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昌邑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昌邑农商银行)成立于2012年12月,是在原昌邑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基础上改制组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2009年以来,昌邑农商银行新一届党委班子把加强文化理念建设作为一系列改革发展措施的总抓手和突破口,围绕“发挥全员主观能动性,为改革发展凝聚力量”的主体思路,审时度势制定管理策略,大刀阔斧推进改革创新,主导了昌邑农商银行的跨越式发展。 一个核心三个载体践行企业文化 记者近日在昌邑农商银行采访发现,农商行实现平稳、快速、可持续发展的背后,良好的企业文化(一个核心、三个载体)建设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一个核心,即提出“32字”的经营管理理念,作为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的指南。2008年底,昌邑农商银行存款余额53亿元,贷款余额37亿元,不良率高达12.57%,拨备覆盖率仅为14.31%,历史包袱达2.6亿元,在潍坊12家县级联社质量管理评级中,排名垫底,全省农信县级机构综合实力排名第41位、发展能力排名第97位,全行经营状况较差。 2009年初该行新班子组建伊始,面对各方面突出问题,经过全面深入调研,基于对现实情况的准确把握以及对未来形势发展的思考研判,领导层提出了涵盖工作要求、指导思想、核心理念、四个坚持的“32字”的经营管理理念。 工作要求:简捷、高效、实用、效果。指导思想:竞争、创新、公正、和谐。核心理念:稳健、发展、成功、分享。四个坚持:用人、理念、机制、执行。 “三个”载体,即围绕精神、机制、物质三个方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班子以身作则廉洁勤政公信力强 精神层面。班子的作风,事关人心向背。工作中,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廉洁勤政,营造出坦诚包容、团结一致的和谐氛围,增强了班子的公信力。在职工宿舍楼建设、营业网点改造、中层人员选拔等重大投资和决策事项上,确保“阳光操作”,党委成员任何人不插手、不干预,不介绍亲戚朋友推销建材和承揽工程,筹建的434套职工住房,党委成员一套不要。 2009年初,农商行在提出“32字”的基础上,根据当时情况,制定了“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发展”的战略规划,全面推进“信用、质量、形象、惠民”四大工程。2013年初,提出了“六个方面”(精细管理,强化执行;整合资源,改革创新;优化结构,管控风险;拓展规模,提升效益;关爱员工,关注民生;打造品牌,争创一流)的工作规划。2014年初,提炼了五个关键词(创新、管控、拓展、提升、品牌)。2015年初,确立七条工作主线(管控风险、业务拓展、创新推动、精细管理、队伍建设、关注民生、打造品牌)。七年来,昌邑农商行通过准确研判预见发展形势,适时调整工作重心,科学控制发展节奏,逐步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健全考核激励约束机制,打造有序环境 机制方面。健全考核激励约束机制,改造业务流程,变人治为机制,打造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 通过建立充分体现企业文化的机制、制度、流程,来规范全员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以机制取代人治,也是从全局上和根本上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再造业务流程,完善信贷风险防控机制。2010年以来,昌邑农商银行按照省、市联社部署要求,扎实开展了业务集中管理、四个中心建设和网点转型工作,到2013年确立实施“一身两翼”的转型规划,目前建立了信贷管理“六个中心”(营销、审查、放款、贷后、复议、诉讼),形成“三纵六横”的信贷管理架构,打造了完整的信贷管理链条,实现信贷风险的全流程控制,有效杜绝了道德风险、操作风险。 完善人才选拔、绩效考核、责任追究等激励约束机制,营造有序竞争、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设立“员工成长通道”,建立后备人才库,实行行长助理制度;对管理人员,坚持“有作为才有位子”,建立“能上能下”的竞争淘汰机制。七年来,农商行新提拔52人走上中层正职岗位,对10位支行行长进行了末位淘汰,从根本上调动全员的工作积极性。 落实各条线的岗位职责,健全责任追究机制,让员工明确“可为与不可为”以及不良行为带来的危害,使之“不想违规、不敢违规”。 秉承“员工多受益”理念,解决生活问题 物质方面。秉承“企业大发展,员工多受益”的理念,建立“衣食住行乐”员工关爱机制,让员工真正分享发展成果。 打造员工交流展示平台,开展多种文体活动,寓教于乐,调动全员自觉加强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员工队伍的职业素养,七年来共有978人(次)通过银行业从业资格、87人通过职称考试,累计发放学习教育奖励73万元。农商行经常举办文艺晚会、演讲比赛、读书活动,成立自行车协会、篮球协会、书画协会等兴趣协会,组织自行车骑行、乒羽比赛、棋牌比赛、拓展训练等文体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让员工“吃得放心、住得舒心、干得安心”。克服资金短缺等困难,千方百计建成容纳1000户的职工住宅小区,彻底解决职工住房难题。近几年对支行累计投资2000万元,改善员工办公、住宿、生活条件。施行“顺风车”工程,解决偏远地区员工上下班交通问题。对城区机构实行中午配餐,对乡镇网点发放午餐补贴、配发时令蔬菜,解决员工中午就餐问题。与公安、教育等系统联合举办青年职工联谊会,解决大龄青年择偶难问题。设立“困难职工救助基金”,向30多名职工发放困难补助20余万元。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美誉度和员工的自豪感、认同感。
各项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完成根本性转变 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管理,百年企业靠文化。发展中,昌邑农商银行依托简洁、实用、高效的企业文化,在党委班子科学决策和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下,各项业务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完成了“发展方式、盈利模式、经营质量、考核机制、品牌形象、思想理念”六个方面的根本性转变。 截至2015年6月末,各项存款余额147亿元,比2008年底增加94亿元,增幅177%;各项贷款余额91亿元,比2008年底增加54亿元,增幅145%;不良率1.26%,比2008年底下降11.31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2.45%,比2008年底提高5.8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41.2%,比2008年底提高226.89个百分点;2.6亿元的历史包袱全部消化完毕,2014年分红比例达到18%;今年上半年,在潍坊9家农商行质量管理评级中综合排名第一,在全省农信113家法人机构经营管理综合考评中排名第9,荣获潍坊农信“综合考评优胜奖”、全省农信“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文/图 本报记者 齐文本报通讯员 付学宁 于满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