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要闻时讯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近两年来,青州市公安局以保民平安、服务百姓、促进和谐为己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治安防控体系与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新路子,做细、做实公共安全监管、信息诈骗打防、“移动卫士通”防盗、执法公开、“蓝猫护童”5大民生警务,助力平安青州、和谐青州建设,消除群众不满意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切实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幸福就在眼前。
“四化”监管体系 构建管理新常态 针对当前公共安全监管的严峻形势,2015年以来,青州市公安局坚持科学管理、问题导向,注重基础支撑、源头治理,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投资100万元自主研发了青州市公共安全智能监管平台。 该平台设置门户管理、基础信息、安全监管、数据应用、工作量化、运行维护管理6大系统共38个模块,将道路交通、消防、危爆物品、易制毒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公共安全监管工作全部纳入,形成了监管对象户籍化、监管研判智能化、监管模式流程化、监管机制常态化的“四化”公共安全常态监管体系,实现了底数清、方位清、隐患清、情况清、标准清、处罚清和责任清的“七清”目标。自平台运行以来,全局已录入场所21467处、重点车辆32030辆、重点驾驶人3161名、PGIS地图标注场所17639处,发现整改各类消防安全隐患12334处。 据了解,公共安全智能监管平台还设置了公共安全监管过程中的262个执法要点和执法时间节点,通过平台对监管对象的监管周期、监管内容、隐患处置等自动提醒,督促民警开展有针对性工作。同时,系统对监管对象在监管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类型、隐患数量、整改情况按照模型进行自动统计分析。民警还可通过图表清晰了解到隐患的数量、种类,以大数据分析为导向提出针对性措施。
反信息诈骗中心 捂好百姓“钱袋子” 2015年6月19日,山东省首家反信息诈骗中心在青州市公安局成立。为最大程度打击犯罪,青州市公安局在该中心开设了3293456专线,与指挥中心110实现联动接警,利用三方通话功能,快速提供信息诈骗犯罪相关的咨询、报警等服务,帮助群众识破骗局、避免上当受骗,并指导受害人到派出所报案。该中心成立一个多月来,共接群众来电550余人次,民警直接劝阻15人避免被骗汇款18.5万元,帮助22名群众拦截被骗资金25万余元。 工作中,青州市公安局把防止受害人资金流失作为第一前置条件,联合中国人民银行青州支行下发《关于建立快速处置信息诈骗涉案账户应急联络机制的通知》,制定《青州市信息诈骗嫌疑人涉案账户应急处置办法》,主动与软件开发公司建立合作研发基地,引进网银封锁平台系统,实现快速锁定涉案银行账号,限制其一定时间段内的转账、提现功能。并积极协调银行部门,查询涉案犯罪嫌疑人银行卡的相关信息,及时冻结涉案银行的账户。同时,引进打击信息诈骗犯罪自动追呼系统,瘫痪其通讯功能。 移动卫士通 撑起“两车”安全伞 为破解全市电动车、摩托车被盗警情居高不下、占整个侵财案件近26%的难题,青州市公安局启动电动车、摩托车“移动卫士通”物联网防盗工程,采取免费安装“移动卫士通”终端设备的办法,尝试解决广大市民普遍关注的这一难题。 据了解,电动车、摩托车“移动卫士通”物联网防盗工程功能强大,具有震动报警、断电报警、定位查询、轨迹回放等功能。车辆安装设备后,一旦发生异常移动(即不通过钥匙开启)、震动、断电、位移、被盗等异常情况,系统会立即自动发送报警信息到用户手机和防控平台,用户只需每月支付2.5元的通信费用,便可享受以上服务。 青州市政府把这项工程列为2014年15件民生实事之一,由市财政先期出资500万元,本着群众自愿原则,为电动车、摩托车用户免费安装。截至目前,全市已实名登记采集2.7万辆电动车信息,安装“移动卫士通”2.2万辆。电动车、摩托车“移动卫士通”物联网防盗工程的启动,给青州百姓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为全市电动车、摩托车撑起了一把“安全伞”。
执法公开 群众办事放心又舒心 今年以来,青州市公安局把执法公开作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和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抓手,自主研发了青州市公安局执法办案公开系统,将执法内容直接面向社会公开。截至目前,共接受查询1500余次。 执法办案公开系统集成多媒体技术,人机对话界面方便快捷、后台管理简单易行。青州市公安局通过安装在基层派出所、局服务大厅、受立案监督管理中心等单位的前端查询机,以及互联网门户网站,具体实现案件查询、办案程序查询、法律法规查询、法律服务和意见反馈5大功能。 报警人、被(受)害人、犯罪(违法)嫌疑人本人及其家属可凭姓名、身份证号码、短信验证码“三码合一”自主查询相关案件的进度和状态以及公安机关应当告知的内容等。同时,系统还将对公安机关办理案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执法办案程序进行公开,群众可直接点击查看浏览法律全文或输入关键字查询相关规定。同时该局还建立了义工律师信息库,系统中涵盖全市60余名律师个人基本信息,群众可通过前端查询机自主查询和选择法律帮助。
蓝猫护童 助力孩童健康成长 由青州市公安局民警自发组织的“蓝猫”系列志愿者团队自2014年3月成立以来,着眼于服务广大青少年成长、成才需要,积极开展“蓝猫护童1+1”“蓝猫关爱成长1+1”“蓝猫阳光青春1+1”“蓝猫法制进校园”等志愿活动20余次,志愿者人数已从最初的34人增加到了200余人,所帮扶的对象涉及小学到大学的在校生2万余人,以“小手拉大手”方式推进辐射式全社会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取得了可喜成绩。 谈及“蓝猫”品牌及所产生的“蓝猫”关爱效应,青州市公安局警察公共关系中心主任王新爱说,当初策划深度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我们集思广益选了受到孩子喜欢的“蓝猫”作为标志,形成了“蓝猫护童1+1”关爱活动方案。从最初的“蓝猫护童1+1”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到目前与高校形成的共建活动,我们对活动进行了深层次的再研究、再论证,阳光照在每个孩子的脸上,欢笑在民警、孩子和老师中传递。我们的“蓝猫”关爱团队像春风一样正拂过青州大地,温暖着每个人的心。 本报通讯员 张新平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