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70大阅兵·纪念胜利 |
第03版
70大阅兵·秋点三军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上,抗日英烈、国民党中将副军长郑作民之子85岁的郑师玄在抗日英烈子女代表队中接受了检阅,他是我市唯一一名作为抗日英烈子女前往北京参加抗战70周年阅兵式的老人。当天,参加完阅兵式的郑师玄激动地说:“这份荣耀来自父亲,带着父亲的荣耀参加阅兵式是我的荣幸,也是我的责任。” 经过天安门时 他激动得流泪 3日上午10时,紧随抗战老兵接受检阅的是抗日英雄子女代表队,抗日英烈、国民党中将副军长郑作民之子、潍北农场离休干部85岁的郑师玄身穿紫色汉服衫,乘坐15号阅兵车经过天安门广场。 当天下午2时许,记者电话联系上了郑师玄。谈起当天上午的阅兵,老人言语中仍然透露着兴奋。“从没想过自己能到天安门广场参加阅兵式,这份荣耀来自父亲,带着父亲的荣耀参加阅兵式是我的荣幸,也是我的责任。”郑师玄说。 郑师玄告诉记者,当天早上5时左右他就起床开始准备,8时许,统一乘车进入阅兵场地等候。 “曾设想过无数种参加阅兵的场景,当身处其中感受到祖国越来越强大,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郑师玄说,阅兵开始后,他坐在敞篷车里特别激动,当敞篷车开过天安门广场时,他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我市唯一参阅 抗日英烈子女 “自从接到通知,我就在做准备。”郑师玄说,今年6月份接到湖南省新田县武装部的电话,邀请他作为抗日英烈子女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的阅兵式。 考虑到他的年龄比较大,民政部门特意安排了他的儿子郑健陪同。按照统一安排,8月20日,他们前往北京。23日,他乘坐敞篷车参加了预演。之后就是在酒店调理身体,等候9月3日正式阅兵。郑师玄是我市唯一一位作为抗日英烈子女前往北京参加阅兵式的老人。 由于父亲郑作民在战场阵亡,祖母不愿意郑师玄再当兵,然而作为抗日英雄的后代,郑师玄还是选择了从军。自1949年9月,郑师玄先后在青岛、北京、烟台等地海军服役。1964年,从部队退伍后调到潍北农场工作。1990年离休。 本报记者 刘燕
关于父亲 “能代表父亲参加阅兵,我特别自豪,是国家对父亲抗日事迹的肯定。”郑师玄说,他的父亲郑作民1902年出生于湖南省新田县高山乡高山村。1924年5月,进入黄埔军校读书,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先后参加两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平定刘震寰、杨希闵叛乱。 由于年龄不大当时对父亲的事了解不多,父亲去世后,郑师玄才从母亲和祖母那里知道更多。1939年11月,日军攻占了昆仑关,其父亲时任第2军副军长兼任第9师师长,奉命率部开赴昆仑关前线。“出发之前,他把我们送回湖南老家,还让我母亲改嫁。他写了一封遗书,立下了‘好男儿不惜战死沙场’的宏愿。”郑师玄说,没有想到,父亲真的没回来。 “父亲的尸体埋在战场,找了很久都没找到,最后发现时已长了蛆。”郑师玄说,1940年2月,父亲在完成阻击任务后率部撤退途中不幸中炮阵亡。 郑作民牺牲后,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中将。蒋介石题词:“马革裹尸还万里,虎贲英烈壮千秋。”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追悼大会,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分别题写挽词“尽忠报国”“取义成仁”“为国捐躯”。1986年,国家民政部颁发烈士证,追认郑作民为革命烈士。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