横,喃喃道:“到底怎么了,亲闺女,你不能丢下娘不管了。”
带领村民种植经济作物致富
  金冢子镇56个村中,李秀英是唯一一名女村党支部书记,但她巾帼不让须眉,在她的带领下,村里的各项工作毫不逊色于其他村。
  以前村民对于经济作物的种植缺乏长远目光,仅仅局限于种植粮食作物,收入很少。李秀英为了帮助村里人打开新思想,自己掏腰包雇车,带领村里部分有见解的群众前往青州苗园基地、花卉大棚等先进田园基地参观学习,并请当地有名的老师给村里人讲解如何打开新思路,增加收入。回村后,部分人开始试着种植大姜、大葱等经济作物,其他人看到种植经济作物收益效果明显,也纷纷开始种植经济作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村里集体收入也多了起来。
  2009年,看到村里没有什么文化娱乐活动,李秀英走村串户召集喜欢扭秧歌的人组成了一支30多人的秧歌队,并自己掏钱购置了服装、器材等,每逢春节,在镇上的各个村进行演出,并到安丘市残联、各个乡镇敬老院义务演出。
常带村干部帮困难户干农活
  虽然自己身有残疾,但李秀英却一直站在帮助残疾人的第一线。
  村民李德文因身体残疾无法坐立,只能躺在硬炕上,李秀英便自己掏钱帮他买了一张软气垫床,一天三次去跟他谈心,帮他解闷;对村里的困难户,她也常常带领村里的党员干部义务出人出车帮他们干农活,逢年过节都到他们家中探望慰问,为他们解决实际难题。
  为了给本村和邻里村的残疾人、孤寡老人和留守老人提供更好的康复和理疗条件,2009年李秀英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并多方筹集资金,办起了“安丘市英华残疾人康复中心——英华托养院”,倾注自己全部的心血,关注村里和邻村的残疾人,不管谁有难事,她都会带领康复中心的人第一时间出现并帮助他们解决难题。
  文/图 本报记者 周晓晴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