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我们的节日·中秋 |
第03版
我们的节日·中秋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过节回趟家,一个月工资花完了不少市民为中秋开销叫苦,专家建议不要被人情消费绑架 |
|
|
9月26日,记者采访了解到,过中秋节本应是幸福快乐的事,但不少市民回家过中秋面临着高成本的尴尬,探望父母,走亲访友,甚至有人还要走访客户,让不少人直呼过不起中秋节了。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表示,市民应树立正确的过节理念,不要让人情消费绑架了。 两天花了5000元 家住奎文区虞河生活城的李女士已于24日下午回家过节。她告诉记者,回家前给亲戚带了很多礼物,把本想用来买苹果手机的钱都给花没了。 李女士说,今年中秋节,她送给父母两张体检卡,给丈夫的父母两个红包,总共花了3000多元。她还有6个姑姑,每个姑姑至少得送一箱酒和一盒月饼,600多元又没了,再加上丈夫的亲戚也得拜访,还需要至少四五百元,再加上来回的路费,过这个中秋节得花5000元左右。 李女士说,由于最近正在装修房子,用钱的地方特别多,她一直想换手机但都没舍得换,本想月底发了这个月的工资为自己买部苹果手机,没想到工资刚到卡里不到两天,买完中秋节礼物后就花光了。花销这么大,李女士感觉有点害怕过中秋节了。 市民盼着轻松点 家住奎文区帝景苑小区的赵先生告诉记者:“这两天花了近3000元了,够我和妻子去南京旅游的费用了。”赵先生说,他和妻子本想国庆节去南京玩,但没想到中秋节让他的钱包空了一大截,只能暂时放弃了外出旅游的计划。 在赵先生的记忆里,小时候过中秋节就是吃月饼,吃团圆饭,一家人开开心心、其乐无穷,虽然也要走亲戚,但是几个月饼便足够代表心意,如今过节越来越累,除了走访亲戚的奔波疲劳外,各种礼盒带来的开支压力让他体会不到过节的乐趣了。 家住奎文区盛世华府小区的张燕说,能够在中秋节和家人一起吃个团圆饭真的很幸福,但是过节开支实在太大,让她和丈夫开始有些畏惧中秋、春节等节日,两个人攒钱不容易,他们就盼着能轻松地过个节日。 应淡化人情消费 正如市民的苦水吐槽,最近几年来,节日的商业化气息越来越浓,这种商业化模式衍生的人情消费无疑让不少人备感压力。 据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介绍,中秋节是一个家人团聚的日子,一起吃月饼赏月,然而近年来,随着商家对一些对传统节日的过度炒作,无形中把不少人推入人情消费的漩涡。 在王忠武看来,中秋节走亲访友在一定程度上为亲情、友情注入了养分,但不应该让这人情消费绑架了传统节日的本真,过节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但是如果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人情消费上,势必会本末倒置。 对于中秋节,更多人渴望的是一份平淡温馨的团圆饭,而不是人情消费下的望而却步,想要轻松过节,还需要市民本身树立正确的过节理念。 本报记者 李早花 公告 为保证航空飞行安全和消防安全,请广大市民不要在城区燃放孔明灯和高空烟花。望大家自觉遵守,共同维护好城区安全秩序! 潍坊市市政局 潍坊市民航局 2015年9月26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