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要闻时讯 |
第03版
风筝之爱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双11营销模式让部分商家心生疲惫,本土商场迎战抢客 今年是双11的第七个年头,以淘宝、天猫、京东等为代表的大型电子商务网站,已经将原本的“光棍节”打造成网上购物狂欢节,甚至逐步影响渗透到线下销售。双11日近,各大电商玩法升级。10月26日,记者调查了解到,如今不少“剁手族”置备万元“网购金”备战双11,不少商家更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也有一部分“店小二”因营销模式大同小异丧失激情。业内人士表示,电商平台已迈过快速发展期,下一步可通过改进服务,在品牌性及本土性上做文章来谋取新的发展。 调查 近五成市民准备“剁手”,三成不感冒 虽然距离今年的双11还有半个月的时间,但是各大电商针对双11五花八门的促销活动已经提前展开。10月26日,记者了解到,面对经历了6年双11变得越来越精明的消费者,电商们的玩法也一直在变,以带给用户更有趣更完善的购物体验。近日,天猫启动双11全球狂欢节,京东则联手腾讯推出“京腾计划”,双方拿出资源和产品打造名为“品商”的创新模式生意平台。 “今年还要继续剁手吗?预备开销多少?”对于不少年轻人而言,网购成了经济、实惠又便利的购物方式。10月26日,记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到,近五成潍坊市民准备“剁手”,其中个别市民已预备万元“网购金”;不过,也有三成左右的市民表示,年年双11都是旧酒装新瓶,自己已经“不感冒”。 10月26日,在记者发放的针对双11的调查问卷中,针对是否准备网购、网购金额、是否有不好的网购经历、针对今年双11新玩法的看法等几个问题,记者先后在商场、超市等发放了70份调查问卷。从调查问卷的情况来看,有30多名消费者表示准备双11“剁手”。 在受调查的市民当中,近七成表示双11的网购金额会在1000元-3000元之间。不过,更多理性的消费者则表示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购买,不会特别准备网购金。记者调查了解到,虽然有不少市民已经摩拳擦掌准备血拼,但是也有22名市民表示,心已累,不感冒了。
假货派送延迟等让消费者深恶痛绝 从记者的调查问卷来看,近一成的消费者表示自己在双11经历了不好的消费经历,其中不少消费者表示自己买到过假货。 “去年双11,买过一件地素的风衣,到货了之后才发现根本不是正品。”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去年双11期间,自己在淘宝入手一件心仪已久的品牌风衣,在商场要1000多元的衣服在网上售价只有500多元,心动之余张女士立刻下单。不过,拿到货后张女士才发现自己入手的是假货。“一看到衣服就知道不是正品,布料明显不一样,做工的细致程度也不一样。”无奈之余,张女士只能吃个哑巴亏。 通过问卷调查,记者了解到,双11网售商品除了假货等问题外,不少消费者也表示双11因积压快件太多,导致派送延迟、丢件等问题也让人深恶痛绝。“去年双11买的衣服,一直拖了半个多月才收到货,拿到衣服天也冷了,根本没法穿。”市民王女士表示,各大电商在玩花样、赚腰包的同时也应该将配套的服务加以完善,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加体贴的服务。
网店 活动大同小异,对小本买卖效果有限 近年来,双11当天的营销额成为各大电商平台比拼的一次大汇总。当然,巨大的销售数字离不开平台上千万家网店的努力。在潍坊,也有不少网店店主经历了几年双11的火拼。 家住潍城区的苏女士在网上出售童装已经是第三个年头,谈起双11的促销活动,苏女士是乐在其中。“平台一般很早就会公布活动及资质,只要符合条件我一般都会申请。因为天气变化大,所以一般在10月中旬我才会进货。”苏女士告诉记者,对于不少居家过日子的准妈妈而言,打折和优惠真的“很好使”。苏女士直言,双11期间的一个周,自己店的销量翻番很正常。今年,苏女士也早已筹备完毕,静待双11的到来。 业内人士李先生告诉记者,就网店而已,潍坊人开网店的数量绝对不少。除了经营潍坊地方特色商品的店铺外,还有不少做小本儿买卖。“我主营浴巾,坚持了3年了还是有点赚头。”对于即将到来的双11,李先生并不是很感冒。“如果你达到平台提出的一些条件,可以申请一些活动,比如满100元减5元之类的,这类活动淘宝搞了好多年了。我觉得意义不大。”李先生表示,平台推出的不少活动对销量比较大的网店更有优惠,对于自己这些小本儿买卖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记者采访了解到,虽然每年的双11各电商平台活动不少,但是有不少店主表示并不感冒。此外,也有不少店主表示,千篇一律,毫无新意。“这么些年下来,平台的活动都是大同小异。平台烧钱这么多年,我看一些平台也开始考虑营利性问题了。就最近一个月的事,淘宝增加了四个板块的直通车,以前搜索宝贝时都是默认综合排序,现在也都调整了。想做这些,店主都得拿钱的。”业内人士陈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对平台上的活动已经是“累觉不爱”。
影响 电商攻势猛,不少实体店面临关门 一边是电商花样百出的线上大战,一边是线下实体店的举步维艰。26日,记者采访了解到,在电商模式上线之初,不少实体店受困于传统的营销模式而受到不小冲击,导致不少店面一度面临闭店的风险。 奎文区一家时装店店主张女士告诉记者,自己经营服装生意已经是第八个年头,对线上门店的感受最为真切。“2009年才有了双11,头两年我们根本不当回事,第三个年头才发现苗头不对,网上的攻袭愈演愈烈。”张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做的是服装生意,主要针对的是小年轻。在双11的带动下,不少年轻人更认准网上购物这种方式,自己店里的生意开始大幅下滑。 “平时,店里的一月的营业额在2万多,2012年之后就越来越少。尤其是双11期间,一万块钱的营业额都达不到。你想,我要租店面、水电气暖供着,还要有店员工费,怎么撑得起来。”张女士告诉记者,看到不少做服装生意的小店陆续关门,自己也一度动了关店的念头。“后来,我也从网上学习,他们搞活动我也搞。”张女士表示,如今自己的店里一直保持着双11服装半价,买二赠一的活动,也算留住了不少老客户。
应对 本土商场迎战,活动翻新聚拢人气 10月26日,记者采访了解到,面对即将来袭的双11,除了线上电商们的优惠大战;潍坊各大商场也做足了应对措施。 “我们始终把价格排在第一位,今年我们会根据电商的价格来适当调整商场在售商品的价格。”潍坊百货大楼相关工作人员王先生告诉记者,今年百货大楼在应对即将到来的双11上做足了文章。除了基本的价格优惠,百货大楼还利用相关平台向消费者发送面值不等的红包。“双11当天我们还有摇一摇活动,会发放红包和礼品。”王先生表示。 “我们现在正处在备货阶段,今年的一些新的优惠举措马上就会公布,从筹备工作来看,今年会更注重品牌这一块,相应的优惠力度和方式也会有所更新。”中百大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双11被消费者认可之后,线下商家的优惠举措也明显加大。 记者采访了解到,虽然距离双11还有半个月的时间,但是泰华、中百、百大、银座等潍坊大型本土商场已经开始积极备战,纷纷推出不少新花样来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
分析 迈过快速发展,光靠搞促销还不够 自2009年天猫双11活动以来,11月11日便成了消费者心中的“购物优惠节”,不少消费者铆足了劲儿血拼,也有不少消费者厌烦了声势浩大、换汤不换药的炒作及宣传。26日,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电商平台的日益成熟,不少消费者对其提供的消费服务质疑不断;与此同时,自2014年来各大电商平台的流量也出现不小的下滑态势;2015年随着门槛的提高、流量的减少,不少天猫店更是出现了一股闭店潮。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电商平台已经迈过快速发展期,下一步仅仅靠“人造节日”搞促销是不够的。 “不仅仅是店主,很多消费者对这种方式也已经感到疲劳。电商一方面不能给消费者提供更为实际的优惠和服务;另一方面在服务性上也比线下的平台要差一大截。”业内人士王先生表示,近几年,电商平台的一些弊端已经开始拨开先前消费者的新鲜感而显现出来。如果,电商平台不能在服务上提高,最终更多的“剁手族”还是会回归实体店。 “双11这个人造的节日可以说已经被大部分人所接收。每年,一茬接一茬的优惠活动不少,但本质上根本没有变化。电商烧钱不断,营造出的虚假繁荣的景象也在渐渐地被更为理性的消费者所审视。”业内人士胡先生表示,2014年以来,各大电商平台的竞争日益激烈,但是平台盘子较大导致调整周期很慢的问题比较突出。“淘宝就像潍坊的小商品城,天猫就像潍坊的泰华、中百,我看现在天猫也正在提高门槛儿,把更多的门店撵回淘宝,让天猫成为大品牌的聚集地,这一点还是很良性的。”胡先生表示,随着移动客户端的发展,电商平台的发展也将呈现出碎片化的态势。 胡先生表示,在各电商平台竞争激烈的态势下。平台可以从独创性、本土性和大数据体系的运用上来着手。“平台一方面可以利用自身的优越性来做出属于自己的品牌;再就是可以落地本土,以带动本土消费者的持续购买能力。”胡先生表示,电商平台也应该充分利用其先前积累的大量的数据库来发展增值服务。 本报记者 魏慧敏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