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娱新闻·聚焦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讯

第03版
我们的节日国庆
 
标题导航
我替父亲来潍坊还情
2015年10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京剧名家裘盛戎之女裘芸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我替父亲来潍坊还情



  名角、名琴、名票,这个十一长假,对潍坊的京剧票友来说最不同寻常,因为“裘韵流芳·戎耀百年”纪念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裘盛戎先生诞辰百年系列文化活动最后一站来到潍坊,裘盛戎之女裘芸,著名裘派花脸康万生等全国著名的京剧名家为大家演出,为潍坊的戏迷票友献上一场丰盛的京剧大餐,还与票友戏迷进行了一场联谊。

裘派培训基地落户潍坊
  裘盛戎先生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裘派艺术的创始人,北京京剧院奠基人之一。裘盛戎在40多年的舞台实践中北上南下,逐步形成了韵味无穷、醇厚苍劲的裘派艺术。由于他在唱腔和表演方面卓越非凡的成就,上世纪50年代以后,逐步形成了裘派艺术“十净九裘”的繁荣局面。
  2015年是裘盛戎先生诞辰100周年,为纪念裘盛戎先生坎坷而非凡的艺术生涯,包容而专注的艺术态度,继承而创新的艺术成就,“裘韵流芳·戎耀百年”纪念裘盛戎诞辰100周年全国巡回演出系列活动5月份在北京启动,首站演出于8月14日、15日、16日在北京的长安大戏院上演,并在中央电视台11频道直播,随后在天津、上海以及山东济南分别演出各三场,裘派京剧艺术的巨大影响力、旺盛生命力得到了戏迷票友的广泛肯定。“潍坊站”演出是本次“纪裘”活动最后一站,也是唯一的地级市。
  10月4日,“全国促进传统文化发展工程山东设置机构揭牌仪式暨纪念裘盛戎诞辰百年京剧名家名流联谊活动”在浮烟山天悦山庄举行。
  纪念裘盛戎诞辰百年京剧名家名流联谊活动同时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和潍坊的各界名流及京剧爱好者欢聚一堂,相互交流学习,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度过了一个愉快而美好的夜晚。

名家出场引来阵阵喝彩
  10月5日晚,容纳千余人的潍洲剧场座无虚席,潍坊的京剧戏迷票友早早来到现场,等着一睹京剧名家的风采。由潍坊市艺术馆、潍坊市群众文化学会联合主办的这次“纪裘”演出,兼顾了与裘派相关的各类唱段。
  在这台裘派主题的京剧演唱会上,裘派艺术家出场,无疑是重要的看点之一。裘派花脸康万生是裘盛戎的高徒,为人幽默风趣,热心指导戏迷票友的唱腔,当晚演唱的《锁五龙》选段,博得了阵阵喝彩,裘派花脸安平演唱了《坐寨》,著名裘派花脸陈长庆带来了《探阴山》选段,而整场演出由裘派再传弟子刘嘉欣担任主持。
  著名女花脸裘芸压轴出场演出了《姚期》选段,她是裘盛戎的小女儿,是极少数的京剧女花脸演员。虽然裘芸并非严格科班出身,但出于家庭影响,裘芸的京剧功底和影响力,早已成为戏迷心中的名家。
  除此之外,著名京剧老生李崇善、杜鹏,张君秋先生之子张学浩、著名张派传人董翠娜,余派坤生王珮瑜,著名老旦翟墨,著名女老生谭小羽等悉数登场,演唱了戏迷们熟悉的唱段。著名琴师纪正昆、姚利、刘骏强、薛葆元及鼓师郭晓明等名家也来到场观看了演出。

非科班出身的“女花脸”
  裘芸生在梨园世家,却并没有成为专业京剧演员,而是完全通过自学自悟,渐得真传,5次获得北京国际京剧票友大赛以及全国卡拉OK京剧大赛等金奖,成为为数极少的京剧“女花脸”。
  1970年,在父亲去世的前一年,13岁的裘芸穿上军装,来到部队文工团。裘芸是按京剧样板戏演员的条件招进部队的,到部队后,她却没有演多少样板戏,更多的时候是一名舞蹈演员,原因是她长得比较瘦小,不太适合扮演“李奶奶”等革命英雄形象。
  从1998年起,裘芸开始学唱裘派花脸,女子唱花脸,并非易事,但出生在京剧世家,耳濡目染,京腔京韵已深蕴其内心,再加上在部队文工团唱过旦角,嗓子有一定的基础,她决定试一把。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学习,她开始逐渐找到了感觉。
  说到自己40岁才开始学习父亲的艺术,裘芸说:“是为了父亲,我才站在舞台上。”在裘芸的心目中,父亲的艺术是一件不得不传承下去的珍宝。如今,裘芸已能自如地表演《赵氏孤儿》、《赤桑镇》、《姚期》等名剧名段,她唱的花脸刚柔相济,浑厚中兼具细腻,韵味十足。裘芸说:“把裘派艺术更好地传下去,是我们共同的一个愿望。”而传承父亲的艺术,除了登台唱花脸,她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第一次来潍坊感觉亲切
  “因为父亲与潍坊有着一段渊源,潍坊一直在我心里。”裘芸说,父亲生前曾多次提及潍坊,她也听老一辈说起潍坊父老乡亲对父亲的关心,当时还请父亲到家里吃饭,她虽然没有来过潍坊,但对潍坊的感觉只有两个字——亲切。
  潍坊市民陈正宏与裘芸很熟,裘芸知道他是潍坊人,但潍坊这座城市是什么样,她并不知道。2014年10月份,裘芸第一次踏上潍坊的土地,令她没有想到的是潍坊的中国传统京剧文化氛围浓厚,对戏曲有一种天生的热爱和执着,裘派艺术在潍坊戏迷心中有很强的生命力,她演出总能受到热烈的欢迎,演出时原有紧张感、顾虑感在阵阵掌声中化为乌有,“说来奇怪,因为演出走了不少地方,但不知为什么,到了潍坊总有一种还情的感觉。”裘芸说,一年当中,她已三次来潍。
  裘芸所说的还情除了带来裘派唱腔唱段外,她要为京剧在潍坊的传承做点什么。今年“纪裘”全国巡回演出活动启动,除了把演出地点选在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济南外,还选择了潍坊,而潍坊是唯一的地级市。5月份,全国促进传统文化发展工程京剧裘派艺术传承委员会成立,她最终决定把山东部和山东培训基地以及全国青少年票友京剧艺术考级山东考务中心带到潍坊。裘芸说,“选择潍坊,就是想完成父亲的心愿,同时也是为了京剧的传承。”而对潍坊甚至山东来说,从此有了自己的京剧人才培训基地。
  “这不仅仅是面向潍坊,而是面向整个山东省的。”裘芸表示,培训基地除了培训裘派,喜爱京剧的戏迷票友都可以在这里交流,他们要做的是传承和发扬,“以后我会常来潍坊,这里将是我的第二故乡。” 文/图 本报记者 齐英华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