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于朋在创作墙绘。 |
|

|
|
小伙于朋和朋友在拆迁废墟上墙绘,很少有人来欣赏却热情不减 画画之人对于画纸要求都是极高的,而对于潍城区齐家庄小区的于朋来说,墙壁是他目前最喜欢的画布。为了找到合适的墙壁,他每天骑着车子到周边的村子里转悠,终于在一片拆迁废墟中发现了“新大陆”。整个暑假,21岁的于朋就在残砖破瓦之中进行创作,日晒雨淋、蚊虫叮咬都没关系,作品很少有人看到也没有关系,“能做自己喜欢的事,那些苦啊累啊,都不值一提。”8月28日,于朋说,他希望可以用自己的墙绘作品,将一些“广告墙”美化起来。 别人眼中的废墟 成了艺术创作园 28日,记者跟随于朋来到潍城区友爱路与玉清西街路口附近。沿着蜿蜒的土路,来到一片被玉米地和杂草包围的废墟,这是房屋拆迁留下的。记者看到,一堵一人多高的断墙已经被涂黑,墙壁中央的位置上画有一个色彩明艳、栩栩如生的龙头,龙头两侧则是一串各具特色的脸谱。在这堵墙的另一面上已经画好了一个巨型手掌和一只大嘴鸟,旁边一堵稍矮的墙上则是一幅临摹的梵高作品《星空》。 于朋说,在别人眼里这里是废墟,但在他眼里却是艺术创作园区。 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创作园区,于朋放暑假后每天骑着车子转悠,第一次选了潍城区政府附近的一块空地,但是后来发现不合适,又在安顺广场附近找了一个地方,画了几下后发现材质不适合,最后才发现了这个好地方。 起初村民老盘问 如今经常来观看 “这幅作品我们四五个人画了半个多月,脸谱的眼睛还没有画完,还得一周才能全部完成。”说着于朋从墙角找出存放的画笔和染料盒,准备继续绘画。 由于没有遮挡物,太阳照耀下,人站一会儿就浑身冒汗,于朋黝黑的脸上很快挂满了汗珠。“放暑假回来时,我还挺白的,在这里画了半个多月,晒成‘黑人’了。”因为肤色变黑,于朋没少被朋友“开玩笑”。 于朋说,来这里画画的都是他的朋友,大家平时都在外面上学,暑假回来之后有了一起墙绘的想法。不过由于各有事情要忙,所以谁有空谁就过来画。“我几乎每天都过来,最热的时候,来了之后把上衣脱下来往头上一包就开始画,一画就是四五个小时。”虽然要忍受高温和蚊虫叮咬,但因为是喜欢的事情,于朋说,他从没觉得苦。 “我们刚开始在这里画画的时候,来地里干农活的村民对我们防备心很重,盘问的也比较多,后来大家熟悉了,他们还经常站在一旁观看。”于朋说。 从小就喜欢画画 曾追求刺激涂鸦 于朋说,他从小就喜欢画画,从去年冬天开始,他不再局限在画板上。“起初我玩喷漆涂鸦,那时是追求刺激,越不被允许、不被认同,越想尝试。”于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城市中有不少墙壁被涂成了“广告墙”,于朋进行墙绘的初衷就是想美化广告墙,后来发现并非所有墙壁都适合墙绘,于是转而找拆迁废墟进行创作。“虽然这些作品很少有人看到,说不定哪天会被拆,但这段付出汗水的经历会永远留在心里。”于朋看着作品,眼神中流露出不舍。文/图 本报记者 窦圆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