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风筝之爱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讯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小家长”挑大梁照顾弟妹撑起家
2015年08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家长”挑大梁照顾弟妹撑起家



  8月2日,市文明办与本报携手潍坊爱心义工公益服务中心联合开展的“风筝之爱——助学圆梦”活动走进安丘、昌乐、寒亭、坊子等地的多个贫困家庭。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有不少家庭因为种种原因成为单亲家庭,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格外懂事,在帮父母做家务的同时,姐姐或哥哥都扮演着“小家长”的角色,悉心照顾着弟弟和妹妹,着实令人感动。爱心市民或企业如果被他们的故事打动,可以拨打本报电话8196199参与此次助学活动。
周佳敏、周佳伟
坚强妈妈鼓励姐弟三人走出阴影
  安丘市兴安街道黄家坡村的周佳敏今年11岁,弟弟周佳伟今年9岁。这本应该是在父母面前尽情撒娇的年纪,但姐弟俩却早早地失去了父亲,跟母亲和姐姐相依为命。
  周佳乐是大姐,暑假过后就将成为曲阜师范大学大二的学生了。周佳敏个子比较高,但身体有些清瘦。看到姐姐跟义工们在交流,周佳敏站在旁边静静地听着。周佳伟看上去有点羞涩,远远地站在角落里,好奇地打量着屋里的一行人。
  姐弟三人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几年前他们的爸爸患了重病,经过多方治疗,还是没能挽回生命。家里因为给爸爸治病欠下了一大笔外债,养家糊口的重任全都落在了妈妈身上。去年周佳乐考上大学,考虑到家里的情况,她想放弃学业外出打工帮妈妈分担压力,但妈妈刘金云坚决反对。大学每年只是学费就要5000元,对于这个没了顶梁柱还负债累累的家庭来说,不是个小数目,但刘金云还是东借西凑给周佳乐凑齐了学费。
  周佳乐说,爸爸刚去世时,她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是妈妈鼓励他们要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在妈妈的教育下,他们姐弟三人很快走出了爸爸去世的阴影。
学做饭照顾弟弟,不让妈妈分心
  暑假回家后,周佳乐找到了一份在邻村暑期辅导班给孩子们上课的工作。平日里,周佳乐把弟弟妹妹都带到辅导班上,这样不但能照顾他们,给他们辅导功课,还能赚取下学期的生活费。这一个暑假周佳乐能赚1200元钱。但由于弟弟妹妹都在辅导班跟着上课,扣除两个人600元学费,周佳乐只能剩下600元钱。周佳乐说,只要弟弟妹妹的成绩能有提高,把工资全部搭上,她也愿意。
  听到这里,周佳敏默默地拉起了姐姐的手。周佳敏说,看到妈妈和姐姐那么累,她盼着自己快点长大。趁姐姐放假在家,周佳敏正在跟姐姐学做饭,她希望自己可以照顾弟弟。“其实妈妈主要是照顾我们俩比较分心,假如我们能自己照顾自己,妈妈就不用那么辛苦了。”周佳敏说。
  义工询问周佳伟有没有爱好和愿望时,周佳伟犹豫了一会儿,抬起头说,他特别喜欢骑自行车。看到其他小朋友骑着自行车满大街飞奔,周佳伟说不出的羡慕。“弟弟虽然年纪小,但很懂事,从来不会开口向妈妈要这要那,哪怕心里再喜欢。”周佳乐说。
鞠玉玲、鞠君昊
四口人挤一张炕,拉帘隔出小卧室
  同样,随妈妈在安丘市人民路务家庄村租房子住的鞠玉玲、鞠君昊姐弟俩小小年纪也失去了父爱。2011年,他们的爸爸因病去世,家里的顶梁柱没了,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鞠玉玲、鞠君昊的姐姐鞠宝玲今年刚刚从技校毕业,找了一份学徒工的工作。
  他们在村里租了几间平房,卧室里只有一张炕,在炕上拉起了一道小帘子。妈妈王春金说,帘子里面是她大女儿的“卧室”,由于条件比较困难,他们一家四口只能挤在这一张炕上睡觉,大女儿今年已经16岁了,跟他们住在一起不方便,就想出了这么个招。王春金说,她把家里的六亩地租出去了,一年租金不到一千元钱,她在一家电子厂上班,月收入1200元钱。好在大女儿终于能自己挣钱了,帮她减去了一块不小的负担。
  鞠玉玲今年11岁,鞠君昊今年9岁,看着两个可爱的孩子,王春金跟记者说,终于把大女儿抚养长大了,虽然剩下的两个孩子成长路上一定充满艰辛,但有这么多好心人关注他们这个家庭帮助他们,她有信心把两个孩子抚养成人。
想读好找工作的专业帮妈妈养家
  墙上贴满了鞠玉玲、鞠君昊姐弟俩的奖状。看到记者跟义工后,两人非常亲热地围了上来。鞠玉玲主动跟义工汇报起了她的考试成绩,得到了义工的肯定后,鞠玉玲笑得特别开心。
  在鞠玉玲获得的奖状中,有一张是画画得到的奖状。鞠玉玲说,她从小就喜欢画画,看到书上有图,她就会照着画下来。虽然喜欢画画,但鞠玉玲从来没要求妈妈给她买画笔和图画书。当记者询问她以后有没有报考美术学院专门学习美术的想法时,鞠玉玲沉默了一小会儿,坚定地摇了摇头。“上美术学院的学费太贵了,我根本上不起,想都不敢想,我只想上一个好找工作的专业,毕业后能早点帮妈妈养家。”鞠玉玲说。
  鞠君昊没多大会儿,就跟义工们打成一片。当天下午,鞠玉玲要随义工们到潍坊参加小风筝夏令营,看着姐姐要离开,鞠君昊有些沉默,拿着笔和纸跑到了屋外。不一会儿,他拿着叠好的纸条递给记者说,这是给记者写的信。上车后记者打开这封“信”,上面写着“再见,一路平安!”。
于国英、于美英
父亲替人养牛养马抚养姐妹俩
  得知记者与义工前来,于国英和妹妹于美英特意出来迎接,12岁的于美英蹬着自行车,勉强能够到踏板,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
  小姐妹的家在寒亭区朱里街道财源村,几年前,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带着姐妹俩生活。记者一行在村子里拐来拐去,最后来到坐落在村子东北角的姐妹俩的家。她们家院子前的空地用铁丝网围了起来,两匹马正悠然自得地吃着草,院子里搭起了一个棚子,里边养着几匹马和几头牛。姐妹俩的家是土块、砖头搭起的几间屋,比旁边人家的房子矮了一大截,砖块间的缝隙很大,有的地方已变形,整栋房子看上去歪歪扭扭、摇摇欲坠。
  于美英说,这些马和牛是父亲替别人养的,靠着这些和种几亩薄地,父亲维持着这个家。前段时间,父亲喂马时被马踢伤,如今也干不了重活。看到记者一行热出了汗,于国英将屋顶的吊扇打开,小屋里顿时有了凉风,而当记者等人出门,她又赶紧将风扇关上。原来,姐妹俩为了省电,即使天气很热,在家也很少开吊扇,只有家里来人才打开。
力所能及做家务,让爸爸多歇歇
  屋内门框低矮,成人需低头才能进入里屋。几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旧家具已看不清底色,灰黑色的墙壁上贴着不少奖状。
  一台旧电脑算是家里唯一一件现代化电器。“老师布置的作业有些要用到电脑,我爸就攒钱给我们买了一台二手的。”于美英说。姐妹俩学习成绩都很优秀,这次期末考试于美英还得了班里的第一名。
  于美英在离家几里地的富郭庄小学上学,早中晚骑自行车来回。父亲外出割草、干农活,放学回家于美英就把饭做好等他回来吃。“一般都吃卷心菜、茄子,很少吃肉。”于美英说,她知道爸爸干活非常累,姐姐平日住校不在家,体力活她干不了,只能帮爸爸做些家务,爸爸回家后能多歇歇。
  当天是附近村大集,父亲出门前交待姐妹俩去买菜,留下了20元钱,姐妹俩买的菜要吃到下一个大集。于美英骑着自行车晃晃悠悠地走在前边,不断回头看看疾步快行的姐姐,姐妹俩的笑声洒了一路。
蔡雨桓、蔡雨轩
单亲妈妈带着孩子借住在小卖部
  在寒亭区运河西街有一家小卖部,卖货的是40岁左右的王淑霞,她进进出出装货卸货,性格乐观又开朗,很难想象她是一名单亲妈妈。王淑霞有一儿一女,女儿名叫蔡雨桓,今年14岁,在寒亭东辰中学上学,儿子蔡雨轩在寒亭第二实验小学就读。
  小卖部里有一个七八平方米的套间,是三口人的起居室,屋里有一张双层床,母女俩住在下铺,蔡雨轩住在上铺。狭小的屋子南边紧靠一处大棚,屋里非常闷热。“这两天总是热得睡不着觉。”蔡雨桓说。长时间在狭小、潮湿的环境里生活,蔡雨桓得了荨麻疹,住院治疗过一段时间后,因为付不起医药费就出院了。
  王淑霞的老家在东北,大约10年前她与丈夫离婚,独自抚养一双儿女。离婚时儿子只有一岁多,法院将两个孩子判给了她,丈夫一次性支付抚养费,但她没拿到钱,丈夫就不见了。听说丈夫来了潍坊,王淑霞便带着孩子追了过来,但一直没找到他。
  房东见他们可怜,时常接济他们,后来便让他们帮忙看这家小卖部并借住在此,每月给王淑霞1500元工资。
14岁的姐姐是弟弟的“小家长”
  蔡雨桓读书每年学费八千多元,王淑霞看店的收入要供两个孩子读书还要维持生活非常困难。“我都是提前借,虽然贫困,但不能让孩子被别人看不起。”王淑霞说。
  妈妈的辛劳,一双儿女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王淑霞时常外出进货一去就是一整天,看店、做家务、照顾弟弟,蔡雨桓全都不在话下,学习成绩也是出类拔萃。王淑霞说,刚刚过去的考试中,女儿在全年级的名次上升了200多名,还拿到了单科第一。
  不仅自己不让妈妈操心,弟弟的学习和家长会蔡雨桓也“承包”了。开家长会时,蔡雨桓坐在家长席上有模有样。
  文/图 本报记者 周晓晴 赵春晖 实习生 夏军军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