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版:红色渤海走廊之坚持抗战赢胜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讯

第03版
潍坊新闻·民生
 
标题导航
昌邑寿光县城宣告解放
2015年09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昌邑寿光县城宣告解放



  1945年春节后,昌潍县掀起大参军运动。5月,渤海军区发起的第一次“讨张战役”结束。6月,昌潍县撤销,恢复昌邑县、潍县。随之,昌潍独立营撤销,重新建立昌邑独立营、潍县县大队。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侵驻寿光、昌邑县城的日军,拒绝向八路军投降。在我军围困下,寿光县城日军逃跑中被全歼,昌邑城日军趁夜弃城而逃,两县城被我军收复。
昌潍县摆开俩擂台 根据地竞赛大参军
  1945年3月初,春节刚过,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参军运动,在昌潍县北部地区展开了。“模范爹,模范娘,动员亲儿上战场!”“打鬼子,打东洋,盐碱地里出凤凰!”这样一些响亮的口号,在根据地传扬。
  “三北”地区多是盐碱地,百姓生活艰苦,文化落后,自卑心理严重。当地群众认为,这兔子不拉屎的地方,一年到头肚子都填不饱,更出不了人才。他们把威望高、出人才的八路军比作凤凰;参了军,就能受到羡慕和尊敬。
  大泊子村青年王公同,中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在村里第一个报名参军。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十几个青年参了军。南泊子村的姑娘王英芳自幼订婚,她去动员未婚夫参军,可几次劝说都不成,王英芳提出如不参军即解除婚约,但仍无效果。最后,王英芳毅然将婚约解除,在根据地一时传为佳话。
  3月底,昌潍县委决定召开全县参军“打擂台”大会。昌潍县东西宽五六十里,人员集中困难,大会分为东、西两个会场。东会场设在瓦城村,参加范围为原昌北地区;西会场设在泊子村,参加范围为原寿潍县地区。
  昌潍独立营协理员孙乐洵的回忆录,记叙了东会场的盛况。4月4日,农历二月廿二,在泊子村外的一片空地上,用木板搭起“擂台”。各村青年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一一登台亮相,县委领导为他们戴上大红花。擂台四周,附近各村涌来观看的四乡群众,齐声叫好、拍掌。“打擂台”大会结束后,各村参军青年分别送到各部队,昌潍县独立营也补充了一批新战士。
  4月中旬,昌潍县独立营参加了渤海军区发起的第一次“讨张战役”,向已经伪化的山东保安第三师——张景月部发起反击,5月中旬告捷。
  6月,昌潍县撤销,恢复昌邑县、潍县,何凤池任昌邑县委书记、县长;毕澄华任潍县县委书记,罗平任县长。随之,昌潍独立营分拆为昌邑县独立营、潍县县大队。昌邑县独立营营长宫愚公,政委何凤池(兼);潍县县大队长由罗平兼任。
  7月底,第二次“讨张战役”展开。
伪警备中队起义,寿光城日军被全歼
  8月13日,第二次“讨张战役”胜利。乘此战之捷,渤海五分区司令员赵寄舟部署解放寿光县城。
  8月15日正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解放寿光县城的准备工作已经展开。
  8月14日下午,寿城敌工站站长刘维寅和二连指导员傅效宗,奉命赶赴寿光县城与内线接头,准备8月16日晚解放县城。
  两人赶到刘维寅的老家、离县城仅二里路的刘旺庄,商定由刘维寅的堂兄刘维桐进城,联系寿城情报站站长刘维龙。
  8月15日下午3时多,刘维龙从城内赶来。刘维寅将一封密信交给刘维龙,要他火速转交寿光伪警备五中队队长方子明。
  方子明是此前刘维寅在寿光城发展的内线。不到一个半小时,刘维龙带来方子明的回信,定于当晚9时在南门外接头。
  寿光城南的防务,归方子明的五中队管辖。晚8时多,傅效宗带一区中队赶到,约定刘维寅进城后不再出来,8月16日晚9时由方子明打开南门,里应外合,攻下寿光城。
  在夜色掩护下,区中队护送刘维寅来到寿光城南门。暗号对上之后,城墙上面坠下一条绳子,刘维寅拽着绳子爬上城墙。
  进城后,方子明将刘维寅领到他的住宅,商定了行动方案,但对于刘维寅留在城里的安排,方子明坚决不同意。他担心刘维寅一旦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天将大亮,刘维寅只好离开寿光城。
  8月16日,赵寄舟指挥渤海五分区部队包围了寿光城,日军拒不投降。当晚,方子明率部起义。次日拂晓,我军发起总攻,城内日军仍然负隅顽抗。下午2时,日军飞机前来接应,日军逃至西门附近,全部被歼。
  《渤海日报》1945年8月29日报道:“……我大军乘胜追歼,于十六日包围寿光城。当有三个伪警中队向我投降,我又发起猛攻,将拒绝投降的敌一个小队与两个中队全歼,十七日完全解放寿光城。是役缴获步枪六百余支,机枪十二挺。”
我军围困昌邑城,日军趁夜沿沟逃跑
  8月18日,昌邑县独立营营长宫愚公、政委何凤池带领两个连,准备接受昌邑城日军的投降。
  当晚,部队进驻昌邑城西门外的吴家庙和堤子村,监视昌邑城西北门,其它城门早已经被日军堵死。
  8月19日,宫愚公派一伪保长将八路军受降书送进城里。下午,伪保长捎出日军的口头答复,说他们有几个家属要回坊子去,要求八路军放行;放下武器之事,正在请示上级,以后再作答复。
  宫愚公、何凤池分析,日军之所以先将家属打发走,是为了减少累赘准备逃跑。随即让伪保长转告日军,必须放下武器,方能放其家属去坊子。日军却没有再作答复。
  宫愚公、何凤池断定日军当夜必定逃跑,便令一连加强对城门的警戒,监视城门的进出情况;三连进驻城南不远的南店村,发现逃跑之敌,坚决予以痛击。
  当晚10时左右,宫愚公到城门附近观察,闻听城里一片寂静,城墙上也见不到敌哨兵的影子。
  宫愚公令哨兵向城门处投了几块石子,没有半点反应。他断定敌人已经逃走,命哨兵传令各连急速追赶。
  命令到达三连时,日军队伍的尾巴刚过南店村,一连、三连一起追击到王耨,敌人跑掉。宫愚公回忆道:“自恨脚部负伤未愈,不能跑路,我感到很是扫兴。”
  事后得知,日军于晚上9时许悄悄溜出城门,进入壕沟,沿城壕溜到城西南角,爬出壕沟,又钻进烟潍公路路沟,顺公路沟溜走。独立营派出的监视哨据城墙过远,哨兵没有察觉敌人动静。
  8月20日零时许,宫愚公率部进入昌邑城,昌邑县城宣告解放。拂晓时,何凤池带领追击部队返回。
  潍县县城,则被曾弃城而逃的原潍县县长厉文礼接收。抗战胜利,伪鲁东和平建国军被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改编为安(丘)高(密)昌(邑)潍(县)先遣军,伪军头目厉文礼摇身一变成为先遣军司令。
  抗战胜利8个月之后,中共昌北县委、昌北县政府、昌北县建国会、昌北独立营共同树立“昌邑县抗日殉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坐落于龙池镇北白塔村的昌邑县抗日殉国烈士祠内,纪念碑正面,镌刻着“浩气参天”四个大字;纪念碑背面,刻有在共产党领导的寿光、昌邑、潍县抗日斗争中牺牲的319位烈士名字。
  本期图片由刘愉提供(署名除外)。
  资料来源:《中共潍坊地方史》《潍坊文史资料》《八路军山东纵队史》,潍城、寒亭、寿光、昌邑等地文史资料,孙乐洵、宫愚公的回忆文章等。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