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日迈入初秋,气温忽冷忽热,稍不留神,胃肠道疾病就会悄然而至,患者多表现为食欲不振、呃逆、恶心、反酸、腹泻、腹痛、腹胀、畏寒、发热等。初秋时节,为什么会导致胃肠道再疾病高发呢? 青州南山医院中医胃肠专家指出,秋季气温突然下降,受到寒冷的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会受到干扰,受其支配的胃肠道的正常运作规律被打乱,消化液分泌失调,这就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或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患者会出现反酸、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气温突然下降可引起胃肠道黏膜血管的收缩,导致胃肠道黏膜缺血缺氧,相应的营养供应会减少,胃肠道的黏膜防御屏障遭到破坏,加上食物的刺激,很容易导致各种急慢性胃肠炎、溃疡病的发生。 而初秋温差比较大,早晚凉风习习,中午气温较高,胃肠道不能适应这种快速的冷热交替,抵抗力下降,消化功能和胃肠道的抗病能力同样会减弱,会出现大便稀烂、大便次数增多等秋季腹泻症状。 青州南山医院的医生劝告市民,避免胃肠道疾病复发或加重,应以预防为主,尤其要注意腹部的保暖,并且谨记慎用药物,如激素、阿司匹林、保泰松等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保持心情愉快,戒烟酒,忌食生冷肥甘及过硬、刺激性食物。避免暴饮暴食或饥饱失调等不良习惯。劳逸结合,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注重食疗,经常用薏米、山药、大枣、茯苓、芡实等煮粥吃,可以健脾补气、强身健体。胡椒猪肚汤则适合平时阳虚怕冷的胃病患者。 纪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