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装备方队严苛训练细节曝光 摩托车礼宾方队首次护卫抗战老兵 9月3日阅兵,首次亮相的新型武器将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而记者从装备方队指挥部了解到,装备方队众多的荣誉功勋部队、精确到小数点的训练标准,也让人们十分期待。另外,此次阅兵,摩托车礼宾方队45名队员将驾驶国产摩托车护卫300余名抗战老兵、支前模范及英烈子女代表率先通过天安门;百余名从全军各部队选拔的女兵演奏员将参加演奏。这些都是我国阅兵史上的首次。 摩托车礼宾方队 将护卫抗战老兵 “摩托车礼宾方队护卫抗战老同志在我国阅兵史上尚属首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摩托车礼宾方队负责人吴万涛大校说。 走进摩托车礼宾方队,一面“手套墙”格外醒目。56只磨损不堪的手套按照受阅队形整齐排列。“这里只留下部分队员奋斗的印记,之前,甚至有的人含着眼泪离开了方队。”方队领导王继勇告诉记者。 从普通一兵到礼宾方队一员,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不仅身高超过一米八,体形五官匀称,政治素质过硬,还要经历大半年的紧张训练,若中途考核不过关就要被淘汰。翻看礼宾方队的训练计划,他们先后完成了4个模块、32项课目的系统训练,单人参训时间2000余小时,行程超过3万公里,通过开展量化评比和争先创优活动,进一步激发队员们刻苦训练的信心与热情。 转速表改数字式 摩托车礼宾方队与之前相比有着本质差别。“护卫外国元首一般只需11车,车速近百公里,大家习惯了行云流水般的行车感觉,而这次同时上场45车,车速仅10公里,给我们提出了很大挑战。”礼宾方队负责人吴万涛说。 为解决“低速难驾控,队形难保持”两大难题,他们联系车辆厂家,将转速表由指针式改为数字式,便于调控车速;调整车辆电脑控制系统,保证怠速行驶不熄火;降低轮胎气压,增大触地面积增强稳定性;突出骑线行驶和过独木桥训练,人均每天低速行驶不少于5公里,在队员头盔上标注记号练对正,在反复体验中提高低速平稳驾车的能力。 武器装备方阵 将是展示导弹型号和枚数最多的一次 武器装备展示是历次阅兵的焦点,导弹装备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这次阅兵是同时展示导弹装备型号最多、枚数最多的一次,将涵盖远中近、核常新等不同梯次的导弹武器。 除了备受关注的导弹装备,这次阅兵的各种参阅力量都十分齐全。无论是陆海空二炮武警等军种部队,还是装甲兵、空降兵、防空兵等兵种专业部队,无论是坦克、火炮、导弹等战斗装备,还是雷达、通信、后勤等保障装备,都将在这次阅兵中进行全景式展示。 10个英模方队是本次阅兵的一大亮点,而在装备方队,也有众多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经受过战火的洗礼,传统积淀非常深厚的荣誉功勋部队。像叶挺独立团、秋收起义红二团、万岁军等部队更是在抗战中屡立战功。 据统计,受阅部队共荣立集体三等功52次,集体二等功32次,集体一等功26次。 训练时间和距离精确到小数点后位置 针对训练中单靠人工评判误差大、时效低的情况,本次阅兵训练研发出车辆计时测速、排面可视标齐以及北斗定位考核系统,训练时间和距离精确到小数点位置。 魏晓峰是核导弹第一方队基准车驾驶员。考核标准规定,200米等速驾驶时间在72秒,误差在±0.3秒内就算合格,魏晓峰给自己定的标准是±0.1秒,但他的师傅、班长张怀瑜给他定的标准却是±0.05秒。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两人认真地向其他教练员请教驾驶技巧,每次训练结束都要分析成绩。最终,两人达到自己的目标。 丁辉、郭建川、曹来群是坦克方队三辆引导车的驾驶员,被官兵们戏称为“铁三角”,作为整个方队的主心骨,三名驾驶员自主研发了“单车综合驾驶训练系统”,将车队的速度误差精确到0.03秒,前后距离控制在12.5厘米以内,骑线偏差控制在了肉眼难以识别的2.5厘米范围内。 “瞪眼王”57分24秒不眨眼创方队纪录 海军舰空导弹方队的乘载员付军患有沙眼,达不到40秒不眨眼的标准。为了克服难关,每次列队训练,付军都坚持站在顶风向阳的位置,经过一个多月的坚持,付军最终挑战自己成功,他以57分24秒不眨眼的成绩,创造了方队新纪录,被战友称为“瞪眼王”。 但是,参阅官兵需要克服的困难不只是身体素质上的挑战,还有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 面临退伍转业的陈荣华以总分第一的成绩通过阅兵训练选拔,然而就在此时,他却得到父亲因癌症去世和双胞胎孩子夭折的消息。作为长子的他,请了4天假回家处理好后事,强忍泪水和悲痛,又匆匆赶回来训练,最终成为方队一僚车驾驶员,这背后是他与妻子的一个约定:“要为阅兵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阅兵台 我军阅兵史上首次动用重装备运输车 在阅兵中,总后某汽车团的重装备运输分队承担投送受阅装备的任务。这既是该分队首次参加阅兵保障任务,也是我军阅兵史上首次动用重装备运输车。 “虽然我们不能像受阅方队那样,在天安门接受习主席和祖国、人民的检阅,但我们也是在接受另一种检阅,就是检阅我们分队遂行运输保障的能力,就是检阅我们官兵的作风纪律精神风采。”分队思想动员会上,该团政治处副主任林晓伟这样说道。 分队组织骨干力量,对参加任务的全部车辆进行逐台逐部件地全面检查保养。“每台车有180多个零部件,哪一个部件出了情况,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直接影响运输的安全和受阅效果,所以必须严查细抠,全面过‘筛子’,把潜在隐患找出来。”该团参谋长万立军说。 不带隐患上路,不让故障过夜,一切问题归零。分队领导立下军令状,和每一台车的驾驶人员层层签订了责任书,对每台车辆都完善了档案资料,建立了数据库,落实了每日车辆检查整治登记制度。8月份,共发现排查各类问题隐患100余次。 军乐团 百名女兵首次加入 在胜利日阅兵中,一支由1000多名官兵组成的联合军乐团将以全新阵容亮相。 这次联合军乐团将着陆海空三军军装,分别佩戴为抗战庆典专门设计的徽标出现在世人面前。“这次有100余名女兵演奏员参加演奏,新中国成立以来这是首次。”联合军乐团团长邹锐说。 庆典中,联合军乐团是入场最早、站立持续时间最长的队伍,而且始终站在天安门城楼正对面的国旗下,全程处于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中外观礼嘉宾的直接注视之下。“这就要求女兵演奏员和男兵演奏员要有一样的标准。立正持续站立至少3小时,持续演奏两小时以上,我们平时训练中站立普遍达到4小时。”联合军乐团副团长、总指挥张海峰说,他们每天进行站立训练,有时地面温度达50℃。女兵演奏员,脸上、脖子、胳膊等暴露在阳光下的部位晒得黝黑。 将演奏30首乐曲 在整个阅兵庆典过程中,联合军乐团将演奏30首乐曲。 一是合唱伴奏,会前奏唱5首歌曲,仪式和检阅奏唱3首歌曲;二是阅兵演奏,包括《分列式进行曲》等22首乐曲。 “用抗战音乐烘托庄严神圣的庆典氛围,进一步突出阅兵主题。根据天安门广场的音场特点,我们对这次演奏的28首乐曲进行了重新编配,这是自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创作。”联合军乐团创作室主任王和声说。 “力求使经典乐曲融入新的元素,富于时代气息,进一步突出阅兵主题,用嘹亮、豪迈、坚定的音乐迎接检阅,展示大国风范。”王和声说。 本报综合新华社等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