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Q05版:青州新闻·翰墨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讯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仰观古人之迹 俯身作字行文
2015年07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仰观古人之迹 俯身作字行文



记参观中国当代书法家晁岱双博士“惠风和畅”作品展

  晁岱双,1970年5月出生,山东嘉祥人。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书法博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后,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1996年,晁岱双毕业于齐鲁工业大学艺术学院,并留校任教;2000年,晁岱双入首都师大中国书法研究院攻读中国书法文化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师从欧阳中石教授、刘守安教授;2009年,他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中国书画史论相关课题研究,合作导师为陈池瑜教授;2011年底调至中国国家博物馆。晁岱双主要从事馆藏法书与碑帖拓本的保管和研究、中国书画艺术理论的教学、科研与书法创作。近几年,他先后出版专著两部,主编、参编书法教材多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发表书法作品数百幅,先后承担科研项目和课题三项,曾获得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和北京市社科出版基金。曾参与筹备“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中国古代书法内部学术观摩展”“李岚清艺术展”“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中国古代书法展”“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甲骨文、金文展”等。
  晁岱双书法实践以东晋书风为宗,尤取法“二王”,隶书以汉隶为宗。其作品多次入选或特邀入展国内外重要书画展览,多次举办个展、联展,书法作品被中国孔子基金会、钓鱼台国宾馆、北京饭店、台湾国立中山大学、新加坡内阁等诸多单位收藏。并曾先后应邀赴日本、新加坡等国和台湾国立中山大学、澳门等地区进行访问及学术交流。出版有《岱双日课——晁岱双书法作品集》《惠风和畅——晁岱双书法艺术展作品集》《晁岱双乙未新作集》等。
  艺术热线:13718178208

  正如晁岱双为自己作品展定名为“惠风和畅”一样,走进艺术厅,看见琳琅满目的书法作品,如春风拂面,让人只觉一个字——“畅”。此次书法展,晁岱双筹备了半年的时间,创作作品260余幅,并且特意书写了一部历代文人墨客吟咏青州名胜古迹的诗词册页,晁岱双说:“青州人民对这幅册页应该是感觉很亲切的,这些诗词的作者,大多是青州市或邻近地方的进士、举人。”
  晁岱双认为,书法内容应有“可读性”,在展览中,笔者看到了很多中国古代经典的诗歌散文:一曲《滕王阁序》,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篇《岳阳楼记》,有“静影沉璧,渔歌互答”,一篇《兰亭集序》,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晁岱双的作品,重书法精妙,更重传统文化之精髓。从六岁学习书法至今几十载,晁岱双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拾级而上,现今已经有了不菲成就,但是面对着参展者如潮赞誉,他始终保持谦逊与从容,在创作时,面对古人遗留下的经典作品,他更是以谦卑的姿态,带着敬畏感品读、学习,用自己的笔尽可能的把它们发扬光大。
  古人留下来的经典名作,是现今书法艺术发展的根基,只有扎根传统,从优秀文化中吸收营养,书法艺术才有立足的根本,晁岱双的作品能带给人双重的享受,一重是他行云流水、铁画银钩的书法,第二重就是他书写的内容的优美动人。谈及现代书法创新的问题,晁岱双说:“书法的创新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不是刻意进行的,我学‘二王’,别人也学‘二王’,我们的作品不可能是一样的,那些不同就是创新之处;我今年比去年进步了,今年不也是创新了么?现在不少写字的人,在创作时先嘶吼一番,自以为异于旁人,这其实都是古人已经用过的招数。古人创作,是有话要说,有字要写,或是写信,或是做文章,现在有些人,打着追求艺术的名头,却不知道写的内容是什么。古人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享之不尽的优美文章,为何弃而不用?”晁岱双再一次重复道:“书法,一定要有可读性。”
  晁岱双不仅对古人的文章怀有敬畏,也对古人留下的做人道理奉若珍宝。他认为古代先贤,不仅是在语言文字上作了规范,同样也对人的品德作了要求,现代人不仅要学习古人作品之内容,也要学习从这些作品中提取的思想内涵,约束自己的言行。
  笔者看着两个展厅让人目不暇接的作品,不禁问道,短短半年时间创作了这么多的书法作品,其中一定有很多艰辛吧?晁岱双道:“其实你们看到的作品,已经是筛选过的,有很多作品我觉得不如意,已经废弃了,只能说是甘苦自知。那些几十米的长卷,如果错了一个字,我也会放弃重新写,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现在很多人并不重视作品的实用性,写字很随意,我坚决反对错别字。”晁岱双把笔者带到一幅作品前,指着唐人刘禹锡的《陋室铭》对笔者说:“你看这最后一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雲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为什么一句话里出现了两个不一样的‘云’呢?其实现在我们使用的很多简化字不是近代学者们创造的,而是古已有之,就像这个‘云’字,在表示天气的时候一定是‘雲’,在表示说话的时候就是‘云’,现在人们可能觉得混用比较方便,但是却很容易出现问题。”
  晁岱双不仅对作品内容持以高度重视,不允许出现任何瑕疵,在作品形式上也遵循古人之法,比如苏轼的《赤壁赋》。晁岱双在创作时要把文章均匀地写在八幅条屏上,古人创作,一般不会选择单数。
  晁岱双在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一直将老师欧阳中石教授论书法的“作字行文、文以载道”的八字牢记在心,这也是晁岱双对自己创作的要求。晁岱双六岁习字至今,每日临池不辍,书法精进的同时,亦修身养性。与晁岱双交流,让人只觉春风拂面,不像是在向一个高高在上的艺术家请教,倒像与一位仰视着古代先贤的谦和学者随意交流,其人其字,都当得起那一句“惠风和畅”。          实习生 侯晓晨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