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风筝之爱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讯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走进贫困家庭 听孩子们说说心里话
2015年07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进贫困家庭 听孩子们说说心里话



临朐县部分学生虽然生活艰辛,但依旧乐观向上心怀感恩
  今年暑假期间,由潍坊市文明办、潍坊晚报携手潍坊爱心义工公益服务中心联合开展的“风筝之爱——助学圆梦”活动正在火爆进行中。7月26日上午,记者随爱心人士一起,来到临朐县的部分贫困学生家中,进行暑期调查走访。尽管这些学生或家庭贫困或身遭不幸,但他们并没有就此消沉,依旧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和对社会上好心人的感恩之心。在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小小的心愿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刘双燕
房子塌了,她和家人住在塑料帐篷里
  满是裂纹的房子变成一堆废墟,羊叫声、狗叫声、鹅叫声在不大的院子里混成一团,在炎热的夏季格外刺耳,塑料帐篷内一台老式的电视机在播放着广告……这就是临朐县九山镇小博石村刘双燕的家。 
  7月26日上午,记者随同潍坊爱心义工来到了小博石村,走到刘双燕家门前时,所有人都停住了脚步,黄黄的泥土砌起的墙面已经破败不堪,一扇单薄的铁网门便是家中唯一的正门。走进院子里,呈现在眼前的不是屋子,而是一大堆废墟。狗、羊、鹅的叫声以及苍蝇的嗡嗡声让人焦躁不安,一股股家畜身上的刺鼻气味弥漫在空气中。14岁的刘双燕正蹲在院子里一个土炉前烧火,掀开锅,里面只是一锅漂着些许油花的开水,他们中午要下面条吃。
  院子南侧,紧靠着家畜栏北侧的塑料帐篷便是刘双燕和家人现在的栖身地,一张不大的铁床上铺着一些已经裂开口子的旧褥子和泡沫板,地上一片狼藉,苍蝇在塑料帐篷里嗡嗡直叫。夜幕降临时,刘双燕和家人靠着一台落地扇才能入睡。
  刘双燕的爸爸刘世平患有股骨头坏死,在病痛的折磨下,根本干不了任何重活,家里的五只羊便是他用来维持家用的主要来源,妈妈则负责家里的一点薄地。刘世平看病,刘双燕上学,姐姐刚刚参加工作,这个家一直以来住的都是几十年前的土房子,裂纹一道又一道,甚至开始一点点塌陷。无奈之下,家里穷得叮当响的刘世平在父老乡亲的帮助下,把随时可能会倒塌的土屋推倒了,打算借钱简单地为家人盖个新房子。
哪怕过年,也很少能穿到一件新衣服
  刘双燕是九山初中的一名学生,过完暑假就要读初二了。14岁的她留着齐刘海,扎着大马尾,大大的眼睛,漂亮的面孔,但是可以看出,由于家里的房子塌了,她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好好洗个澡了,身上有点脏兮兮的,穿着的白色T恤也已经磨起了球。
  这件白色T恤是刘双燕姐姐穿过的,刘双燕很久没穿过一件新衣服了。她穿的衣服基本上都是姐姐以前的旧衣服。知道家里没钱,懂事的她从来不会开口向父母要新衣服,哪怕是过年,她也很少能穿到一件新衣服。
  14岁,一个如花似锦的年纪,或许每个女孩都希望能穿上漂亮的公主裙自由奔跑吧,但是问及刘双燕时,她说她不需要,她不羡慕同学们有好看的衣服、好吃的零食,她知道自己的生活定位,她只想和家人过好自己的生活。她知道房子塌了之后,患病的父亲已经放弃了正常的用药,实在疼得受不了了,就买廉价的止疼药吃止一下疼。作为女儿,她不想再给父母添任何负担。
  破败的院子里,除了那台老式的电视机,看不到任何像样的家具,一张小桌子上放着前一天的剩菜,里面没有一块肉。刘双燕看起来有些清瘦,他们已经很久没有买过肉了。虽然说没有冰箱的他们大热天买肉容易坏,但是在刘双燕的记忆里,天凉快的时候他们的菜盘里也很少有肉。
蹲床上学习,希望能让父母过好日子
  没法下脚的帐篷下,问及刘双燕平时如何看书写作业时,本来就不善言辞的她变得更加羞涩。她转身走进了帐篷,爬到凌乱的床上将一床被子叠了起来,然后从地上拿起一张木板,放在被子上,蹲在床上写起作业来。由于桌面太矮,她没法坐着写字,蹲累了就站起来休息休息再写。
  夏天是蚊虫最多的季节,在整理床铺的过程中,刘双燕发现床铺上有虫子,她没有像其他的小女孩那样畏惧,而是很淡定地用手将虫子拿下来扔到了地上,然后继续整理。过惯了苦日子,这一切,她都可以接受。
  说起未来的打算,刘双燕表示,未来做什么样的工作,对她来说并不重要,她只想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母的生活过得好一些,她要挣钱给爸爸看病,让妈妈享享清福。
  刘双燕说,能和父母快乐地在一起,她现在就感觉很幸福。
冯金友
遭小伙伴排斥,闷在家玩折纸
  7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临朐县寺头镇石佛堂村冯金友的家中,这是一座非常不起眼的破房子,院子里杂草丛生,屋里的光线特别暗,冯金友正低着头坐在凳子上自己玩折纸,看到记者一行人进来,冯金友有些腼腆地站起来跟大家打了个招呼,然后又低头坐在了凳子上不再吭声。
  冯金友今年9岁,读二年级,他的父亲冯荣祥今年已经55岁了,对于他来说,冯金友的出生是名副其实的老来得子,让他喜不自胜。但如何把冯金友抚养长大,却让体弱多病的冯荣祥内心蒙上了一层忧愁,因为不光他自己身体不好,冯金友的母亲付绍芳的精神不是特别好,需要常年服药,没办法替他分担家里的压力。冯荣祥说,前几年孩子小的时候,他只能待在家里干点最简单的农活,靠种地得来的微薄收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自从冯金友上学后,逐渐能照顾自己也能照顾他的妈妈了,他才出去收点破烂换点钱,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收到的破烂不多,收入也非常低。
  在冯荣祥跟记者交流的过程中,冯金友始终一声不吭地坐在凳子上,玩着自己手里的折纸。冯荣祥说,由于孩子的妈妈精神不好,他做的又是捡破烂的工作,家里的经济条件也比较差,小小年纪的冯金友成了同龄人眼中的“异类”,大家都不愿意跟他玩。再加上由于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营养有点跟不上,冯金友的身体特别瘦,头显得特别大,经常被同学嘲笑。更多的时候,他就自己闷在家里,自己玩自己的。
  同行的义工询问冯金友平时最希望玩什么,他细声细气地回答说最大的乐趣就是自己玩折纸,因为别的游戏没人陪他玩。“我也不会折什么造型,但就是挺喜欢玩,喜欢看折纸在我的手里变成各种各样的造型,自己玩也不无聊。”冯金友说。
因没拿到奖状难过了好几天
  记者在屋里转了一圈,看到屋里几乎没有像样的家具,一台彩电算是家里最值钱的东西了。不过,在墙上贴着的几张奖状却非常显眼,但仔细看看,却都是去年的。冯荣祥说,冯金友平时学习还算比较用功,成绩也还算可以,这个孩子比较要强,今年没拿到奖状,他为此难过了好几天,天天在家里学习,早早地就把暑假作业给做完了。
  仿佛为了证明爸爸的话,冯金友拿起桌上的一本《弟子规》递给记者,说他已经能背过一大半了。同行的一位义工对记者说,这是她去年看望冯金友的时候送给他的,希望他能在逆境当中保持坚强,没想到这个孩子还把这本书留着。冯金友拉着记者坐下,摇头晃脑地背诵了几段弟子规,果然一字不错。听到记者的夸奖后,冯金友有些小得意地眨了眨眼睛。“这本书是姐姐送我的礼物,我一直保存得特别好,经常背,不想让姐姐失望。”冯金友说。
  记者询问冯金友暑假里有没有什么小心愿,冯金友想了一会儿回答说,他想去县城看看,长这么大了,只有在电视里看过城市的样子,自己从来没有去过县城,很想到城市里去看看高楼大厦和柏油马路。“去年我问他有没有什么愿望,他说他想尝尝牛奶是什么味道,因为经常看到别的同龄人喝牛奶,但他从没喝过,这个愿望好像很可笑,但当时我听了觉得特别心酸,如今他懂事多了。”同行的义工说。
段佳怡
常年仅奶奶陪伴 在班里最瘦最矮
  临朐县九山镇南店村的段佳怡今年8岁了,但却只有1.2米的个头,体重只有40斤,她是班里最瘦最矮的学生。在段佳怡年迈的奶奶记忆里,小时候的段佳怡胖乎乎的,并不是现在的模样。
  段佳怡的父母在段佳怡六岁的时候离婚,从那以后,段佳怡就再也没见过妈妈,而段佳怡的爸爸为了养活孩子和老人,一个人去了外地打工,每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回家一次,陪伴段佳怡最多的便是年迈的奶奶。“有时候去接孙女放学,她也会叨叨别人家的孩子都是爸爸妈妈接,而她却只有奶奶接。”段佳怡的奶奶刘成梅无奈地说,没有父母陪伴的段佳怡吃饭很不好,每次只吃一点不说,还不吃肉和鸡蛋,家里虽然贫困,但是看到孙女一天天不长个还特别瘦,刘成梅心里也是着急得很。
  “孩子的爸爸一个人在外面,除去房租和生活费用,能省下的虽然不多,但是勉强还能够孩子用,就是苦了孩子了。”刘成梅说,尤其是孩子父母离婚后,段佳怡学习也不如以前,最开始甚至连作业都不做,偶尔接到妈妈的电话,情绪就会特别不好,她想妈妈,却又怨妈妈离开了这个家,她说自己做梦的时候会梦到妈妈回来和她在一起。
  家里的一只小狗是段佳怡最好的朋友,没事的时候,她就会蹲在小狗面前,抚摸小狗,和小狗说说话。想爸爸的时候,便看看和爸爸的照片。没有父母的陪伴,段佳怡的性格有些内向。她知道自己家里条件不好,很少向奶奶要什么,10元钱买的一本《十万个为什么》是奶奶为她买的最珍贵的礼物。
临朐县部分学生虽然生活艰辛,但依旧乐观向上心怀感恩
刘红
已是18岁大姑娘 还跟爸妈睡一屋
  记者随后赶到了位于寺头镇凤凰坪村的刘红家里,尽管知道刘红家非常贫困,但看到她家里的景象后还是吃了一惊。刘红家只有三个房间,其中有两间是卧室,一间是刘红的姥爷居住,另外一间卧室里则摆放了两张床,家里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刘红的家里人口不少,除了爸妈和姥爷,还有一个姐姐。她的姐姐今年刚刚大学毕业,如今在武汉的一家海洋馆里实习,月收入只有一千五百元。刘红的妈妈身体特别差,常年吃药,基本上什么活都干不了。家里全靠父亲一个人照应着,平时就是靠种地得来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农闲的时候就出去打点零工。刘红姐姐上大学的学费全是申请的助学金和奖学金,基本上没有花家里的钱,刘红言谈之中,充满了对姐姐的崇拜。
  记者问起另外一间屋里怎么有两张挨着的床时,刘红的脸红了。她有些羞涩地说,由于家里条件实在太差,就只有这么两间屋可以住人,其中一间给了姥爷住,她跟姐姐就只能跟爸妈挤在一间屋子里睡。对于一个已经18岁的大姑娘来说,跟爸妈住在一间屋子里有诸多不便,平时上学的时候住校还好,可暑假的时候,就只能硬着头皮凑合住着。
  刘红说,暑假过后,她就要升高三了,现在她最大的愿望就是争取能像姐姐一样,考上大学,走出这个小山村,靠自己的努力来养活自己,减轻家里的负担,改变家里贫穷的现状。

李保胜
只吃馒头就咸菜 一顿饭省两元钱
  7月26日下午,记者和义工来到蒋峪镇郎房村李保胜家中,他家位于山脚下,只有四间老式房子,外墙皮已经开始脱落。走进屋内,除了一台旧电视和洗衣机外,没有一件像样的家电,门窗已经非常破旧。一张吃饭的桌子,同时也是李保胜的学习桌。在西侧的墙角处摆放着一张床,他的奶奶正躺在上面。
  李保胜今年12岁,读五年级,有些偏瘦,但显得非常有精神。记者采访得知,潍坊爱心义工已经对李保胜进行了资助,此次来访,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李保胜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平日里,李保胜的父母在莱西市一家砖窑打工,一年下来能攒五六千元,只有在夏天和春节的时候,才会回老家看看。“我和奶奶一起生活,她的身体不好,经常在床上躺着。”由于特殊的家庭情况,李保胜暑假里根本没有外出玩耍的机会,除了照看奶奶外,还要到地里干农活,给玉米苗除草、施肥等。
  记者了解到,李保胜最大的愿望就是长大后能当一名科学家,发明、创造一些东西。当提及学校里的生活时,李保胜告诉记者,他只有中午在学校里吃一顿饭,而饭菜往往是馒头就咸菜。“买个馒头和一包咸菜,最多需要两元钱。而如果到学校食堂里吃的话,一顿饭需要四元钱。爸妈赚钱不容易,我不去食堂吃饭,一个月能省下不少钱呢。”李保胜悄悄告诉记者,他还有一个心愿,就是想去大城市看看,想看看大城市都是什么样子的。

杨凯笛
照顾生病的母亲 只能放弃夏令营
  蒋峪镇刘家营村的杨凯笛今年14岁,过完暑假就要升初一了。由于学习好,他经常被评为三好学生。记者在他家里看到,墙上贴着“阅读”和“书法”能手两张奖状,他的一张旧书桌上,摆着一摞图书。“学校里的老师知道我喜欢看书,就给我借了几本课外散文书。”杨凯笛笑着说。
  采访中,杨凯笛的母亲已经前往医院做检查,原来在七八年前,他的母亲患上尿毒症,每周都要透析三次,高额的医疗费耗尽了家里的所有积蓄。“我爸爸在附近的工地打零工,经常利用空余时间回家照顾妈妈。”杨凯笛告诉记者,妈妈干不了重活,他放学回家后,也会给妈妈做饭吃,“现在已经放暑假了,我就在家里照顾妈妈。另外,家里还有三亩农田,也需要我和爸爸去管理”。
  记者了解到,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杨凯笛的姐姐杨丽萍初中毕业后,便辍学了,在附近一家超市打工。杨凯笛为了给妈妈省下医药费,已经不在学校的食堂吃饭了。“中午饭都是从家里带的,或者到学校附近买点咸菜,这样比在食堂里便宜很多。”杨凯笛对记者说。
  潍坊爱心义工公益服务中心秘书长马庆丰表示,他们将在8月份组织一次公益夏令营活动,希望杨凯笛能够参加。虽然他心里很想去,可是考虑到要照顾妈妈,他还是谢绝了。“爸爸、姐姐都要上班赚钱,我还要在家里给妈妈做饭。”杨凯笛说,他现在最大心愿就是盼望着妈妈的病早点好起来。

王新宁
父亲的年纪大了 以后他会撑起家
  当天中午,记者来到蒋峪镇潘家沟村王新宁家中,房子内外非常简陋,用家徒四壁来形容毫不为过。王新宁和父母正在正房里吃饭,饭菜也非常简单。
  王新宁今年15岁,学习成绩很好,今年刚刚考入临朐中学。记者看到,他个头不高,穿着俭朴,有些内向。
  记者了解到,王新宁的父亲王祖森今年60岁了,曾经在宁夏打工,2003年回到蒋峪老家。“我在宁夏打工20多年,媳妇也是宁夏人。”王祖森告诉记者,由于他的年龄比较大,工地上都不愿意接收他。因此,他只能靠一亩多农田维持着家里的生活。“我们家里四口人,现在女儿和妻子还没有落上户口。”
  原来,王祖森的大女儿在宁夏出生,一直没有落上户口,这也成了他最大的心病。另外,儿子现在考上了高中,学费也让他非常犯愁。“起初,我想让儿子初中毕业后,就辍学打工赚钱。可是儿子学习挺好,并且考上了高中,他自己也喜欢上学,所以就让他继续上高中了。”王祖森告诉记者。
  王新宁对记者说,他的父亲年纪大了,以后他就是家里的顶梁柱,希望好好学习能考上大学,以后能有份好工作,赚钱孝敬父母。“另外,我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姐姐能早点落上户口。”王新宁说。

陈永浩
很想去潍坊玩玩 看看高楼和汽车
  随后,记者来到蒋峪镇陈家庄村的陈永浩家中,房子比较破旧,并且年久失修,顶棚已经出现破损。陈永浩的奶奶今年68岁,正在南屋里做饭。在另一间南屋里,摆放着一张床,这里正是陈永浩的住处。
  陈永浩马上就要升入五年级了,在记者面前显得非常活泼。进入暑假后,他除了在家里写作业外,还经常到姥姥家玩。“没有其他地方可去,我就去陪着姥姥,姥姥家离我家只有八里路,跑着就去了。”陈永浩说。
  记者采访得知,陈永浩的爷爷陈仁礼常年腿疼无法下地干活,并且需要经常吃药。他母亲患有精神病,需要常年吃药控制病情,虽然有低保,但是仍付不起高额医药费,支撑这个家庭的重担完全落在他父亲肩膀上。“爸爸在附近工地上打零工,由于这两年的活比较少,收入也降了很多。”陈永浩说。
  陈仁礼告诉记者,除了儿子的微薄收入外,他家里还有三亩农田,种植着粮食和大蒜,一年下来,除去成本能赚4000多元。“我们一家五口,有三口需要经常吃药,是很大一笔费用。”陈仁礼说。
  当记者询问陈永浩有什么心愿时,他有些向往地告诉记者,很想到潍坊城区玩玩,看看城市中的高楼和汽车。
 A6—A7版 文/图 本报记者邓永杰 李早花 赵春晖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