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致敬悲壮历史 走近抗战英雄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讯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陈毅颁发的证件
2015年08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毅颁发的证件
他当宝贝收藏着
  马德明拿着陈毅颁发的证明书。



  1941年,马德明成为八路军的一员,开始了自己的抗战征程。临沂、沾化、利津一带以及他所在的青州都有过他作战的身影,只是今年90岁的他很多记忆都已经模糊不清,他努力地回忆着当时的一幕一幕:爬城墙,埋炸药,抓汉奸……他的情绪也随着那遥远的回忆或激动,或忧伤。
前往利津打鬼子 歼灭敌军千余人
  8月8日中午,青州市弥河镇闫刘村习惯了午休的马德明没有任何睡意,一个人回忆起70多年前的事。
  他的回忆是从74年前开始的。1941年,在那个战乱动荡的年代,老百姓填饱肚子都是一种奢侈,16岁的马德明这一年参加了八路军。如今,74年过去了,坐在客厅沙发上的马德明有些清瘦,牙齿已经脱落了不少,由于上了年纪,很多事他已叙述不清楚。
  马德明努力回忆着,1942年去利津抗日的事他印象还是很深刻的,当时大量的日伪军分东西两路向利津、沾化扫荡。八路军清河军区司令部决定,采用先打西路后打东路的方式粉碎敌人的扫荡计划,他们先打伪军,后打日军,在沾化区域便歼灭了日伪军700余人。随后又立刻攻打东路,日军在遭受沉重打击后仓皇败逃。“我们那一次打了个漂亮仗,歼敌1000多人。”马德明笑着说,那时候打仗就是往敌军所在的方向开枪、扔手榴弹,每个人扔出去的手榴弹歼灭了多少敌人就不知道了。
一气之下杀俘虏 连累连长受处分
  1943年,马德明跟随部队打过临沂,1944年,曾去莒县北抵抗日军,但那时候的事马德明记忆已经模糊。“当时打莒县时我们只是辅助性的。”马德明说。
  随即,马德明的思绪又跳到了1945年七八月份的益都(今青州),当时马德明所在的队伍在赵家小河村执行任务,而另外一支队伍则在普通乡打日军。马德明说,他们在赵家小河村执行完任务后便赶到了普通乡,和另外一支队伍汇合。
  “兵力太悬殊了,八路军子弹数量有限,所以当时我们200多个人打30个日军。”马德明说,激战两三个小时,30个日军还剩下一半左右。但由于日军在人数上不占优势,眼看着被动挨打,便选择了投降。但投降的日军拒绝缴出兵器,他们要把兵器运到济南交给国民党军,被激怒的八路军一气之下,将他们一举歼灭了。
  “那时候有明确的规定是不杀俘虏的,这便意味着日军投降后我军便不能再进行攻击了,因为那次我们的攻击,我们连长受了处分,被通报批评了。”马德明说。
每天坚持看新闻 时常发表下评论
  “小时候爷爷总想给我们讲那时候的故事,一逮着机会就想让我们坐下来听他说打仗的事,但那时候小不懂事,根本就没有认真听过。”马德明的孙子马全义说,现在长大了,他懂得了历史的珍贵,但爷爷却很难再像当年那样娓娓道来了。
  马全义听爷爷讲过埋炸药的故事,那时候八路军会在一些日军必经之地提前踩好点,埋好炸药,等着日军落网。走到哪儿埋到哪儿,而且老百姓经常帮八路军一起埋。
  随后,马全义拿出了爷爷的宝贝,一张战争年代的老证件,虽然有心保护,但枯黄的纸上很多字还是已经模糊不清,马全义说,那是陈毅给抗日战士颁发的证明书,爷爷一直当宝贝保存到了现在,遗憾的是,保存得并不好,很多地方已经看不清了。
  马全义说,爷爷虽然年纪大了,但一直关注着国家大事,每天都会准时看新闻联播,有时还会自言自语发表一番评论。
  文/图 本报记者 李早花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