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要闻时讯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俄罗斯发布坠机现场卫星图。 |
|

|
|
坠机现场卫星图发布,残骸散落面积超过20平方公里 俄罗斯航空运输署署长涅拉季科当地时间11月1日表示,从俄罗斯客机坠毁地区收集到的残骸来看,飞机在高空时就已经解体。来自埃及、俄罗斯、法国和空中客车公司方面的专家就客机失事原因展开调查。专家已经开始分析黑匣子记录的数据,预计分析过程要持续数天。
残骸散落约8公里长4公里宽 俄罗斯航空运输署署长涅拉季科当地时间11月1日表示,从俄罗斯客机坠毁地区收集到的残骸来看,飞机在高空时就已经解体。 涅拉季科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表示,俄专家已抵达客机失事地点并同埃及专家一起调查客机失事原因。他说,飞机残骸散落面积很大,超过20平方公里,残骸散落长度约8公里,宽度约4公里。这表明,飞机还在高空时就已经解体。 总部设在莫斯科的国家间航空委员会执行主任索罗琴科在查看飞机残骸后同样表示,飞机在空中时就已经解体,飞机残骸散落到很大一片地方。从飞机坠毁现场来看,不能排除导致飞机失事的任何原因,俄方将逐一排除各种原因。 只是,索罗琴科同时说,现在就空难原因下结论“为时过早”。 解体原因或为机体结构性故障 美联社援引波音公司前安全专家托德·柯蒂斯的话解读,通常情况下,客机在空中解体主要与3个因素有关,分别是灾难性天气事件、与其他飞行物发生空中相撞或者遭到炸弹或导弹等外力冲击。 然而,调查人员掌握的现有情况并没有恶劣天气或空中相撞迹象,“伊斯兰国”声称的击落客机的说法也被认为可信度低。柯蒂斯认为,排除上述可能后,调查人员会考虑更加少见的因素,比如客机上发生的火灾或由于部件腐蚀老化等原因造成的机体结构性故障。 俄“卫星”新闻通讯社援引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前官员马克·罗森克的话报道,如果排除外部因素,客机解体的原因可能与机舱骤然减压或者机体结构性故障有关。 英国《每日邮报》刊登的一张客机残骸图片中,残骸部分显现机身表层向外翻卷状态。一些民航人士据此推测,客机飞行途中,可能有来自客机内部的向外冲击力。 航空安全专家罗伯特·加兰则认为,如果引擎发生故障而爆炸,客机也可能因此空中解体,但实际情况中,客机内部故障很难引发爆炸。 已开始分析黑匣子记录的数据 眼下,来自埃及、俄罗斯、法国和空中客车公司方面的专家就客机失事原因展开调查。此外,包括俄紧急情况部长和俄交通部长在内的俄方调查组成员前往坠机现场勘查。 事故发生后,由埃及方面牵头、包括航空专家在内的搜救团队1日围绕坠机点的16平方公里区域,仔细搜索可能散落的乘客遗体和客机零部件。截至当地时间11月2日上午,搜救人员共找到168具遇难者遗体。 路透社援引埃及民航消息人士的话报道,专家已经开始分析黑匣子记录的数据,预计分析过程要持续数天。另据法新社报道,由爱尔兰航空事故调查局首席调查官于尔根·怀特率领的3人专家组2日正式开始与埃及方面协作调查。 ◎相关链接 失事客机多年前机身曾受损伤 俄罗斯媒体1日报道称,遇难客机多年前机身曾受损。这架飞机2001年由一家黎巴嫩航空公司运营,在埃及开罗机场降落时机身后部与地面碰撞并损坏,继而接受了长时间修理。 报道还说,科加雷姆航空公司客机曾发生两次重大安全事故,一次发生在2011年,一架图—154型客机在俄罗斯苏尔古特市发生客舱起火事件,致死3人,大约40人受伤;另一次为2010年,也是一架图—154客机,在伊朗一座机场紧急降落时致伤大约40人。 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1日报道,俄罗斯交通管理当局已经要求科加雷姆航空公司暂停旗下全部A321客机飞行,直到空难调查完毕。 科加雷姆航空公司前主管当天告诉记者,这家空运商今年8月通过了俄联邦航空运输局的检查。 空少因父亲恶梦辞职逃过一劫 据俄罗斯独立电视台11月1日报道,俄罗斯科加雷姆航空公司一架客机10月31日坠毁于埃及西奈半岛,前空少奥列格·艾尔马科夫本应在这趟航班上服务,但他在空难前一周辞职,幸运地逃过了一劫。 艾尔马科夫在接受采访时称,他因个人原因辞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父亲。父亲在空难两周前梦到他在坠机事故中身亡,而后坚持让他辞职。 他还称:“我和飞行员都很熟,他们都很专业,曾经是空军飞行员,有很多年飞行经验。他们的技术无可置疑。” ◎相关新闻 菲机场安检 屡敲诈乘客 11月2日,菲律宾马尼拉国际机场被爆旅客疑遭安检人员“栽弹勒索”丑闻,从国外回乡的菲佣由于携带大量现金而成为目标。事件引发当地人强烈不满,并被痛斥为“国耻”。 据报道,早在2015年9月,已有两名旅客投诉遭安检人员在行李中放子弹后敲诈勒索。其中一名受害人古斯曼在马尼拉机场准备乘飞机到美国,行李通过安检时,安检人员声称其行李中发现一枚点22口径子弹。安检人员威胁称送她进监狱,然后“人间蒸发”,这时另一名职员告诉她,只要交500比索(约合人民币67.65元)给他即可解决问题。古斯曼其后在网上公开此次事件。 事发后,机场当局承诺会设法确保旅客安全,不过11月1日又传出两宗类似事件,一名56岁菲佣及一名33岁日本游客“中招”遭羁押。消息称,安检人员栽赃嫁祸后,将旅客交给当局处理,再强迫他们“破财消灾”。甚至有传闻称,有犯罪集团专门在马尼拉机场以这种手段诈骗。 报道称,多名菲律宾国会议员1日公开敦促马尼拉国际机场管理局总经理洪拉多及其他相关官员辞职,避免影响执政党明年的选情。 有议员指丑闻是庞大犯罪集团所为,还牵涉交通部交通安全办公室及国家警察航空安全组,而且涉及贩运人口。总统府发言人陈显达指,总统阿基诺三世及交通部长阿瓦亚已下令机场调查,当局又在机场有关区域加装闭路电视。交通部又公布热线等联系方式,呼吁旅客举报可疑行为。 本报综合报道
|
|
|
|
|