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潍坊新闻·焦点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讯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标题导航
工业盐加工烧肉,先逮捕再说
2015年10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业盐加工烧肉,先逮捕再说



孙某在南下河市场设有摊位,三年多非法获利21万余元
  今年8月份,奎文警方接到举报称有加工卤制品的作坊散发异味,警方连夜赶到现场调查发现,不仅制作现场令人作呕,而且加工者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工业盐来制作烧肉,并当场查扣425公斤。经调查,自2012年6月以来,孙某先后购进工业盐1250公斤,用于加工卤制品并销售,非法获利21万余元。10月14日,记者从奎文警方获悉,孙某目前因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已被批准逮捕。
  ◥举报
作坊散发异味
担心质量问题

  今年8月18日,奎文公安分局治安大队接到市民举报,称在奎文经济开发区邵家庄村有间加工卤制品的作坊,已经两三年时间了,常时间飘散出异味,排出的水也黑乎乎的散发着恶臭,天气暖和时会引来大量苍蝇。附近村民深受其害,更担心生产的猪肉制品存在质量问题。
  考虑到问题的严重性,为避免打草惊蛇,民警立即悄悄对这间作坊主人进行了调查。通过走访,民警了解到,孙某一家人在此加工烧肉已经有一段时间,其在南下河市场还有摊位,每天晚上在作坊加工烧肉后,凌晨三四时拿到南下河市场销售。
◥现场
加工烧肉棚内
到处都是油污

  8月19日将近1时,治安大队民警赶到这间作坊进行蹲守调查,准备赶在孙某加工完烧肉后再进行查处。估摸着烧肉加工已经完成,民警冲进作坊,眼前的一幕让民警有些吃惊。
  “作坊共三间平房,院子里搭着个棚子,烧肉加工就在棚子里,到处都是黑乎乎的油,看上去令人作呕。”办案民警介绍,院子西侧有三口大锅,其中两口装着用来煮肉的老汤,另一口用糖等对熟肉进行烧制,大锅和灶台都已经被油糊住,旁边的塑料桶里装满了废油。
  此时烧肉加工已经完成,在院子里的箅子上摊晾,箅子不知已经多久没有刷洗,烧肉就直接摆放在上边,底下用塑料盆接着滴落的油脂。经过清点,刚刚加工完成的烧肉约150公斤,包括猪头肉、猪蹄、猪心、猪耳朵等8种制品。
◥查获
八袋子工业盐
藏在柴火底下

  在冰箱旁,民警发现了三个白色袋子,都是正在使用的调味料,其中两袋分别是味精和白糖,另一袋是一些粗颗粒盐,也就是工业盐。在院子东侧的柴火底下,民警又发现了8个装满东西的黄色袋子,打开之后发现里边装的也全都是工业盐,而工业盐是不允许用于食品加工的。
  “他们之所以在使用时将装工业盐的袋子换成白色,也是为了与其他调味料袋子混淆,以免引起怀疑。”民警介绍,正在进行烧肉加工的是孙某及其儿子和弟弟,民警当场将三人控制。
  孙某称,他是安丘市人,今年55岁,自2012年6月起租下了这处平房,平时住在平房内,院子则用来加工烧肉。他告诉民警,自己购买的工业盐每袋50公斤,购买价格仅40元,而如果用食用盐,每公斤价格约5元,远远超过工业盐的价格。
  孙某称,虽然知道不该使用工业盐,他曾使用过食用盐加工烧肉,但口感发苦,要比使用工业盐差很多,这也是他选择使用工业盐的一个原因。
◥检测
烧肉含重金属
其中有“砒霜”

  民警当场将这批烧肉及工业盐查扣,并将样品送往专业机构进行检测。警方查明,自2012年6月份以来,孙某先后分3次购进工业盐1250公斤用于卤制品加工,其中825公斤已经被使用,剩余425公斤被查获,三年多来非法获利21万余元。
  经山东省盐及盐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孙某使用的工业盐中水溶物不符合日晒工业盐二级技术指标要求,该样品不合格。为使证据链更加完整,民警又将烧肉样品送到青岛一家专业检测公司,检测结果显示,其中含有铅、砷、汞等重金属及亚硝酸盐,而砷又被称为“砒霜”。
  拿到检测结果后,9月2日,奎文警方将主要从事烧肉加工的孙某刑事拘留,孙某的儿子被取保候审,而孙某的弟弟因仅从事拔毛、清洗杂物,未直接参与有毒有害食品生产,免于刑事处罚。
  10月14日,记者从奎文警方获悉,孙某目前因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已被批准逮捕。
   文/图 本报记者 周晓晴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