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份评选结果出炉,每个人的事迹都让我们震撼 经网络投票及“潍坊好人之星”推荐评选活动组委会评选,刘国栋等10人登上2015年10月“潍坊好人榜”;刘国栋、王书恩、朱天平、王秀梅、高爱静被评为10月“潍坊好人之星”。村民伤到颈动脉交警李新宏紧急送医,72岁老人王书恩见义勇为已成为习惯,王秀梅50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儿子……入选好人榜的每个人都有感人至深的事迹,让我们震撼,给我们温暖,激励我们成为同样优秀的人。 每年志愿服务超过2000小时 刘国栋现任潍坊爱心义工(原潍坊义工)理事长,是一家企业的普通职工,收入不多,却把省吃俭用攒下的钱用在志愿服务上。自2008年加入义工组织以来,他每年的志愿服务时间都在2000小时以上,个人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20万余元。 潍坊爱心义工志愿者总人数4万余人,注册登记志愿者13600多人,刘国栋组织设立理事会、监事会、管委会和一处六部等,潍坊爱心义工发展逐渐步入制度化、规范化。他还先后组织带领志愿者开展各类公益活动3000余次,资助困难家庭学生700多名,累计发放助学资助款200多万元;为偏远山区学校捐建图书室28座、捐赠图书5.6万册等。 马丽芳 辞掉工作专心照顾骨折邻居 今年51岁的马丽芳是奎文区梨园街道交运小区居民,丈夫因车祸去世后,她独自一人将儿子抚养成人。交运小区有一名叫代伟平的妇女,身体残疾且体弱多病,丈夫也因车祸去世,和年幼的女儿相依为命。相同的命运让马丽芳对代伟平格外关注,经常到她家中帮忙,照顾她们母女。 2014年初,代伟平不慎跌倒致腿部骨折,这让本就行动不便的她日常生活更加困难。马丽芳得知后,毅然辞去工作,放下自己家中的大小事务,专职照料代伟平母女。如此持续半年多,直到代伟平骨折渐好,她才恢复了以往的生活。
休假交警急送受伤群众就医 8月8日,正在休假的李新宏开车外出途中,看到有人站在路中间拦车,他立即停车询问,得知有人受伤后,二话没说就答应帮忙送医。原来,一名中年男子在盖鸡棚时不慎被割伤颈动脉,鲜血直流。情况紧急,李新宏载上伤者后立即往医院奔去。辗转了潍坊八九医院、脑科医院,李新宏最终将伤者送到市人民医院并帮忙安排好就诊,之后默默地离开了。 8月18日,伤者出院,多方寻找,终于找到了李新宏,把感谢信和锦旗送到他所在的奎文交警大队。这时李新宏助人为乐的事迹才被人所知。伤者拿出钱感谢救命恩人,被李新宏拒绝。 外出旅游,跳水勇救落水儿童 隋树勇老家诸城,现在潍坊城区从事音乐培训工作。8月23日,他到河南云台山风景区旅游。中午12时,在山下一个湖边休息时,他忽然听到呼救声。他循声赶去,看到一个小男孩正在湖里挣扎,他的母亲在湖边大声呼救。当时湖边聚集了不少游人,但没人下水施救。 见此情形,隋树勇来不及脱衣服,立即跳入湖中游向落水男孩。当孩子背对他时,他一把抓住孩子的胳膊把他拖回岸边。由于施救及时,孩子没有大碍。 隋树勇上岸后才发现,自己的手机和钱包都被水浸泡了。男孩的母亲高女士拿出钱感谢隋树勇并想在服务区为他买身衣服换上,隋树勇都婉言谢绝了。 七旬河道管理员多次跳河救人 今年72岁的王书恩是高密市水利局胶河管理所的一名河道管理员。今年8月18日早晨7时许,王书恩沿河巡视时发现水中有个人影,他立马脱下上衣跳进河里。当他游到溺水者身边时,溺水者已没了力气,正慢慢往水底沉。于是,王书恩一手划水,一手拽住溺水者。溺水者很重,已经72岁的王书恩费了好大力气才把溺水者拽到岸边。 这已不是王书恩第一次见义勇为。任职10年,他一直客串救生员,被他救起的溺水人员,他自己也记不清到底有多少了。而当落水者家属想表达谢意时,他早已默默离开了。
热心奉献,设立个人帮扶基金 朱天平在寿光经营一家电动车超市,因为诚信,很多客户都成了他的好朋友。他和于起明相识于2002年,两人代理同一个电动车品牌。2009年,于起明的妻子查出癌症,需要很多钱,就把专卖店盘了出去。朱天平得知此事后,替他支付了10万多元货款并放下自己的生意,多次陪于起明夫妇到济南、北京求医。 2008年汶川地震,朱天平捐款2000元;2009年,为徐家特困生捐款捐物一宗;2010年,为寒桥小学贫困生捐款捐物一宗……近期,在寿光市慈善总会的帮助下,他成立寿光市朱氏帮扶基金会,是寿光首家个人帮扶基金,为帮扶社会弱势群体和失学儿童提供资金保障。 把家搬到山顶,义务守山多年 今年56岁的胡京义是青州市王坟镇清风寨下西胡村村民,16岁时曾不慎坠下悬崖,被几棵荆棘接住,捡回一条命,从此他便把大山当作再生父母。 前些年,山上新栽了5000棵桃梅、杏梅,因无人看守,被挖得乱七八糟,蝙蝠洞里的钟乳石也几乎被盗光。胡京义心疼,便毛遂自荐上山,在山顶搭起一间石屋,吃住在山上,义务看山。此后,清风寨没再发生一起火灾事故。现在镇里把他纳入正式护林员队伍,按月给他发工资;清风寨的开发商也每月给他500元的生活补助,他干劲更大了。胡京义要守护这里一辈子。 从医20载,心中时刻装着患者 杨树钢是诸城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从事临床工作近20年,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救死扶伤工作中。 肝胆外科住院患者多,危、急、重症患者多,杨树钢每天都要加班加点。看到患者因经济问题而停止治疗,他经常伸出援手。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患者有不明白的事情可随时打电话咨询。休息时间,他也不忘患者,因而周末到医院查房已成肝胆外科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作为肝胆外科主任,杨树钢致力于全科水平的提高和后备人才的培养,不遗余力地将工作经验传授给青年医生,打造出一支团结奋斗、技术优良的科室团队。
母爱如山,照顾瘫痪儿子50年 本应是安度晚年的年纪,高新区清池街道东里固社区78岁的王秀梅老人,却还要照顾患病的儿子,如此已经50年。 1964年,王秀梅刚满两岁的儿子王孝刚得了幼儿瘫,下肢行动不便,大小便都要父母照料。丈夫去世后,王秀梅独自担负起一个家的重担,她不仅要照顾瘫痪的儿子,还要下地干活。多年来,一个孤苦的老人照顾一个患病儿子,艰难可想而知,他们靠低保和王秀梅每月200元的社保维持生活。老人自己舍不得吃喝,却变着法子给儿子做好吃的。“虽然每天都很累,但是只要孩子能活着,俺就知足了。”王秀梅说。 家里仨病人,残疾的她撑起家 29岁的高爱静是经济区张氏街道西小营村人,2008年她与丈夫邵小宝结婚,婚后与婆婆、小叔子住在一起。不幸的是,2014年小叔子查出严重尿毒症,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钱。 公公早年离世,婆婆和弟媳妇患精神疾病,整个家靠高爱静的丈夫外出打工赚钱。而家里3个病人生活不能自理,加上年幼的孩子,这些重担都落在了身患残疾的高爱静身上。 虽然一家人四处寻医问药,今年4月,小叔子还是不幸去世,那段时间高爱静像失了魂一样。她如慈母一般照顾小叔子,无怨无悔的事迹也感动了身边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