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5版:潍坊新闻·关注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讯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标题导航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潍坊捧回奖牌
2015年08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潍坊捧回奖牌



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召开,杜昌文代表我市领奖并作交流发言
  本报济南讯 8月20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在济南召开,省委书记姜异康,省委副书记、省长郭树清,省政协主席刘伟,省委副书记龚正等出席会议。我市作为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在大会上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市委书记杜昌文代表我市上台领取全国文明城市奖牌并作大会交流发言,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初宝杰代表我市上台领取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奖牌,副市长王桂英出席会议。
  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代表,杜昌文作大会交流发言。他说,潍坊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走过了十年的奋斗历程,十年来,我们始终把文明创建作为引领科学发展的抓手,使文明创建成为凝魂聚气、敦风化俗、造福百姓的过程。在十年的创建进程中,我们坚持做到了四条。一是突出价值引领。把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明创建的灵魂,让核心价值观植入人们心灵。着眼外化于行,持续开展“修身律己做文明人”系列活动,促进文明养成。把志愿服务作为道德实践的舞台,健全注册、引导、激励机制,组建志愿服务协调中心,志愿服务精神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着力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育苗工程,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学习、自由发展、健康成长。二是注重以文化人。注重发挥文化引导人、感染人、塑造人的作用,深入实施七大惠民工程。培育群众文化品牌50多个,潍坊市被列入全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结合建设国家级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实施“乡村记忆”工程,融入文化创意产业,着力打造“中国画都”。三是聚焦民生需求。把老百姓的需求作为文明创建的着力点,每年都通过民意调查,列出一批民生实事,作为创建工作重点。全市80%多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事业,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全省领先,社会事业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大力推进河道治理和城市绿化,进一步彰显了“绿染四季、花满全城、水润潍州”的城市风貌。为了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投资20多亿元,在全国率先整建制达到国家新的饮水安全标准。为了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食品,全力建设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为了让老百姓呼吸清新的空气,扎实开展“三八六”环保行动。为了让老百姓出行更方便,全市建成自行车绿道1100多公里,投放公共自行车5万多辆,公共自行车交通形成网络。为了让老百姓生活环境更清洁,全域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为了让“上班族”家长更放心,建成“四点半学校”534处,实现了学生照护从学校到社区到家庭的无缝对接。四是强化制度保障。着眼推进文明创建的长效化、常态化,以法治思维引领文明创建,从城市管理到市民言行举止,做到有章可循。建立制度,形成凡事有人干、有人管、有人监督的全方位创建格局。将文明创建的评判权交给了市民,通过建立市民巡访、群众评议制度,及时发现问题、有效解决问题,持续巩固扩大文明创建成果。并把创城工作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引导和推动文明创建深入持久扎实地开展。
  据悉,在此次表彰大会上,我市寒亭区、昌邑市、昌乐县被表彰为省级文明县(市区);坊子区、安丘市被表彰为省级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县(市区);奎文区、潍城区、坊子区、寒亭区被表彰为第四届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县(市区);寿光市和昌邑市作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寒亭区作为省级文明县市区代表参加了会议。
      (记者 孙克义)
城市建设工作
  生态环境改善
公共设施优化

  我市在统筹发展战略布局中,提出进一步强化水生态文明、交通和能源基础支撑,坚持生态优先理念,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我市坚持铁腕治污,刚性减排,随着“三八六”环保行动的深入开展,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
  整洁优美的卫生环境,代表着城市形象、彰显城市文明,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良好助推剂,更是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载体。近日,奎文区东关街道李家街社区对辖区北下河附近的垃圾进行了集中清理。这是奎文区今年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带来的变化。我市全域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我市大力改善民生,积极开展办实事暖民心活动。2014年开展了“十佳十差街巷评选活动”,推动了市政府对较差街巷进行维修改造,方便了市民出行。自从城区有了公共自行车,家住奎文区丹桂里小区的许女士上班就省事多了。目前,城区公共自行车共30000辆,全市52080辆,公共自行车交通形成网络。全市建成自行车绿道1100多公里,市民出行更方便。
  8月20日,潍城区南关街道人民商城社区里,15位社区居民正在跳舞。“我们天天来跳舞,社区有这么个好地方,还有专业人士指导。”舞蹈队队长杨凯伟说。“我们协同专业的培训机构,创建了‘缤纷家园’综合培训实践基地,满足老年、中青年、妇女儿童的不同精神需求。”该社区负责人说。据了解,我市投入120多亿元建设了1200多个社区文化中心,让百姓享受到“15分钟文化圈”。
  社区志愿服务
引领良好风尚

  我市重视抓社区志愿服务,在全市社区推广“小社区、大服务”志愿服务模式,以社区居民互帮互助的形式,加强社区管理工作。树立打造了“潍坊义工”、“鸢都义工”、“雷锋车队”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扩大了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如今,各类特色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我市城市文明一景。
  由于部分高校已经开学,8月20日上午10时许,潍坊汽车总站售票大厅返校的学生陆续增多。“您好,候车室请往这边走”、“我们帮您把行李送过去”……一群身披红色绶带的志愿者正在帮乘客拎行李、引路。
  据潍坊汽车总站副站长胡俊霞介绍,该车站的每位工作人员都是志愿服务者,只要乘客需要帮助,他们都会无偿提供服务。
  近日,“爱满奎文”青年法律志愿者来到奎文区大虞街道红旗社区,为居民开展法律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潍城区南关街道人民商城社区正能量志愿者团,为辖区内70岁以上老人发放“爱心韭菜”。据了解,正能量志愿者团现有注册志愿者300余人,按照不同社会领域分为7支服务队伍,包含多种社会体系,以“社工理念”为指导,面向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进城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广泛开展公益援助活动。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人文关怀为主题,以创新志愿服务工作体制机制为着力点,以开展志愿服务项目活动为载体,普及“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着力完善志愿服务体系,着力建立志愿服务社会化运作模式,使更多的志愿者成为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
  开设道德讲堂
提升市民素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文化生活和精神需求更加多样化,诚信缺失、信仰缺乏、道德失范等社会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我市通过发挥政府引领、道德示范、文化浸润的力量,影响和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带动提升城市文明水平。
  创城期间,我市开设了儒学讲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深刻诠释和解读,让广大干部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儒学经典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通过这个载体,为社会营造出“积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的良好风气,不断提升市民文化素质。今年,我市各个社区继续开设了儒学大课堂,通过传统文化来弘扬社会道德,提升居民素质。
  8月15日,奎文区东关街道中学街社区工作人员及部分社区居民在社区儒学讲堂举办了以“孝”为主题的活动。不少社区居民互相结成帮扶对子,一起孝敬老人。“父母老了,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的给予,更多的是精神的陪伴,我们一定要常回家看看。”中学街社区工作人员王建英说。“在衣食无忧的年代,我们更应该关心自己的父母,特别是我们这个年纪,更能体会父母那无私的爱,奉献的心。”中学街社区工作人员戴维敏说。
  据了解,目前,全市城乡社区都建立了善行义举四德榜,特别是“潍坊好人之星”的评选活动,在全社会树立了道德楷模,为全社会文明素养的提升树立了标杆。
  我市充分发挥文化浸润的影响作用,认真做好“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各主要交通路口、广场、公园等场所新设“讲文明树新风”户外公益广告宣传设施,建成公益广告宣传主题广场、公园等。

  德育三位一体
增强爱国情怀

  我市注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起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体系。为促进社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衔接,弘扬和培育广大青少年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增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爱国主义情怀,我市各街道、社区组织青少年、小志愿们,收看爱国教育片,拜访抗战老兵,听老人们讲抗战故事。
  8月20日上午11时许,记者来到奎文区广文街道中上虞社区服务中心,孩子们正在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大阅兵》和爱国电影《地道战》。14岁的王荣超看完大阅兵视频后说:“特别震撼,觉得作为中国人很自豪。”
  8月17日上午9时许,中上虞社区还组织辖区小志愿者看望了88岁高龄的老兵冯启盛,听老人讲当年的抗战历史。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抗战故事仿佛把大家带到了当年那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小志愿者们听得津津有味,对老兵的尊敬和敬佩油然而生,无不为身边有如此英勇的老兵爷爷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除了中上虞社区,奎文区广文街道东上虞社区也利用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辖区内青少年观看了纪录片《力量》。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段段荡气回肠的英雄事迹,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青少年。孩子们真切地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纷纷表示要珍惜大好时光,刻苦学习,以报效祖国。
 文/本报记者 齐英华 刘燕
 图/本报记者 张驰(署名除外)
国字号荣誉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

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

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

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

全国文明城市等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