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风筝之爱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讯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标题导航
爷仨挤一张床睡,夏天像火炉
2015年08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爷仨挤一张床睡,夏天像火炉



青州的刘云龙考上大学,懂事的他盼自强自立减轻父亲负担
  斑驳的木门、残破的院落、昏暗的房间、掉漆的书桌、木板搭起的破床……8月22日,当记者来到青州市庙子镇南后峪村刘云龙家时,不禁因眼前的一幕而鼻子发酸。今年19岁的刘云龙以596分的成绩被西安科技大学电子机械工程专业录取,给这个贫困的家庭带来了曙光和惊喜,一年高达7000元的学杂费却又将这丝曙光挡在门外,因为对他们而言,连去学校的路费甚至都是问题。但乐观的刘云龙不抱怨不放弃,他相信他不但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念完大学,还能帮父亲供养弟弟。

  家里一贫如洗
连板凳都没有

  8月22日上午10时许,记者跟随潍坊爱心义工来到青州市庙子镇南后峪村的刘云龙家时,他早已等候在大门外。穿过斑驳的木门,记者眼前的院子可以用残破不堪来形容。进入屋内,昏暗的光线让人有些不适应,空荡荡的房间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甚至连个板凳都没有,只在墙边竖着一些木头。刘云龙说,家里没有衣橱,这些木头是横在屋顶用来存放衣服等杂物的。
  记者来到里屋,光线更加昏暗,在靠近窗户的位置有一张书桌,早已掉漆,桌子上凌乱地摆着一些书籍,这是刘云龙和弟弟平时学习的地方。桌子的对面是一张床,用木板搭起来的,床两侧乱糟糟地放着一些衣物,只在中间留点睡觉的地儿。刘云龙说,家里只有这一张床,平时就父亲一个人睡,但是寒暑假或者周末,他和弟弟回家后,他们爷仨就挤在这一张床上。冬天好说,三个人挤在一起还能取暖;夏天确实不好受,躺在床上就跟躺在火炉里一样,根本睡不着觉,他们爷仨基本上都是后半夜才能睡着。
  看到记者一行人只能站着,刘云龙的父亲刘世奎显得有些局促不安。这个家里有3个孩子,大女儿已经出嫁,平时不怎么回来;二儿子刘云龙今年刚考上大学,小儿子刘云鹤马上要上高二。如今,只有大女儿不太用刘世奎操心了,两个还在上学的儿子让今年已经68岁的他感觉肩上的担子特别沉重。
  刘世奎说,很早之前,他就暗自立誓,家里什么家具都不置办,先全力供两个孩子上学。再说两个孩子平时也不怎么在家,置办了家具也没用。

  母亲走丢多年
他军校梦破碎

  刘云龙告诉记者,他的母亲精神不是很好,经常犯病,他上初一那年,母亲走丢了,至今没有找回来。大姐一直在外面打工,如今有了自己的家。父亲刘世奎的身体不是特别好,平时在劳务市场里打打零工,有时候有活儿干,有时候没活儿干,收入不稳定。弟弟还小,再加上他们爷仨的户口都不在村里,没法享受相关补助政策,家庭条件十分困苦。
  尽管从小过的是苦日子,但是刘云龙的性格十分开朗,谈吐也自信大方。只是在谈到今年的高考时,19岁的刘云龙难掩失落。第一个原因是,他高考发挥得并不理想,平时的模拟考试,他的成绩一直维持在630分左右,而高考的分数比这少了30分。另一个原因就是,刘云龙一直以来考军校的愿望落空了。考军校是他从小的梦想,他认为这样不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家里的负担,而且可以使自己得到很大锻炼。最重要的是军校毕业以后的出路比较好,这对他们这个一直在贫苦中挣扎的家庭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但是由于母亲走丢,至今下落不明、生死未知,刘云龙根本无法通过政审,军校也就成了他遥不可及的梦。而走丢的母亲,也是他心中不可磨灭的痛。
  对于这些,刘云龙从来没有怨天尤人。他告诉记者,虽然不能上梦想的军校,但是能上大学,就有改变命运的机会,他们这个家就有希望。接到西安科技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他们父子三人激动得一宿都没睡好,还破天荒地去小卖店买了几瓶啤酒,炒了个酸辣土豆丝,好好庆祝了一番。

  建筑工地打工
回家躺好几天

  刘云龙大学的学费并不算特别高,一年是4500元。不过,住宿费、被褥费、军训服等一些杂七杂八的费用加起来,他需要准备近7000元钱。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第二天,父亲刘世奎罕见地没有去劳务市场打工,一大早就起来去给儿子借钱凑学费,把能借出钱来的亲戚全都借了个遍,总算凑了一些。
  刘云龙开玩笑地说,他得知自己真的被西安科技大学录取时,第一反应不是学费去哪里凑,而是那么远路程的路费该怎么办。因此,高考后他也一直没闲着,在一个建筑工地上干小工,每天能赚80元钱。后来,因为开学需要一些手续,父亲不知道怎么办理,他才回了家。由于一直都在上学,头一次干体力活的刘云龙是凭着一口气坚持到最后的,回家还躺了好几天。
  经过一家人的努力,如今刘云龙的学费和路费终于凑得差不多了。在和记者交流的过程中,他的脸上始终挂着自信的笑容,他说事在人为,困难再多也不会把坚强的人给击倒。
  不过,父亲刘世奎却没儿子这么乐观,毕竟为了第一年的学费,就已经把能借的亲戚朋友给借遍了,单凭他的能力,短时间内很难把这些债还上,明年再想跟亲戚借钱,开口就难了。况且,目前只是勉强凑出来了学费和路费,儿子的生活费依旧没着落,这让他寝食难安。
  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懂事的刘云龙选择了电子机械工程专业,因为他觉得这个专业就业前景不错。对他来说,大学毕业以后赶紧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帮助已经日渐年迈的父亲减轻负担是最迫切的。
  努力拿奖学金
靠自己念大学

  刘云龙说,父亲能把他供到上大学且帮他凑齐了第一年的学费,已经特别不容易了。如今,他已长大成人,以后的路要自己走,不能再要求父亲帮他太多。他希望靠自己的能力,把大学念下来。“首先,我要努力拿到奖学金,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明年的学费就有着落了。”刘云龙说,他希望能在课余时间多做几份兼职,挣一部分生活费,这样不但可以不花家里的钱,说不定还能帮家里补贴一些,减轻父亲的负担。刘云龙知道做到这一切并不容易,但是他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心理准备。
  当记者问到对大学生活还有什么期望时,刘云龙说如果还有精力,希望能加入学校的志愿者组织。这些年,他和弟弟受到了不少社会好心人的帮助,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有好心人向他们伸出援手,“如果不是那些好心人的帮助,我不会是现在的样子,说不定早就辍学,成为自卑自闭的人。”刘云龙说,他希望能从大学开始锻炼自己,以后也成为一个热心公益,能给他人提供帮助的人。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由市文明办、潍坊晚报及潍坊爱心义工共同打造的“风筝之爱 2015暑期爱心助学圆梦大型公益活动”恳请更多有社会责任感和爱心的人参与到助学圆梦活动中来,为寒门学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公益电话:8196199。刘云龙的中国建设银行账户:*******************,开户人:刘云龙。
 文/图 本报记者 赵春晖
◎相关新闻
报道发出第一天 洪坤收到一万六
  本报讯 8月25日,本报以《为凑学费,一老一少上山摘桃》为题报道了青州市王坟镇天井峪村19岁的洪坤在父亲、爷爷相继去世,母亲改嫁后,和奶奶相依为命,靠卖桃子攒学费一事。爱心涌动如潮,25日当天,洪坤收到的爱心款就达到16200元。
  8月25日上午9时许,洪坤收到了第一笔爱心款,一位匿名的好心人给他汇来1500元。此后,洪坤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短信是有现金入账,电话是好心人的关怀和鼓励。更让他感动的是,一位好心人一次性给他打了1万元。截至记者发稿,洪坤的银行卡里共收到16200元爱心款。这对他来说,是个天文数字,更是沉甸甸的爱。
  这些还不是全部,从当天上午8时到下午6时,本报的公益电话也一直在响。好心人有的想要洪坤的电话,进一步了解情况;有的想对洪坤大学四年进行持续帮助;有的询问洪坤的身高、体重,想给这个懂事的孩子买件新衣服……
  每收到一笔爱心款,洪坤都会跟记者说一下,希望表达对好心人的感谢。“今天我的内心被爱的潮水一次次温暖,有些过意不去,又久久感动。”洪坤发信息告诉记者,“我会带着这份温暖走过大学时光,努力学习,让自己强大起来,将来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记者 李早花)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