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要闻时讯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近日,微博上一幅“鸢”字插画作品受到了网友的热捧。这个“鸢”字以红色作底黄色镶边,字里面是一个个具有潍坊特色的元素,如风筝、萝卜、和乐、朝天锅等。7月19日,记者采访了这幅作品的作者于兴华,这个90后小伙表示,自己正致力于将传统的民间艺术用全新的艺术形式进行表达。 查资料选元素,花1个多月时间完成 近日,微博上一幅“鸢”字插画作品受到广大网友的追捧。这个“鸢”字红底黄边,里面融合了20多种有潍坊代表性的元素,包括年画、风筝、泥老虎等民间工艺,也有萝卜、和乐、肉火烧、朝天锅等地方传统美食。有奎文门、风筝广场等地标性建筑,还有各个县市代表性元素,如高密的红高粱、寿光的大棚蔬菜、滨海的雕塑、安丘的景芝小炒肉、青州的云门山、诸城的恐龙化石等。 7月19日,记者联系到插画的作者——寒亭90后插画设计师于兴华。于兴华对记者说,这张“鸢”字插画作品是他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完成的。“最近有幸拜读了中央美术学院吕胜中教授的作品《意匠文字》,书中所写的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字中画’深深吸引了我,也勾起了我的兴趣。”于兴华说,看完书之后,他也想用“字中画”的方式,为潍坊创作一幅插画。 “潍坊是风筝都,又称鸢都。我就想把潍坊各种代表性的元素融入到‘鸢’字中,小小的字,大大的故事。”于兴华对记者说,在创作之初,他在“鸢”字的整体结构上费了很多心思,“整体色彩要协调,选取的元素又要有代表性,那段时间可把我愁坏了。” 于兴华说,为选取各个县市区有代表性的元素,他查阅了很多资料,还与在各县市区居住的朋友进行了反复探讨,最终确定这20多种。 热心网友提意见,有选择地改进图稿 于兴华的插画作品一经发出,立即在网上引起了热议,不少网友还对作品提出了一些建议。“有一个网友给我留言,说朝天锅上的筷子不能竖着插,那是祭奠死人的方式。”于兴华说,得知这一问题后,他立即将图稿进行了更改。 于兴华对记者说,他非常感谢网友对他作品提出的建议。“但是,有些地方我还是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于兴华说,其中有一名网友提出他作品中的“大黄鸭”是外来品,并不能代表潍坊。对于这一建议,于兴华在感谢之后仍然坚持了自己的想法,“把大黄鸭放在图中,整个画面一下子活泼生动了不少,所以我觉得还是留下来比较好”。 网友“yoyo”赞叹道:“太棒了,整幅画满满都是潍坊元素啊,太长潍坊人的脸了。”网友“甜心可儿”则说:“这幅作品非常有潍坊的特点,希望能创作出更多这样充满地方色彩的大气作品来,继续进步。” 对于网友的评价,于兴华表示,其实这幅画中的元素都是传统的东西,只是用一种全新的形式来表达,让年轻人更容易接受。“今年过年的时候,我画了一幅Q版的灶王爷年画,也是将传统东西用新形式表达,反响也很好。”于兴华说。 将传统民间艺术用新的艺术形式表达 于兴华说,这幅“鸢”字插画作品,还可以做成各种延伸物品,比如挂历、鼠标垫、外套等东西,适用范围非常广。对于未来,于兴华说他想做一个致力于民间艺术的插画师。 “现在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都不太感兴趣了,插画圈里将民间艺术作为插画素材的,更是少见。传统的年画、风筝等民间艺术,就如同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库,只要有心进行创新,永远都画不完。”于兴华说,各种各样的传统人物造型,寓言故事,地方风情,都是一些宝贵的文化财富,只要愿意进行设计创新,都是很好的创作素材。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对传统民间艺术失去了兴趣。为了让这些传统民间艺术更容易被人接受,就要加入一些创新元素,将传统民间艺术用全新的艺术形式进行表达。 文/图 本报记者 李楠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