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要闻时讯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咋能让学生苦等学校开门】10月10日清晨7时20分,西安城东纺织城东城一小门前,数百名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等待入校。“老师不让进,只能在学校外面等着。”一名家长说。 学生提前到校与随时进校之间的问题并非不可调和。如果学校门卫、教师能够把好关,避免闲杂人等乘机混进学校,照样可以保障校园安全。另一方面,校园意外事故的责任需要在法律法规层面进一步细化。提前到校学生在校内发生意外事故的,应该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学校的法律责任,从而打消学校的后顾之忧。特别是提前到校学生之间因为玩耍、冲突发生的伤害事故,应当按照普通的民事侵权案件处理。 ——@临沂市蒙阴县高都镇洪沟联小教师张立美
【女博士做家庭主妇没什么好大惊小怪】近日,一场“高学历女生做全职太太是浪费吗?”的辩论,从荧幕蔓延到网络,引发了公众对这一话题的激烈讨论。 在不少人眼中,博士作为研究“高深学问”顶端的一个群体,从事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能发挥优势,为社会发展贡献智力资源。如选择当全职太太,则所学的知识派不上用场,是大材小用。但这只是一些人的主观分析和推测。妇女既有从事自己喜爱职业的权利和社会条件,也有选择当全职太太的自由,别人无权干涉。在价值多元时代,对这种现象,公众可围观讨论,但不要进行舆论绑架。须知,高学历人群也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与自由。 ——@上海出版传媒研究院研究人员肖纲领
【解决职业歧视要从教育抓起】近日,在南京玄武湖畔工作的环卫工王师傅在工作中被狗咬伤,狗的主人不仅不带王师傅去医院,还对他进行辱骂和殴打,并称:“你就配扫地,你儿子也就配扫地!”此事引发了公众的愤怒,但在为王师傅讨公道的同时,我们或许更该反思事件背后暴露出的职业歧视问题。 职业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别,这本应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观。但由于物质主义作祟,至今职业歧视仍然存在,传统文化对职业歧视。教育是解决职业歧视的良方。学校里的职业平等教育应进行得更深入些。学校在道德教育方面的缺失,使得学生无法在人生初期树立起正确道德观念,当他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遭遇职业歧视现象后,就会形成随大流的价值观。我们需要在整个社会加强公民道德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赵子杰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