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明志
今年1月8日,潍坊首个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项目投入使用。运行半年多以来,日处理能力达200吨的正规回收企业,现在日回收量仅约80吨。(本报今日A6版) 正规回收企业严重“吃不饱”,并非因为市场上餐饮单位产生的餐厨废弃物太少而“没得吃”,恰恰相反,真正原因在于餐厨废弃物太多却“吃不到”。每天从这种供需错位的“剪刀差”里流出去的,不是别的,正是对全社会食品安全和公众身体健康的巨大威胁。 毫不夸张地说,若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的问题不解决,一直挂在嘴边的“食品安全”就是一句空话,也是对市民生活的不负责任。而大部分无害化处理设施闲置和空转,更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所以,如何让正规回收企业“吃得饱”、“吃得好”,必须成为各有关部门的优先任务。 从整治效果较好的高新、奎文两区来看,制度化管理显然很有必要。毕竟,在餐饮单位缺乏配合积极性,行业存在灰色利益链的情况下,寄望于个体的自觉自律,太不现实。由此,只有具备强制性和鲜明具体罚则的制度,才可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在执行层面,也离不开“挑战食品安全就是犯罪”的工作态度和力度,大力推进餐厨废弃物的集中统一收运。 此外,考虑到这条灰色利益链的隐蔽性、复杂化,客观上也要求有关部门摒弃部门壁垒,合力作战,以“地毯式”推进的方式,挤压直至消除其生存、发酵的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