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件事我从小学时开始一直做到现在,就是包书皮。与一眼看到书的俊美封面相比,我更愿意把她们护起来,每隔一段时间拆开书皮静静欣赏…… 相信很多70后80后对用挂历纸包书皮并不陌生,但是随着挂历销声匿迹,家里的挂历纸也弹尽粮绝,所以我改用包装纸包书。包装纸硬度虽不及挂历纸,但颜值高、价格便宜、一元一张,每个文具店都能买到。心爱的书到手后,第一件事就是直奔中学街上的文具店。 我买书越来越勤,书多了,包书皮规矩也多了,一是一套书要用一样的包装纸,比如《红楼梦》《张爱玲文集》《哈利波特》《平凡的世界》《读库》系列等。二是不能破坏书原有的包装形式,腰封以及书里夹的印刷品或者书签等都必须保留。有的书装帧不按套路出牌,比如《文学回忆录》,厚厚的两本书用一个大大的腰封套起来,我犯了难,后来只好把两本书包上书皮后,又将腰封套了上去,算是保留了原有的包装形式。还有《焚舟纪》,五本薄薄的小册子装在一个合身的长盒子里,如果每本书都包上书皮,肯定就塞不进去了,盒子很精美,我很想留着它。思来想去,最后我给盒子包了个“盒子皮”,书仍旧装在盒子里,阅读时格外小心。三是同一个作家的书我尽量用同样的包装纸。另外,我还根据书的内容或遵从书皮原本的颜色来包书皮,如《百年孤独》,我特意挑了深色的包装纸,来配它的神秘色彩。 对于我“逢书必包”这种行为,大多数人都表示不理解。曾有人说:“买包装纸的钱,估计可以买好多本书了。”还有人说:“每本书的封面,都是作者或出版商精心设计的,是书的一部分,代表着书的特色。你包上书皮正好破坏了书本来的设计,有点画蛇添足。” 似乎很有道理,但作为一个典型的处女座,我无法忍受干干净净的书上多了灰尘或者油污,也无法忍受封膜翘起。曾经把一本书借给朋友,借出去的时候好好的,回来时封膜翘了起来,书页里夹了好多点心渣,书页上多了好多油点,我的心也碎成了渣渣。从那以后,我的书都要包书皮,而且我从来不在书里写写画画。看到好的内容,我会摘抄在本子上。 近日翻阅以前的摘抄本,看到了这样一段话:“我喜欢的书,看时特别小心,外面另外用纸包着,以免污损封面,不喜欢的我就不包。这本小说我并不喜欢,不过封面实在好看,所以还是包了。” 这段话出自我的女神张爱玲,女神和自己有同样的癖好,瞬间感觉自己美美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