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潍坊新闻·社会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讯

第03版
潍坊新闻·民生
 
标题导航
男子变造驾驶证处理违法被识破
想戒酒一直未果酒驾后自己报警
店门前46棵碧玉被偷得所剩无几
“三天不用手机”,无人应战
2015年10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天不用手机”,无人应战
  ◥一位学生边下台阶边玩手机。   ▼自习室内,玩手机的人很多。



大学生们表示无法想象没有手机会是怎样的生活
  10月9日,本报以《不玩手机就难受,你也如此上瘾么》为题报道了当前市民对手机过度依赖,没有手机甚至会有所焦虑的现状。如果让你三天不用手机会是怎样的生活体验,对此,记者联系到了潍坊学院社团联合会相关负责人,咨询是否有大学生愿意接受此挑战。10月9日,社团联合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先后征求了多个社团的意见,但是无人愿意接受此挑战,不少学生都表示三天不用手机是不可能的。
学生表态
如果没手机的话 咋联系老师同学
  10月8日,记者联系到了潍坊学院社团联合会相关负责人吴庆壮,向社团平时喜欢玩手机的大学生寻求愿意接受三天不用手机的挑战者。10月9日,记者从社团联合会了解到,没有一个社团愿意接受此挑战,对于平时依赖手机的大学生来说,他们表示从来没有想象过三天不用手机会是什么样的生活。
  书法协会的温玉玉告诉记者,刚刚听到这个挑战时,他们有些想挑战一下,但是考虑到三天不能用手机,很多事根本办不了,犹豫再三还是选择了放弃。“现在刚刚开学不久,社团里各种活动、会议相对来说多一些,没有手机会特别不方便。”温玉玉说。
  9日上午,记者来到潍坊学院,发现校园内一边走路一边玩手机的情形随处可见。记者兵分两路对校园里一边走路一边玩手机的同学进行随机调查采访,得到的答案依旧是“做不到三天不用手机”。
  美术学院美术系大一新生王凯一边走一边时不时看一眼手机,问及能否接受三天不用手机的挑战,王凯不假思索回应了三个字:不可能。“如果班里有事需要找老师,没有手机我都不知道老师在哪里。”王凯说,平时和老师、同学之间需要联系的地方很多,三天不用手机是不可能的。
  音乐学院大一新生杨萌颖表示自己平时虽然也玩手机,但是并不是特别依赖,可以一段时间不用手机。“没有手机会面临着需要找同学时找不到的尴尬,自己没有手机的情形下会选择借别人的手机用。”杨萌颖对记者说。

记者探访
边玩手机边做题 自习室里很常见
  随后记者来到图书馆看到,每个自习室里都有不少在上自习的学生。记者随机进入五个自习室,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将手机放在了显眼的位置,看会儿书后玩会儿手机成为自习室中最常见的场景。
  在图书馆一楼左侧的自习室,记者看到,有的学生用手机边听歌边学习,有的则是用手机查询资料,一手握笔一手握手机的学生大有人在。
  在二楼的自习室,记者听到角落里传来一阵轻笑声,仔细一看,一名女生面前摊开了一本书,书前面竖着一块手机,正放着电影。这名女生戴着耳机,抬头看几眼电影,然后低头做会儿题,再抬头看几眼电影,不亦乐乎。像这名女生一样一心两用的学生比比皆是,还有一名男生面前同样摊着一本习题性质的书,但他并没有专注做题,而是玩起了手机游戏。
  自习室外,手机也成为学生娱乐放松的主要方式,坐在台阶上或者倚在墙上的大学生们沉浸在手机的世界里寻求一种放松和娱乐,甚至两三个人在一起,一边说话聊天一边各自低头玩弄手机。
  吴心强现在是信息与控制学院大四学生,在往图书馆走的他一边走一边用手机玩着开心消消乐的游戏。吴心强表示,自己平时用手机主要是打电话和玩一些手机小游戏打发无聊时间。“我每天都要和同学打电话的,没有手机就没法联系同学了。”吴心强说,自己大四了,课时相对来说也少了一些,平时一个人闲下来的时候或者看书看累的时候,喜欢玩手机中的小游戏消遣一下。

教授分析
手机功能大而全 已让人形成依赖
  聊天、视频、游戏、购物、导航、微博、微信……如今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可以说手机在如今的生活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没有大学生愿意或敢于挑战三天没有手机的生活这一结果,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是意料之中的事,这证明人们在享受手机带来的快乐和便利化的同时,已经悄然对其形成了依赖,并在一定程度上被它掌控。
  王忠武表示,首先手机的便利化的确无可取代,就连最基本的通讯功能,目前都很难找出合适的替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带给你想知道的信息,可以想象,无论对于已经工作的上班族,还是对于正在上学的学生,假如生活中没了手机,那就不是正常生活,而会变成一团乱麻,会耽误很多事,这让大家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它。
  其次,手机的娱乐功能愈发强大,让它还变身为一个“玩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打发市民的寂寞和无聊。一块小小的手机里,包含太多可以帮市民消磨时间、消除寂寞的功能,这也是很多人对手机越来越迷恋,甚至发展到离不开的重要原因。
  不过,王忠武坦言,凡事都不能过度,任何事都要一分为二来看,可以享受手机带来的便利和快乐,但不能被它给绑架。假如对手机太过依赖,慢慢就会成瘾,助长懒惰心理,会造成孤僻情绪,甚至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假如长时间沉迷在虚幻世界里,就会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和强烈的孤独感,导致慢慢与现实社会隔离脱节。

专家支招
培养自我克制力 摆脱手机依赖症
  对于当下人们对手机越来越依赖这一现状,潍坊天源心理研究所所长张艳青提出了一些建议。对于一些因为工作需要和生活习惯等原因患上手机依赖症的人群,她觉得可以尝试在工作和生活的必要需求之外,尽可能减少对手机的使用,多跟别人进行面对面沟通。如果是对手机的一些娱乐功能产生依赖,简单的办法就是让手机功能简单化,减少对手机娱乐功能的使用次数,同时寻找替代娱乐方式,可以参加其他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如跑步、郊游等。
  假如是因为信息焦虑而产生的手机依赖,那就要注意调整心态,学会甄别不同类型的信息,学会理性面对、获取及处理自己得到的信息。丰富自己获取信息的途径,不单单依靠手机,多读书看报,通过自我约束来把生活重心从手机上转移出去,克服对手机的依赖。
  张艳青表示,归根结底,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培养克制自我的意志力,不让自己当被诱惑的奴隶。为什么有人依赖手机,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除了手机还能玩什么。假如能调整生活作息,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自己的生活忙碌起来、充实起来,对手机的依赖自然会减轻。
  “其实很多时候,人们玩手机都是一个习惯性的行为,意识上觉得除了玩手机不知道该干啥,然后不由自主捧着手机玩。”张艳青说,假如市民能明白,沉迷于玩手机有非常大的害处,并且坚定毅力去克制,摆脱手机依赖症并不难。
 文/图 本报记者 李早花 赵春晖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