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购物帮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讯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标题导航
今年葡萄好吃却卖不上价
2015年07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年葡萄好吃却卖不上价



天旱葡萄品质好于往年,因扩种等原因价格同比略降
  五月的草莓六月的瓜,迈入七月份便成了桃子和葡萄的天下。7月18日,记者走访市场了解到,目前潍坊寒亭、坊子等本土产的葡萄已经开始大量上市,在与部分外地葡萄和品牌葡萄同台竞技时以低价取胜。不少种植户表示,由于扩种的原因今年葡萄价格同比略降。业内人士表示,品牌化发展是本土葡萄市场良性发展的一大出路。
现状  本土葡萄拉开上市大幕
  “10元钱3斤,保甜!”“先尝后买,不甜不要钱。”7月18日,记者走访潍坊多家市场了解到,如今葡萄俨然成为水果市场中的“主角”,除了少量的南方葡萄和部分来自大泽山的品牌葡萄,产自寒亭、坊子等的本地葡萄在众多葡萄中占据绝对优势。不过,相比之下,本土葡萄的价格却并不高。
  “葡萄上市差不多有一个月了,以前都是南方那边拉过来的,价格比较高。这两天来的多是咱本地的,口感也好,价格也便宜。”18日中午,早春园市场一位水果摊摊主李女士告诉记者,早在6月中旬左右,葡萄已经开始陆续上市。不过,当时多以产自南方的葡萄为主,价格在每斤12元—15元左右。李女士表示,随着本土大棚葡萄成熟期的到来,自己开始到寒亭固堤收购本土的葡萄。“咱当地的比南方的也好吃,价格也便宜,比较受老百姓认可。”李女士表示。
  “这个是咱当地的,寒亭固堤那边的,5元一斤;这是大泽山的无籽葡萄,12元一斤。”记者了解到,虽然市场上的南方葡萄并不多见,但是产自平度大泽山的葡萄成为本土葡萄在应季销售时的一个强劲对手。“这是玫瑰香,这个是无籽葡萄,这个是巨峰,这是红芭拉蒂,都是咱当地的,价格都在10元以下。巨峰价格也不贵,现在是6元一斤。最贵的就是来自大泽山的葡萄。”新华路与福寿东街交叉口附近巷子里的一位水果摊老板张先生告诉记者,由于品种、口感以及“大泽山”牌子的原因,来自大泽山的葡萄价格相对要高出本土葡萄不少。“我也是前两天才开始进的,价格这么高,也就进一点试试,没想到卖得还挺好。”张先生表示,附近小区的几个老客户总是认着大泽山葡萄来买,这两天自己也准备多进点货,小赚一笔。
调查 平均每斤便宜“块儿八毛”
  7月中旬,进入成熟期的本土葡萄迎来销售旺季。不过,不少销售商和种植户表示,今年的葡萄价格同比略降。
  “今年葡萄价格要便宜一点,去年这个时候的巨峰每斤得7元左右,现在这个大个的才卖6元一斤。”早春园市场一水果摊主告诉记者,虽然今年葡萄口感不错,但是价格不尽人意,平均每斤便宜了“块儿八毛”。
  “我们村种的都是冷棚的,不是高温棚,就是赶这个季节采摘;还有一部分是露天的,现在还没熟。我家种的不多,也就几亩。今儿批发商刚来收的,5.8元一斤,质量好点的是6元一斤,行情不比往年。”家住寒亭区固堤街道北张家埠村葡萄种植户张师傅告诉记者,由于今年天气较为干旱,葡萄的品质比往年要好不少,但是价格却没有跟上来,收购价同比降了0.5元。“现在村里种葡萄的越来越多,量多了所以价格就下来了。”谈起今年葡萄的行情,张师傅告诉记者,村里是从1981年开始种植葡萄,几十年发展下来,原本的个位数的葡萄种植户发展到如今的近百户,葡萄种植面积也发展到近500亩。“再过十几天露天的也要上市了,按照往年的行情价格要比冷棚里的高出个两三毛,我看今年可能得跟冷棚一个价。”张师傅对今年葡萄的行情并不看好。
  “家里种了五亩‘玫瑰香’葡萄,已经卖了十来天了,因为天冷的原因上市时间推迟了,价格也降了。”家住安丘市黄旗堡街道的周师傅告诉记者,如今“玫瑰香”的收购价为每斤9元左右,而去年同期价格在10元左右,平均每斤降价1元。“除了上市稍晚的原因外,主要还是种葡萄的越来越多,这两年来收的货主也少了。”周师傅告诉记者,葡萄的产量并不是很固定,大约在1000斤到3000斤左右。如果按照2000斤的产量来计算,今年一亩地自己就要少收入2000元,5亩地就是1万元。

发展  品牌之路打造高价葡萄
  记者了解到,由于扩种等原因,如今葡萄行情并不乐观。在不少小的种植户忧心不已之时,一些大的种植户寻求品牌之路来突破本土葡萄发展的瓶颈。7月19日,记者来到位于寒亭区固堤街道开轩庄园中,在庄园西南侧的葡萄观光园中,60多亩迈入成熟期的葡萄一串串套着生物防虫袋,正在等待最后的采摘期的到来。作为潍坊当地的葡萄第一品牌,开轩葡萄在生物种植模式、口感以及受众体验度上成功逆袭,成为本土葡萄品牌化发展中的标杆。
  据悉,目前开轩葡萄已经开始陆续上市,虽然叫价30多元每斤,但是依旧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最近都是联系庄园想要过来买葡萄、摘葡萄的,但是我们的露天葡萄熟的比较慢,现在产量也有限,只能让这些市民先等一等。”开轩庄园负责人孙传德说,开轩葡萄的成绩归功于品牌化的定位。“咱们的葡萄全部是露天的,这是生物防虫设备,采用的是光照杀虫的模式;还有这个套袋,可以保证充足的阳光进入,而将害虫隔绝在外。这样以来整个园区就不需要农药来杀虫,也保证葡萄最优质最天然的口感。”孙传德告诉记者,开轩庄园从2013年才开始葡萄种植,虽然相比于潍坊传统的葡萄种植起步较晚,但是品牌化的理念让这里的葡萄高价不愁销。“最早的时候去台湾考察,那里的葡萄一串能卖到一百多元,一方面是品质的保证,最重要的还是一种品牌化的自信。”孙传德告诉记者,在葡萄品牌化的过程中需要学习和借鉴。
  业内人士陈先生表示,目前,潍坊的葡萄种植户收入的改善不能再仅仅依靠扩种,本土葡萄市场的发展也不能再仅仅凭借“低价”。品牌化才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文/图 本报记者 魏慧敏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