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风筝之爱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讯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眼瞅屋顶修好,苏老汉笑了
2015年10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眼瞅屋顶修好,苏老汉笑了



连日来爱心捐助持续不断,昨日一对老夫妇上门捐出5000元
  10月29日,工人们经过一天劳动,将苏夺家的屋顶重新铺上了瓦片。看着新房,苏夺终于笑了。当天,好几位市民找到苏夺家,送来棉被衣物及爱心款。“我们看到报道,觉着苏夺挺可怜的,就想帮他一把。”一对老夫妇上门给苏夺送来5000元钱。
刮胡子洗脸,迎接修房工人的到来
  29日,苏夺一家早早起床。吃过早饭,孙启香就忙碌起来,苏夺则坐在沙发上吸旱烟。与前几天胡子拉碴的样子不同,苏夺洗了脸,还特意刮了胡子。“再不刮刮就剌着嘴咧。”老人乐呵呵地调侃着,不时瞅瞅时钟。“他们说好8点过来的。”
  7时30分许,工人们就来了。将房子查看一番后,工人们就爬上屋顶清理残留的瓦片和泥土,然后各自分工忙活起来。工头王先生表示,他也从报纸上了解了老人的情况,正好爱心义工雇他给老人修,他一定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快修好房子。
  潍坊爱心义工理事长刘国栋交代工人们,除了把屋顶修好,还要把屋内的墙壁用水泥糊起来,把屋内地面砖翻新。
吃饭都盯着房子,对新房子很满意
  工人进进出出忙活着,让这个小院有了生机。前几天,孟祥友总是神情木讷地坐在门前晒太阳,现在却拄着拐杖不时在院子里溜达,看着运瓦或推泥的工人咧嘴笑。
  经过一上午的劳动,南向屋顶已全部重铺了瓦片。看着新房子一点一点呈现,苏夺黝黑的脸上笑容越来越多。“其实不用盖得多好,只要不漏风就行,这么多年我都习惯了。”老人说,房子刚被烧的时候,他在墙角处搭了一块雨布,准备在那里过夜,最后架不住儿媳妇劝,搬进南屋跟他们挤在一间屋里。
  中午,已多日不开伙做饭的孙启香炒了一盘油菜,一家人终于可以安心地吃顿热乎饭了。吃着饭,苏夺的眼睛却一直盯着门外的新房子。
  下午,屋顶修缮工作完成,工人又对屋内的墙壁和地面进行了维修。
这几天爱心义工对老人捐助不断
  潍坊爱心义工秘书长马庆丰告诉孙启香,有啥需要添置的可以及时告诉义工们,由他们想办法置办。“前几天义工们捐了床、棉被等物品,等房子修好后,我们就运过来。”马庆丰说。
  “这几天义工群里对老人的捐助一直没断,昨天来帮老人清理房子的一位学生义工临走给老人放下了50元钱。胜利东小学三年级四班的学生还组织了捐款,共捐了920.2元,这些钱将用于对老人新房的修缮及生活用品置办上。”潍坊爱心义工财务部长“暗香”说,她正在统计捐款的明细,每个人捐了多少,用了多少,后期都会公示。
◎爱心不断
市民找上门 送来钱和物
  29日,不少市民拨打本报爱心热线8196199,询问苏夺老人家的地址。当天早上,一对夫妇拎着两大包东西找到了苏夺家里。“我们是特意来给老人送棉被的,还有一件棉衣是我们新买的。”夫妻俩将东西放下后就准备离开,孙启香想留下他们的姓名却被婉拒。
  这对夫妇刚离开不久,一位背有些驼的老奶奶又找上了门,将100元钱交给了孙启香,希望帮苏夺一家一把。“我是坐公交车过来的,把钱送到了,我这心事也算是了了。”老人同样没有留下姓名就迈着小碎步离开了。
  “这是家里着火的苏夺家吗?”当天下午,又有一对老年夫妇来到家里。“我们是看了潍坊晚报过来的,苏夺那么大年纪了遇到这样的事,也怪可怜的。我们打听到地址后就过来给他送点钱,希望能帮他一把。”老夫妇说着就把5000元钱递给了苏夺。“我们不是图什么感谢,只要人能好好的就行了。”面对老夫妇的爱心,苏夺和孙启香不停地说着“谢谢”。文/图 本报记者 李东杰 窦圆娜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