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我们的节日·中秋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我们的节日·中秋

第03版
我们的节日·中秋
 
标题导航
他们说,不想给儿女添麻烦
她说像回到还在娘家未嫁时
明晚请看超级月亮
2015年09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上虞社区孤寡老人收到热心居民蒸的香甜“月儿”
她说像回到还在娘家未嫁时



  9月26日,奎文区中上虞社区工作人员为社区6位孤寡老人送去热乎乎的“月儿”。这些又香又甜的“月儿”由社区居民张宝芹制作。
六位老人收到礼物
  9月26日,奎文区中上虞社区的工作人员,带着大米、鸡蛋和刚刚出锅的香甜“月儿”,前往社区居民刘新兰家。
  今年80岁的刘新兰,老伴儿已经离世,女儿长年居住在北京。中秋节老人独自度过。了解到老人的情况后,中上虞社区的工作人员,赶在中秋到来之际,上门为老人送去了一份温暖。
  看到社区工作人员送来的“月儿”,刘新兰十分激动。刘新兰告诉记者,她以前未出嫁在娘家的时候,每年中秋节都会跟母亲一起做“月儿”。结婚之后,每年中秋节也给丈夫和孩子做“月儿”。中秋节“念月”、“蒸月”,已经成了老人过中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自从她的丈夫去世,女儿定居北京后,一个人生活的刘新兰再也没有做过“月儿”。这次社区工作人员送来的“月儿”,让她仿佛回到了在娘家的时候,心里十分温暖。
  中上虞社区工作人员表示,中秋节之际,他们给社区6名孤寡老人送去了节日的礼物。社区工作人员李莉表示,之所以送“月儿”,是因为吃“月儿”是老潍县人过中秋节的传统,相比现在各种风格时尚的月饼,“月儿”更有一种怀旧、温暖的感觉。
朋友圈炫技“摊上事”
  这次送给孤寡老人的“月儿”,是中上虞社区居民张宝芹制作的。今年50岁的张宝芹,在中上虞社区虞景嘉园幼儿园工作。没结婚前在娘家时,张宝芹的母亲每年都会做“月儿”,耳濡目染之下,张宝芹也学会了制作方法。现在制作“月儿”,张宝芹表示也是为了怀旧,追忆当年过中秋的感觉。
  张宝芹告诉记者,制作一个“月儿”工序很复杂,先把菠菜、紫薯、南瓜等打成汁,再和面、发面,然后逐个压花,两层面饼之间放上大红枣,这样蒸出来的“月儿”,不仅好看,也更香甜。
  张宝芹说,她前几天做了17个“月儿”,做完后觉得十分漂亮,便拍了几张照片传到了朋友圈。没想到,她因此“摊上事”了,许多亲朋好友纷纷上门向她讨要“月儿”。她把17个“月儿”分完后,又做了9个“月儿”,很快也被一抢而空。
  中上虞社区工作人员看到“月儿”后,便想到了给孤寡老人送些去。为此,9月26日,张宝芹又做了40个“月儿”,给社区孤寡老人送去后,剩下的分给了街坊邻居和朋友。
  传统的“月儿”,对潍坊人有特殊意义。“如今会做‘月儿’的人越来越少,希望年轻人把这门手艺传下去。”张宝芹说。   文/图 本报记者 李楠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