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坟镇白洋村柿子沟一年四季景不同 出青州城往南,山行七十里,便到白洋口大桥。由河岔往西,进入一条幽深的山坳,这就是白洋村,当地人称之为“白洋峪”,此时游客若往柿子沟去,正可看见一片片金黄的柿子沉甸甸地压在树枝上,密密麻麻地织就了一片甜蜜甘甜的景象。 霜降过后,村后山坡上的黄栌林通红一片,从山崖到山顶,黄栌呈三角形布满了整个山坡,叫人不禁想起那一句“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秋天,本就象征着收获,绿色褪尽之后,柿子便摇摇晃晃地等人采摘,柿树或是三两个往那角落里一站,或是簇拥成群,展示着自己累累硕果。若是春季里来,又可见另一番风景,积雪融冰后,一条弯弯的山溜,沟底流淌着清澈的河水,带着小河两侧垂落的花瓣,流到了山下来,好一幅生意盎然的景象。 迎春开了,杏花开了,扶苏开了,连翘也开了,春风迅速染绿了寂静了一冬的柿子沟,村里人家也纷纷出来,感受着山野烂漫、百花竞艳;若是夏天来到此处,葱葱郁郁的树阴应和着潺潺流水,叫人忍不住想迈步进水中,感受一下盛夏的清凉;冬天满山飘雪,游客若是来此,一定要去马尾松林走走,马尾松林在数九严寒间依旧伸展着翠绿的针状叶子,在陡峭的石壁间演绎着生命的精彩。柿子沟有这四时之景,还有观星台、婆髻红林、石道人山、流泉飞瀑、轿顶山等二十余个景点,更有10公里跑马古道串联其中。 说起轿顶山,便不能不提一个历史传说,乾隆三十八年,年已五十五岁的清朝名臣刘墉回乡为父亲守孝,路过青州柿子沟,便被两面青山叠嶂、溪流淙淙以及如丹柿子林吸引了,他找了一户人家借宿,意欲在第二天继续观赏此番景象,谁知他却因舟车劳顿一病不起,半个月后,刘宰相在山民的贴心照顾下逐渐好转,不过还是体力不济,上不得山,几个身强体壮的山民便用小轿抬了他上去,刘墉见远山含黛、群山环翠、红叶如火,一时只觉自己到了人间仙境,他问山民此山之名,山民道:“荒山野岭,没有名字。”刘墉略一思索,指着那顶轿子道:“你看这山与轿顶极为相似,我看就叫轿顶山吧。”百姓一听,连连叫好。 柿子沟河水两岸农舍,依山而建,或高或低,排列有序,拥挤在斜长的山沟里,一条山路蔓延而上,游客可见铺天盖地的柿子和山楂,遥望到山顶最高处的石道人,路过灌木丛生的山林后,游客可踩着村民精心铺就的石头小径,穿梭在头顶藤蔓自然缠绕成的林阴路上,行走间,千年流苏、百年柿树都会在不经意间与你打几个照面,树下不知名的小花把这片幽静处用心装点起来。不多时,眼前忽然陡峭,那山泉已经是在不远处,喝过甘甜的泉水,用它洗去一脸疲惫,山顶美景就在眼前了。 柿子沟是一片被摄影师和驴友们钟爱的土地,它孕育着丰收的喜悦,敞开怀抱欢迎着来自各地的游人,被网友们亲切地称呼为“山里老家”,双节来临,您是否也已按捺不住,要亲自往柿子沟一探究竟呢? 本报记者 侯晓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