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接2015年8月10日A13版) 每年逢苏东坡的生日,聚会的规模大 一些,十几人,二十几人,除了一帮文化人之外,亦有说唱艺人参与其中,琴声悠扬,浅酌低唱,侍女抻纸,红袖添香,更增了几分韵致。卢雅雨如无公事,一般都是亲与的。 竹西雅集则主要是文人墨客的聚会。竹西地在蜀岗东峰,隋开皇十年(590)杨广 以平陈总指挥于此修上方行宫。后舍宫为寺,名禅智。到唐代中期,取杜牧“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句,又称“竹西寺”。这里有竹西亭、月明桥、三绝碑、照明池等,汇成了竹西八景,可谓文化底蕴丰厚,自然风光宜人。乾隆南巡时,御题了“竹西精舍”匾额,又让此处增了几分光彩,竹西几乎成了扬州的代名词。板桥等一帮文人几乎月月都在这里会聚,诗文、字画、琴棋,既切磋技艺,亦是各现其长。乾隆二十一年(1756)二月三日,板桥作一桌会,即席写《九畹兰花图》,在这幅兰花的跋文中,板桥就其情其景作了详细地描述,录于此,与读者共享雅集之乐。文曰: 乾隆二十一年二月三日,予作一桌会,八人同席,各携百钱以为日欢,座中三老人,五少年:白门程绵庄[1],七闽黄瘿瓢[2]与燮为三老人;丹徒李御萝村[3],王文治梦楼[4],燕京于文浚石乡,全椒金兆燕棕亭[5],杭州张宾鹤仲谋为五少年[6]。午后济南朱文震青雷又至,遂为九人会。因画《九畹兰花》以纪其盛。诗曰: 天上文星与酒星,一时欢聚竹西亭。 何劳芍药夸金带,自是千秋九畹青。 座上以绵庄为最长,故奉上程先生携去。 与苏亭、竹西雅集相比,虹桥修禊则是规模宏大的文人聚会。虹桥亦称“大虹桥”,横亘在保障湖(今称“瘦西湖”)入口处,这里长堤一线,绿柳如丝,碧波上画舫往来,笙歌中佳人曼舞,景色秀美,船娘迷人,可谓扬州风光佳绝之处。《梦香词》云:“扬州好,第一是虹桥。杨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箫,处处是兰桡。”清人李斗的《扬州画舫录》这样描述虹桥: 朱栏数丈,远通两岸,彩虹卧波,丹蛟截水,不足为喻。而荷香柳色,曲 槛雕楹,鳞次环绕,绵亘十余里。春夏之交,繁弦急管,金勒画船,掩映出没 于其间…… 以虹桥为中心,有拳石洞天、西园曲水、长堤春柳、荷浦熏风、春台明月、梅岭春深、水云胜概等二十四景,更使虹桥增辉。 清代的虹桥修禊之会并非自卢雅雨始,王士祯任扬州太守时,于康熙末年与杜濬、张养重、陈维崧等修禊虹桥,有《虹桥唱和集》行世,传为佳话。卢雅雨算是有些文采的官员,也想效王士祯之举,成为扬州历史上有文化、有影响的人物。经过精心筹备,在重到扬州四年之后的乾隆二十二年(1757)举行了一次大型的虹桥修禊。 虹桥修禊是文人之雅集,凡有钱而不能文不能诗者不得与会,虽系贫士,却富有才情,诗作入选者均可引为上宾。这次虹桥修禊,由于准备充分,参与者七千余人,有一首竹枝词形容当日之盛况: 三月三日上巳辰,画桡画舫满湖滨。 漫将禊事兰亭比,曲水而今十倍新。 在那个年代,七千人与会,再加书童侍女等等,有一两万人涌进扬州城,确是够热闹的。当然这七千人中又有区别,直接参与卢雅雨湖滨诗宴的只是其中一部分知名文人。板桥参加了这次虹桥修禊,自然是在湖滨诗宴上与卢雅雨唱和的。 在这次修禊会上卢雅雨先拿出了自己的四首七律: 其一 绿油春水木兰舟,步步亭台邀逗留。 十里画图新阆苑,二分明月旧扬州。 空怜强酒还斟酌,莫倚能诗漫唱酬。 昨日宸游新侍从,天章捧出殿东头。 其二 重来修禊四经年,熟识虹桥顿改前。 潴汊畅交灵雨后,浮图高插绮云巅。 雕栏曲曲生香雾,嫩柳纷纷拂画船。 二十景中谁最胜,熙春台上月初圆。 其三 溪划双峰线栈通,山亭一眺尽河东。 好来斗茗评泉水,会待围荷受野风。 月度重栏香细细,烟环远廓影蒙蒙。 莲歌渔唱舟横处,俨在明湖碧涨中。 其四 迤逦平冈艳雪明,竹楼小市卖花声。 红桃水暖春偏好,绿稻香含秋更清。 合有管弦频入夜,那教士女不空城。 冶春旧调歌残后,独立诗坛试一更。 板桥和卢雅雨是老朋友,与会者皆属和纷纷,板桥更不落后,即席和诗四首: 其一 一线莎堤一叶舟,柳浓莺脆恣淹留。 雨晴芍药弥江县,水长秦淮似蒋州[7]。 薄幸春光容易老,迁延诗债几时酬? 使君高唱凌颜谢[8],独立吴山顶上头。 其二 年来修禊让今年,太液昆池[9]在眼前。 迥起楼台回水曲,直铺金翠到山巅。 花因露重留蝴蝶,笛怕春归恋画船。 多谢西南新月挂,一钩清影暗中圆。 其三 十里亭池一水通,俨开银钥日华东[10]。 逶迤碧草长杨[11]道,静悄朱帘上苑[12]风。 天净有云皆锦绣,树深无雨亦溟蒙。 《甘泉》《羽猎》[13]应须赋,雅什先排禊帖[14]中。 其四 草头初日露华明,已有游船歌板声。 词客关河千里至,使君风度百年清。 青山骏马旌旗队,翠袖香车绣画城。 十二红楼[15]都倚醉,夜归疑听景阳更[16]。 奉和诗一般有赞誉之词,板桥赞誉卢雅雨是真心的,他说:您的诗高过了颜延之和谢灵运,高耸在吴山之上。卢诗不及颜谢,以板桥的水平是明了的,但赞誉总要说得高一点。在第三首中,板桥把修禊诗作与《诗经》及杨雄二赋并提,也是明显地高抬了。为什么这样说,据《扬州画舫录》记载,这次虹桥修禊应和之诗编了三百多卷,可具有生命力,能够流传下来的却不多,就是明证。在第四首诗中板桥说:“词客关河千里至,使君风度百年清。”上句颂说修禊的场面,应和者不远千里赶赴扬州赴会,应该说是贴切的,而下句只能说是对卢雅雨的一种美好祝愿。 有些文人,在字里行间是瞧不上官员的。这倒不是因为他们吃不上葡萄便说葡萄酸,而是有些官员也确实摆不上台面。这些官员不但不能为文,甚至也不会讲话。屁大的事,也要抄清了,照着往下念。这种官只靠权势生活,留下了许多笑柄,成为文人创作的素材。板桥是做过官的文人,他体味到即使中了举人,当了进士,做一个好官也不那么容易,不是背过一些子曰诗云、能够写诗填词、写一笔好字,就可以处理好社会上那些纷杂无绪的问题,还有那突然发生的各种事端的。故而,他对官员的理解较一般文人便深了一些,对有文化又有一些儒雅之气的官员就多了一些尊重。如果这些官员再重视文化,看得上文化人,板桥即引为知己。卢雅雨便是其中的一个。 板桥和诗四首,仍意犹未尽。三杯下肚,酒酣耳热,情绪高涨起来,抓过笔再和卢诗。第一首中说道:“才子新诗高白傅。”白傅指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因其故后赠太子太傅,故称白傅。白居易的诗有多高,没念过书的人不清楚,板桥是清楚的。他称参与修禊的人士“新诗高白傅”,显然是过誉了。过誉又怎么样?半醉半醒的板桥就要这样写,以抒胸怀。 板桥的兴头上来,舞之蹈之,为之捧场喝彩的也不止十个八个。一般的人都乐意听好听的话,何况板桥乃性情中人,如今无官一身轻,又在醉意朦胧之中,更无所顾忌了。他又满饮了一大杯,晃了两晃,环顾了一周,扶着大方桌,叉开两脚,站定立稳后,又和了第二首: 莫以青年笑老年,老怀豪宕倍从前。 张筵赌酒还通夕,策马登山直到巅。 落日澄霞江外树,鲜鱼晚饭越中船。 风光可乐须行乐,梅豆青青渐已圆。 (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